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构成影响,地震不会对全国的通胀局势产生影响。”
——夏业良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除了人文关怀外,世界各地媒体、全球著名评估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等,对地震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评说不一。
全球著名灾难评估机构AIR环球公司表示,中国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200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虽然地震导致的人类灾难仍在继续扩大,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并不严重。
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的分析家们认为,大地震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且短暂,但同时又担忧“中国的物价会进一步上涨”。
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消除不利影响?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瑞龙和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家夏业良。
今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仍有可能保持在9%
“当前中国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问题,另一个是如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杨瑞龙说:“地震对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能力以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国家不得不调整财政计划,拨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会影响原财政计划中对有关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基础设领域的投入,对一些人的投资信心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杨瑞龙从另一个角度说,庞大的灾后重建将会产生新的需求,对某些行业如建筑、钢材等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年国民经济保持在9%的增长速度仍然是有可能的。”
另外,杨瑞龙认为,灾后出现的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民众凝聚力也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尽管本次地震灾害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对整体中国经济的走势不会产生转折性的影响。中国大体的经济格局未变。对中国的生产能力、对交通等方面有影响,但是这些都是有能力克服的。
“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不过,杨瑞龙并不否认,本次地震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影响。他说:“从2007年开始,通货膨胀的问题日益突出,刚公布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8.5%左右,本次抗震救灾会增加财政上的转移支付,有可能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完成全年CPI控制在4.5%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为此,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
在杨瑞龙看来,如何在顺利完成抗击地震和灾后重建任务的前提下,既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又能把通货膨胀控制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堪称当务之急。
地震不会造成中国全面的通胀
4月16日,即汶川地震发生前28天,200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出炉。在一季度通胀的情况下,CPI及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均有所上涨,地震灾难会否重蹈一季度雪灾对全局通胀压力的覆辙?
对此,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家夏业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构成影响,地震不会对全国的通胀局势产生影响。”他认为,此次震中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严重损毁的范围还是有限的,救灾期间因为物资紧缺,当地物价会上扬,但随着救灾物资的不断供应,物价很快会得到平抑,不会造成类似年初雪灾那样的全局性通胀。
灾区重建会否导致信贷从紧的口子局部放开?夏业良认为,由于震中发生在山区,重建成本本身比较低,其次重建成本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解决,信贷从紧的政策应该不会因此而改变,更不会导致全局性信贷从紧方向改变。
“目前有人担忧地震对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和主要的生猪基地之一的四川造成影响而导致全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CPI的走势,我个人认为这种担忧不是太有必要,因为目前来看地震没有对四川全省粮食生产造成太大影响,只要交通和通讯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恢复就不会有大问题,目前来看交通和通讯恢复的进展还算正常。”
至于怎样解决通胀问题,夏业良提出他的看法:“我们应该从一场灾害中找到需要改进的方面。”
他认为,在经济方面的改进,应该是在日常建设中就要考虑防灾的配套设施建设。这将有可能引发全国一系列的公共建设的改进,会增加政府的投入。而这有可能提高通胀的水平。所以,最好这个公共工程不要集中在一个年度,而是分散在今年末完成。“这对抑制通胀有一定作用。”
地震影响只局限于四川
因为2008年中国灾情多发的缘故,很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都不约而同将这次的汶川地震与年初的冰雪灾害的破坏力,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做理性的比较和分析。
摩根大通中国区经济学家王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汶川地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远小于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雪灾,按制造业和农业产量来衡量,南方是中国最重要的地区。雪灾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区,导致对农业丰收的损害并破坏了影响工业生产的交通和电力供应。而本次发生地震的四川省,其GDP只占全国的4.2%,工业生产总值只占2.5%,出口所占的份额也很低,不到全国总额的0.2%。
还有分析家就受灾的区域性特征做了一些简略的分析,认为此次地震震中地处的川北是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而四川省农业主产区成都平原及川南受地震影响不大,这使得地震对四川农业的整体影响较小。其次,四川是猪肉生产大省,在四川省的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养猪业占近一半。由于四川省内主要产猪地区亦在川南,因此对该地域也无大影响。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的道路基础设施受损,使交通运输会在短期内局部受限。最后,地震对川中部分农业生产设施有所破坏,可能会对后期农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水库、堤坝,输水能力可能减弱,将影响未来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同时,经济学家们普遍相信,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有限。瑞士联合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媒体解释说,虽然地震造成了严重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但它对经济增长影响不会太大。原因在于,地震影响的是一个“存量”,而GDP增长是一个流量。所以,地震一方面造成了有的行业、部门在一段时间里中断生产,另一方面,灾后重建又增加了需求和支出。总体来看,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小。美国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如果把主要受灾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和湖北加起来,虽然人口占到26.7%,但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8%,因此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1995年日本发生的6.9级神户大地震虽然对日本的工业生产造成了暂时性干扰,但生产活动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很快复苏。
强烈地震难撼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是外国银行的共识。
杨瑞龙非常客观地评说:汶川地震的破坏力虽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影响大,但是汶川在中国整个工业的布局上是比较薄弱,所以,对整个中国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影响并不大。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因为地震而出现拐点。”
——夏业良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除了人文关怀外,世界各地媒体、全球著名评估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等,对地震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评说不一。
全球著名灾难评估机构AIR环球公司表示,中国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200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虽然地震导致的人类灾难仍在继续扩大,但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并不严重。
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的分析家们认为,大地震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限且短暂,但同时又担忧“中国的物价会进一步上涨”。
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消除不利影响?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瑞龙和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家夏业良。
今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仍有可能保持在9%
“当前中国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问题,另一个是如何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杨瑞龙说:“地震对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能力以及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国家不得不调整财政计划,拨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这会影响原财政计划中对有关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基础设领域的投入,对一些人的投资信心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杨瑞龙从另一个角度说,庞大的灾后重建将会产生新的需求,对某些行业如建筑、钢材等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年国民经济保持在9%的增长速度仍然是有可能的。”
另外,杨瑞龙认为,灾后出现的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民众凝聚力也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尽管本次地震灾害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对整体中国经济的走势不会产生转折性的影响。中国大体的经济格局未变。对中国的生产能力、对交通等方面有影响,但是这些都是有能力克服的。
“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
不过,杨瑞龙并不否认,本次地震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影响。他说:“从2007年开始,通货膨胀的问题日益突出,刚公布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8.5%左右,本次抗震救灾会增加财政上的转移支付,有可能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完成全年CPI控制在4.5%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为此,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
在杨瑞龙看来,如何在顺利完成抗击地震和灾后重建任务的前提下,既保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又能把通货膨胀控制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堪称当务之急。
地震不会造成中国全面的通胀
4月16日,即汶川地震发生前28天,200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出炉。在一季度通胀的情况下,CPI及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均有所上涨,地震灾难会否重蹈一季度雪灾对全局通胀压力的覆辙?
对此,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家夏业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构成影响,地震不会对全国的通胀局势产生影响。”他认为,此次震中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严重损毁的范围还是有限的,救灾期间因为物资紧缺,当地物价会上扬,但随着救灾物资的不断供应,物价很快会得到平抑,不会造成类似年初雪灾那样的全局性通胀。
灾区重建会否导致信贷从紧的口子局部放开?夏业良认为,由于震中发生在山区,重建成本本身比较低,其次重建成本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解决,信贷从紧的政策应该不会因此而改变,更不会导致全局性信贷从紧方向改变。
“目前有人担忧地震对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和主要的生猪基地之一的四川造成影响而导致全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CPI的走势,我个人认为这种担忧不是太有必要,因为目前来看地震没有对四川全省粮食生产造成太大影响,只要交通和通讯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恢复就不会有大问题,目前来看交通和通讯恢复的进展还算正常。”
至于怎样解决通胀问题,夏业良提出他的看法:“我们应该从一场灾害中找到需要改进的方面。”
他认为,在经济方面的改进,应该是在日常建设中就要考虑防灾的配套设施建设。这将有可能引发全国一系列的公共建设的改进,会增加政府的投入。而这有可能提高通胀的水平。所以,最好这个公共工程不要集中在一个年度,而是分散在今年末完成。“这对抑制通胀有一定作用。”
地震影响只局限于四川
因为2008年中国灾情多发的缘故,很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都不约而同将这次的汶川地震与年初的冰雪灾害的破坏力,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做理性的比较和分析。
摩根大通中国区经济学家王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汶川地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远小于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雪灾,按制造业和农业产量来衡量,南方是中国最重要的地区。雪灾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区,导致对农业丰收的损害并破坏了影响工业生产的交通和电力供应。而本次发生地震的四川省,其GDP只占全国的4.2%,工业生产总值只占2.5%,出口所占的份额也很低,不到全国总额的0.2%。
还有分析家就受灾的区域性特征做了一些简略的分析,认为此次地震震中地处的川北是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而四川省农业主产区成都平原及川南受地震影响不大,这使得地震对四川农业的整体影响较小。其次,四川是猪肉生产大省,在四川省的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养猪业占近一半。由于四川省内主要产猪地区亦在川南,因此对该地域也无大影响。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的道路基础设施受损,使交通运输会在短期内局部受限。最后,地震对川中部分农业生产设施有所破坏,可能会对后期农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水库、堤坝,输水能力可能减弱,将影响未来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同时,经济学家们普遍相信,汶川地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有限。瑞士联合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对媒体解释说,虽然地震造成了严重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但它对经济增长影响不会太大。原因在于,地震影响的是一个“存量”,而GDP增长是一个流量。所以,地震一方面造成了有的行业、部门在一段时间里中断生产,另一方面,灾后重建又增加了需求和支出。总体来看,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小。美国花旗银行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如果把主要受灾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和湖北加起来,虽然人口占到26.7%,但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8%,因此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1995年日本发生的6.9级神户大地震虽然对日本的工业生产造成了暂时性干扰,但生产活动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很快复苏。
强烈地震难撼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是外国银行的共识。
杨瑞龙非常客观地评说:汶川地震的破坏力虽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影响大,但是汶川在中国整个工业的布局上是比较薄弱,所以,对整个中国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影响并不大。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因为地震而出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