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7-01
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语文教学对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关键。语文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健康发展的种子。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回归生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笔者有幸执教《皇帝的新装》一文。《皇帝的新装》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传统篇目,是一篇童话故事。
这篇课文成功地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而又昏庸虚伪的皇帝形象,以他受骗出丑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热情地赞美了说真话的孩子。故事以新装为线索,情节发展是“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揭新装——议新装”。巧于用“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组织故事结构,构筑了一个由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的扭曲、怪异、不可思议的社会怪圈。引出了荒唐可笑的语言、动作,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内心的矛盾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们看到他们的本质。
接到送教下乡的任务,笔者一遍遍地研读课文,参考教参及教研组其他老师建议,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初步设计了一份教案。总的来说有导入、走进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精读探究、拓展训练、教师寄语这几个模块。这堂课以提问的方法,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故事情节;二是分析人物形象。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寄语结束全文,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拓展训练环节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你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有关说真话的话题。(当笔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安静了,随后,一个个学生举起了手。)
学生一致认为:人人都可能有说谎话的时候,不管是故意的,还是善意的;不管是成心的,还是违心的;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多是为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假使自己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多半也是随波逐流,不敢说真话。因为在大多数意见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意见即使是正确的也很难坚持。
听到这些观点,笔者认为学生的确读懂了文章。就在这时,一双手仍然举着,学生说:“老师,我理解那些说假话的人。我认为假如我是那个老大臣,我也会那样说,因为不但我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自己周围的人负责,我不能因为我一时的冲动,找来祸患。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牺牲太大,我想我会说假话。我赞同老大臣的做法。”
笔者怔住了,该如何评价?该如何引导?
当然,很快笔者作了简单的小结,让课堂进入正轨。这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走完了,可是笔者的思索才刚刚开始。
课后笔者仔细阅读文章。抛开私心杂念,走进文本,究竟在这一篇童话中会读出什么?今天的课堂究竟怎么了?
笔者明白了,离开现实生活教孩子学会诚实,教孩子做人。这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生活,我们何谈教育?脱离了生活,我们的德育有价值吗?
第二次教本节内容,笔者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真心话,让学生勇敢大胆的进行角色互换,学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生1说:“只有小孩子可以说实话。”
笔者问道:“为什么?”
学1说:“当时腐败的社会,大人都明白只能通过说假话才能保全自身。小孩不知道这个道理。”
笔者追问:“怎样的社会?”
生2说: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谁说实话,在所有的人眼里反而是整个社会的另类。”
笔者问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
生3说:“人都是被社会害的。”
笔者问:“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吗?”
学生使劲的摇头。
笔者追问“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摆脱这样的社会?”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生4说:“大家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生5说:“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先改变的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努力說真话。”
生6说:“通过努力,使我们这个小环境变的纯洁。”
水到渠成,学生真的懂得了: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创建一个文明、诚信、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尤为重要,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笔者通过本次《皇帝的新装》的再次教授,真正体会到了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就是为新的生活做准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只有从改变学生的生活入手,才能让德育不断发展。
避免《皇帝的新装》的闹剧上演,让德育回归生活,以快乐起步,结出智慧之果。
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语文教学对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关键。语文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健康发展的种子。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回归生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笔者有幸执教《皇帝的新装》一文。《皇帝的新装》是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传统篇目,是一篇童话故事。
这篇课文成功地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而又昏庸虚伪的皇帝形象,以他受骗出丑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热情地赞美了说真话的孩子。故事以新装为线索,情节发展是“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揭新装——议新装”。巧于用“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组织故事结构,构筑了一个由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的扭曲、怪异、不可思议的社会怪圈。引出了荒唐可笑的语言、动作,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内心的矛盾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们看到他们的本质。
接到送教下乡的任务,笔者一遍遍地研读课文,参考教参及教研组其他老师建议,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初步设计了一份教案。总的来说有导入、走进作者、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精读探究、拓展训练、教师寄语这几个模块。这堂课以提问的方法,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故事情节;二是分析人物形象。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以教师寄语结束全文,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拓展训练环节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你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有关说真话的话题。(当笔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安静了,随后,一个个学生举起了手。)
学生一致认为:人人都可能有说谎话的时候,不管是故意的,还是善意的;不管是成心的,还是违心的;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多是为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假使自己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多半也是随波逐流,不敢说真话。因为在大多数意见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意见即使是正确的也很难坚持。
听到这些观点,笔者认为学生的确读懂了文章。就在这时,一双手仍然举着,学生说:“老师,我理解那些说假话的人。我认为假如我是那个老大臣,我也会那样说,因为不但我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自己周围的人负责,我不能因为我一时的冲动,找来祸患。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牺牲太大,我想我会说假话。我赞同老大臣的做法。”
笔者怔住了,该如何评价?该如何引导?
当然,很快笔者作了简单的小结,让课堂进入正轨。这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走完了,可是笔者的思索才刚刚开始。
课后笔者仔细阅读文章。抛开私心杂念,走进文本,究竟在这一篇童话中会读出什么?今天的课堂究竟怎么了?
笔者明白了,离开现实生活教孩子学会诚实,教孩子做人。这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生活,我们何谈教育?脱离了生活,我们的德育有价值吗?
第二次教本节内容,笔者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真心话,让学生勇敢大胆的进行角色互换,学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生1说:“只有小孩子可以说实话。”
笔者问道:“为什么?”
学1说:“当时腐败的社会,大人都明白只能通过说假话才能保全自身。小孩不知道这个道理。”
笔者追问:“怎样的社会?”
生2说: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谁说实话,在所有的人眼里反而是整个社会的另类。”
笔者问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
生3说:“人都是被社会害的。”
笔者问:“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吗?”
学生使劲的摇头。
笔者追问“那我们怎么做才能摆脱这样的社会?”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
生4说:“大家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生5说:“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先改变的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努力說真话。”
生6说:“通过努力,使我们这个小环境变的纯洁。”
水到渠成,学生真的懂得了: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创建一个文明、诚信、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尤为重要,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笔者通过本次《皇帝的新装》的再次教授,真正体会到了德育来源于生活,德育就是为新的生活做准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只有从改变学生的生活入手,才能让德育不断发展。
避免《皇帝的新装》的闹剧上演,让德育回归生活,以快乐起步,结出智慧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