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德润心: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认为智育优先于德育,这导致学校的德育效果并不乐观。当代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普遍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因此,构建完善、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对当代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有效的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去做,并且要告诉他们该怎么去做。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较好的范本和落脚点。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弟子规》作为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经典范本,以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为纲,理论体系完备,德育内容精练,对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而又具体的要求。因此,《弟子规》对当前构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弟子规》中有些内容已经不能完全符合现代社会观念及当代学生的行为意识。因此,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弟子规》进行二次创作,目的是形成语言幽默风趣却不失优雅,内容基于生活而包含人生韵味的《弟子规新编》,对《弟子规》进行二次创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内涵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一、以思想道德为基础,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
  《弟子规》倡导“爱众亲仁思想”,树立了集合忠、义、孝、悌、信等传统文化精髓的行为规范,提出了符合“德育为先”方针的“余力学文”教育准则。这些思想有助于让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懂得珍爱生命,认识世界。《弟子规新编》同样将德行放在首位,“欲立世,首正身;大学道,在明德”,并从向善、求真、唯美、有容、言信、孝悌、责任、爱国等方面阐述,引导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两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立德修身,养成谦逊诚信、善良仁爱的良好品德,从而提升学生群体道德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
  二、以学风教育为根本,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弟子规新编》中提到“欲学文,知行一;踏实地,求真理”,告诫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要做到“知行合一”,避免浮夸,潜心科研。《弟子规新编》从“多实践,少浮夸”“课之余,多自习” “听讲座,眼界阔”等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学风建设,提高自身修为。
  三、以情感教育为手段,培育学生交际能力
  人际关系处理也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弟子规》有“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名句;在同学之间相处也提出“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的準则。这些内容指导学生修身养性,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弟子规新编》中“静修身,俭养德”“同寝室,四海聚;求大同,存小异”等更是贴切地给出了与人交往的指导思想。
  四、以孝悌教育为依托,培育学生感恩意识
  《弟子规》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充分表明了以孝为先、以孝修身、以孝齐家的德育体系,并且从孝从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三个层次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弟子规新编》中“爱别等,孝别迟;子不在,亲常待”“行千里,母担忧;遇困扰,父教导”“常思念,恩情在”等句子,指出父母培养孩子的不易,劝勉学生珍惜时光。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应从孝悌教育抓起,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现代化教学设备普及的当今,学生更应潜心为学。《弟子规》与《弟子规新编》理论体系完整,语言生动活泼、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弟子规新编》是对经典大胆的创新,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将时代精神和21世纪的新文化元素引入,将古典与时尚结合,将抽象化为具体,引起我们对文化更深的思考。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弟子规新编》体现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了贡献。
  关于《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中期开始出现的一部蒙书,其内容是以孔子的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为总纲,分别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几个方面进行训讲,教育童蒙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文体上采用和《三字经》相同的句式,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全文共360句,1080字,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初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人李毓秀(1647—1729),毓秀字子潜,故许多版本的《弟子规》都将作者署为“绛州李子潜”。李毓秀年轻时师从同乡学者党成,游学二十余年。但他科举不中,终身为秀才,遂致力于治学和授课;著作颇丰,死后入祀乡贤祠。《训蒙文》问世后,经阳平府浮山县(今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人贾存仁(1724—1784)修订,改名《弟子规》。由于内容通俗具体、文字简约,且利于传诵,贾氏改订后的《弟子规》自清后期开始渐趋流行,经历民国,至今不衰,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传统蒙学读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人们开始从传统典籍中寻求教育的智慧,《弟子规》因之重新进入人们(特别是老师、家长们)的视野,又“火”了起来。诚然,《弟子规》饱含着中国传统美德,它教导孩子从修身做起,懂得“仁义礼智信”,做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这对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一部产生在两百多年前的蒙书还带着一层封建礼教的色彩,它宣扬的思想内容,已经不能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教育需求。因此,正确认识和区分《弟子规》的优点与局限,发扬其中积极、有益的成分,方能真正发掘《弟子规》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教育在于唤醒,无非是唤醒学习者的积极情绪,让学习者可以用更高涨的热情去学习,可以用更愉悦的心态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也就是教师,应该利用更多的正面评价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从而使之爱上学习。  一、积极情绪的概念  积极情绪,是相对于消极情绪来说的,就是指正性情绪或者说是具有正能量的情绪。“心花怒放”是形容一个人心情超级好的一个词。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心花怒放,应该说此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网络技术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也成为了当前教育行业的大势所趋。而在本文之中,我們探究了网络环境对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网络环境对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应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整合互联网教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语文学习展示平台,教师在正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些语文小活动,这样在丰富语文课堂的同时,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语文课前小活动开展的意义  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语文教学来实现,也可以开展一些日常的语文小活动。语文课前小活动是指在正式
[摘 要: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一些语文学困生表现出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低下,如何改变这些学生,重新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课外阅读是对语文学困生的一副妙药,只要能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课外阅读是可以提高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素养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大部分语文学困生成绩不好,
[摘 要:素养立意的课堂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肯定学生个体在团队中的意义,树立学生的信心;课堂中创设了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在课堂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所以多种教学方式在本课课堂中得以呈现,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课堂中能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提高历史的核心素养,让课堂成为真正素养立意的课堂。  关键词:初
著名作家莫言建议,写作应从模仿名家开始。古今中外,通过模仿创作而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布朗宁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就连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也是模仿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正如学书法需要先临帖,学绘画需要先写生一样,写作一方面要重视生活实践这一源头,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前人的智慧,将写法、立意、语言融为己用,还要加入自己的智力劳动,让自己的作品非原创而似
在语数外等几门功课中,语文总是毫无悬念地排行“老大”。然而这样的地位或许也只是语文教师自欺欺人罢了。要我说现在的语文庄严肃穆、地位崇高,但也只是个门面。朋友也曾这样取笑过我:“你们语文老师最没劲了,你看那些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甚至美术、音乐,他们的市场多火爆,他们忙得是不可开交。”对此言论,我也只是不屑但也有不甘,内心的焦虑也慢慢升腾起来,朋友虽是句玩笑话,却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语文如今不受重
于永正老师文化底蕴深厚,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技艺精湛,堪称大家风范,名师风采。特别是于老师的作文课,可谓大音希声,大道无痕,总能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对话场”中,开启心智,放飞想象,激越情思,习得方法,在“人文合一、物我两忘”的绝美佳境中,徜徉文字之途,畅享习作之趣。每每聆听,都如获至宝,深受教益。  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考试》就是一个经典课例。课堂中,他始终“蹲下来”与学生交流,用平等、民主的教学
[摘 要:在城市发展进程加快视域下,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目的是寻求更好的生活、目的是赚取更多的金钱,也由此造成了农村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缺失父母的陪伴和呵护,可能会让留守学生的心理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想要有效解决类似问题,就需要农村班主任付出较多的努力。鉴于此,我们以农村初中学生为例,进一步阐述和分析班主任做好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
《白鹭》是郭沫若笔下的一篇诗化的散文。他写的这篇《白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朴素的语言,却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蘊含着的不平凡的美。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其实,白鹭如诗,《白鹭》亦如诗。这篇散文展现着诗的意象美,营造着诗的意境美,更有着诗的凝练美。同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巧妙融合。正如古人的描绘,“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