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变革,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小学科学课直观性强,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交流和创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激发兴趣,消除疲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摆》一课要求学生研究钟摆,我就利用课件展示吊灯、摆钟的摆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他们饶有兴趣地研究摆动的秘密。在执教《月食和日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录像《月食和日食的形成》,然后提问:地球和月球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哪一个天体和太阳差不多?学生刚看完录像,印象特别深刻,为后面的课程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边讲解,边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然后让他们观看录像,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课堂中,学生都很专心,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且不易忘掉。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现实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小學生知识接受的多少、能力提高的程度与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说教式、灌输式的教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产生厌倦心理,而用色彩鲜明、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电脑辅助教学,可将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奋、愉快、无负担的心态下,学生精力集中,对知识学得快,记得牢。
执教《昆虫》一课前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昆虫的概念比较陌生,容易把所有的虫子或小动物都看作昆虫。为了便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昆虫、它们有哪些特征,我自制了蚂蚁形体活动的演示文稿,放映后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蚂蚁的身体外形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然后我总结道:像蚂蚁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昆虫。
随后,我重点强调昆虫的外形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二是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凡是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昆虫,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就不是昆虫。最后我又播放了蜘蛛、蜈蚣等九种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根据昆虫的特征找出哪些是昆虫,学生很快找出了螳螂、苍蝇、蚜虫是昆虫。我紧接着质疑:“蜘蛛为什么不是昆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蜘蛛有四对足,所以它不是昆虫。”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理解和掌握了昆虫的概念。
这节课中,我运用幻灯投影教学,使难以见到的现象清晰可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不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大大减少了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40分钟的信息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制作课件,化难为易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简单地表述科学知识的概念,而是利用它揭示科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其教学方式特别灵活,能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为了带给学生形象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我从网上选材,精心组织,制作课件。
在《水的变化》一课中,学生做完实验并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以后,我通过自制的课件模拟水的三态变化,远比用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一开始,学生的电脑上都会出现“水的变化”几个字,我告诉他们:“你们想知道水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吗?那么就请你们随便移动一下鼠标,它会告诉你们答案。”
学生好奇地移动鼠标,发现画面一下子就变了:寒冷的冬季,北风呼呼地刮着,大片的雪花纷纷飘下来,河里的水渐渐地结成了冰。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尤其是住在北方的同学,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家乡。这时,屏幕中心出现一个大大的“水”字,“水”字慢慢地变成了“冰”字。
当学生看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画面又变了:寒冷的冬季过后,春天来临,气温逐步上升,天气开始变暖,河里的冰慢慢地融化了,变成了哗哗流淌的河水。这时,屏幕中心大大的“冰”字,又慢慢地变成了“水”字。
然后画面又一转,到了炎热的夏季,太阳火辣辣地照向大地,地上的一小滩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变成水蒸气飘向天空。屏幕中心的“水”字,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气”三个字。水蒸气继续上升,越到高空,温度越低,遇见了冷空气,变成云,云和云相互碰撞,形成了雨,撒向大地。屏幕中心的“水蒸气”三个字,一闪一闪地合成“云”字,又慢慢地变成“水”字。至此,课件呈现了冰、水、水蒸气的演变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云、雾和雨》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不但深化了科学教学,加大了科学课的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展现了科学学习的魅力。当然,教师不能本末倒置,过分地依赖和使用信息技术,要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适时地使用技术手段模拟科学实验的过程,服务学生的学习。
激发兴趣,消除疲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摆》一课要求学生研究钟摆,我就利用课件展示吊灯、摆钟的摆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他们饶有兴趣地研究摆动的秘密。在执教《月食和日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录像《月食和日食的形成》,然后提问:地球和月球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哪一个天体和太阳差不多?学生刚看完录像,印象特别深刻,为后面的课程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边讲解,边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然后让他们观看录像,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课堂中,学生都很专心,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且不易忘掉。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现实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小學生知识接受的多少、能力提高的程度与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疲劳,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说教式、灌输式的教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产生厌倦心理,而用色彩鲜明、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电脑辅助教学,可将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奋、愉快、无负担的心态下,学生精力集中,对知识学得快,记得牢。
执教《昆虫》一课前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昆虫的概念比较陌生,容易把所有的虫子或小动物都看作昆虫。为了便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昆虫、它们有哪些特征,我自制了蚂蚁形体活动的演示文稿,放映后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蚂蚁的身体外形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然后我总结道:像蚂蚁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昆虫。
随后,我重点强调昆虫的外形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二是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凡是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昆虫,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动物就不是昆虫。最后我又播放了蜘蛛、蜈蚣等九种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根据昆虫的特征找出哪些是昆虫,学生很快找出了螳螂、苍蝇、蚜虫是昆虫。我紧接着质疑:“蜘蛛为什么不是昆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蜘蛛有四对足,所以它不是昆虫。”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理解和掌握了昆虫的概念。
这节课中,我运用幻灯投影教学,使难以见到的现象清晰可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不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还大大减少了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40分钟的信息量,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制作课件,化难为易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简单地表述科学知识的概念,而是利用它揭示科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其教学方式特别灵活,能以文字、图形、动画、图表等多种方式呈现。为了带给学生形象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我从网上选材,精心组织,制作课件。
在《水的变化》一课中,学生做完实验并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以后,我通过自制的课件模拟水的三态变化,远比用教材上静止的图片效果要好得多。一开始,学生的电脑上都会出现“水的变化”几个字,我告诉他们:“你们想知道水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吗?那么就请你们随便移动一下鼠标,它会告诉你们答案。”
学生好奇地移动鼠标,发现画面一下子就变了:寒冷的冬季,北风呼呼地刮着,大片的雪花纷纷飘下来,河里的水渐渐地结成了冰。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尤其是住在北方的同学,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家乡。这时,屏幕中心出现一个大大的“水”字,“水”字慢慢地变成了“冰”字。
当学生看得兴致勃勃的时候,画面又变了:寒冷的冬季过后,春天来临,气温逐步上升,天气开始变暖,河里的冰慢慢地融化了,变成了哗哗流淌的河水。这时,屏幕中心大大的“冰”字,又慢慢地变成了“水”字。
然后画面又一转,到了炎热的夏季,太阳火辣辣地照向大地,地上的一小滩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变成水蒸气飘向天空。屏幕中心的“水”字,慢慢地变成了“水蒸气”三个字。水蒸气继续上升,越到高空,温度越低,遇见了冷空气,变成云,云和云相互碰撞,形成了雨,撒向大地。屏幕中心的“水蒸气”三个字,一闪一闪地合成“云”字,又慢慢地变成“水”字。至此,课件呈现了冰、水、水蒸气的演变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云、雾和雨》一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不但深化了科学教学,加大了科学课的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展现了科学学习的魅力。当然,教师不能本末倒置,过分地依赖和使用信息技术,要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适时地使用技术手段模拟科学实验的过程,服务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