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来源 :中国骨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辩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2~63岁.创面均位于足、踝部,并伴有骨、肌腱或血管神经外露,其中足部创面6例,踝部创面3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6.0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3.0 cm~7.0 cm×15.0 cm.皮瓣供区均取腹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岛状皮瓣外观、质地、供区情况,根据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方法进行满意度评价,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液循环稳定,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均于术后2周Ⅰ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18(8.0±2.3)个月.皮瓣全部Ⅰ期成活,蒂部平整,无臃肿及“猫耳”畸形,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颜色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游离植皮后创面平整,无明显瘢痕增生.9倒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为满意,AOFAS评分均为优.结论:采用外踝前动脉降支顺行岛状皮瓣具有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薄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分析引发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爆发流行的病原学及毒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直接从AHC患者眼拭子样本中检测肠道病毒(EV)和
为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
粪便在结肠或直肠内停留时间太久,水分被过度吸收,并结成球状,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和会阴部疼痛,称为肠粪嵌塞,是直肠便秘的一种形式.笔者采用手指掏
为观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对57例肛周脓肿均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结果治愈21例,有效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术后无出血,无肛管狭窄.结果表明,切
低水平的慢性铅暴露对婴幼儿脑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以及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海马是铅脑损害的主要靶区,是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关键部位[1].海马长时
[例1]女,24岁.因便血伴疼痛8d来院就诊,门诊以混合痔收入院,术后给予肛门局部换药,将肛泰膏涂于肛泰栓上然后纳入肛门内.第2天换药时见肛周红肿、布满皮疹,患者自述肛周皮肤
为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后吻合口外敷肛泰软膏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170例Ⅲ、Ⅳ期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PPH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
笔者采用直肠前壁层状套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5.8岁;病程2~5年.排粪造影检查示直肠前突
近年来,我们采用碟形创口加挂线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本组男76例,女9例;年龄17~62岁,平均28岁;病程5~9d.全部病例均做B超定位,其中骨
为减少和预防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灵活正确选用手术方式与操作,包括正确扩肛、保护齿状线、保留皮桥、选择性内括约肌切断术等治疗痔病患者960例,观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