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机智预设与灵活生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普通的棋手只能预想后几招,故而胜算较少;而大师级的棋手却能通盘考虑,设计好每个步骤,看透整个棋局,故而总能胜券在握。如果我们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都能精心预设,全盘考虑,那么我们离大师级教师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到底如何进行课堂预设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以下思考:
  一、全方位预设,为生成导航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了课堂的预设,而更应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充分预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边对话可能出现的情况。
  1.关注学生,把握学情
  好的预设是成功的开始,备课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情。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这一点我自身体会非常深刻。在上公开课《雨霖铃》之前,我先在另外一个班试上了一次。在上课前,该班的任课教师也让学生预习了,但在上课时明显感觉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得费力,原因就在于我对该班学生学习诗词的基础没有作预先了解。《雨霖铃》被编排在苏教版必修四的“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中。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是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触古典诗词,对于诗词的相关术语、基本鉴赏方法和步骤还不甚清楚。比如说到“请大家找出词中句子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时,学生听到“景语”“情语”两个术语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进度完不成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而这都是由于没有充分预设学情造成的。可见,学情的把握和预设在备课时显得多么重要。
  2.吃透教材,精心预设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吃透教材,根据学情作个性化的精心预设显得很重要。
  但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是怎样的呢?
  某些老教师缺乏的是积极、精致备课的态度,而新教师又达不到对教材把握应有的高度,往往只会断章取义,只能就一说一,不懂得融会贯通。有鉴于此,我每次备课先抛开一切参考资料,精心研读文本,让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有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泛读、细读、再读,三遍读完之后再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前后板块的联系,认真分析文本内容,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的重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水平的预设。最后再借鉴优秀教案,取长补短。这样上课时不仅自己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而且让学生感觉“跳一跳,够得到桃子”,提升学生主动探求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
  二、积极生成,让课堂精彩纷呈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常有这样的认识与行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其实,课堂上,教师不应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1.调整心态,愉快教学
  教师要尽量将愉悦的情绪带入课堂。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之间要心心相印,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敞开自己的胸怀,并随时接纳学生的心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在走进教室之前就把自己的“有害”情绪关在门外,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当教师将这种愉悦情绪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情绪反应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因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能让施教中的教师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妙语连珠,体验教学愉悦感的同时,更能充分发挥教学水平和教学机智。这种教与学的愉悦感在师生之间来回传递,为双方插上了想象和思辨的翅膀,在有限课堂构建的无限空间中任意翱翔,并从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提升。
  2.善于倾听,做好听众
  传统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的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权威,把学生当作被灌输的对象,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地位,这显然是一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师生互动就不易于发生,或者师生互动常常是被动的、无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消极的,甚至是抗拒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低姿态,适时调整策略。比如,学生在回答提问、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思考成果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即便已经听出了其中的苗头,也要听全学生的回答,不能迫不及待地强行打断。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回答、乐于回答、善于回答。记得上《雨霖铃》这一课时,我设置的一个问题是“围绕离别,作者描绘了几个场面”,学生的回答离我预设的答案较远。由于担心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还没等学生陈述完,我就急于否定,直接引导学生并把答案呈现了出来。事后想想,这样的做法极容易抹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反而会让课堂更沉闷。吸取教训以后,我在给另一个班学生上课时,不一味地考虑时间和进度,就同样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虽然开始也不能给出理想的答案,但慢慢加以引导后,学生最终摸索出了合理的解释,课堂氛围极其融洽,效率较高。
  3.舍得肯定,激起共鸣
  在民主、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反应灵敏,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不必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肯定,并善于借用学生“妙语”激起情感的共鸣。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时,有个问题是这样设置的:词人为什么要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呢?学生议论纷纷,其中有个学生就回答了几个字:“羡慕,嫉妒,恨!”言毕,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大部分学生在纳闷是何意,我却不得不感叹学生的聪明与俏皮,他已经把现今最流行的话语运用到学习中去了。李煜难道不是在羡慕以往的君主生活吗?不是在抒发亡国之恨吗?这五个字回答得真是妙不可言。经过我这一肯定、点拨,学生也啧啧称赞。
  在讲晏殊的《蝶恋花》一词时,我问道:词人为什么要写“燕子双飞去”呢?“双”有何意?学生一番回答之后,我还是借用了该同学的回答“羡慕,嫉妒,恨”,主人公羡慕、嫉妒的是燕子成双成对,恨的是自己孤苦无依。在座学生会心而笑,心领神会,师生之间共鸣顿生,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总之,教师千万不能被传统的说教课堂束缚了手脚,充当教参或既成教案的传声筒,一定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生成的教学是无效教学,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又对教学预设提出了至高的要求。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有效地开发课堂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让我们在机智的预设、灵活的生成中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重新充满活力,再现生机。
其他文献
四川法斯特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有限公司是经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建筑防火研究室和规范研究室为主体成立,是国内开展消防安全性能化设计评估最早、
1.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在课堂上,要尽量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数学,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来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学方式,并在教学理念上做到彻底解放。最终目标是
巡访崇明岛本刊记者成芸8月20日,巡访团一行乘坐下午1点30分的渡船赶到了位于长江入海口的绿岛——崇明,开始了对崇明县的消防安全巡访活动。当天,县防火科倪永培副科长及危管处管建伟
用文献方法从文化、风俗等角度分析先秦时期山东人的行为模式、传统性格的特点。山东人的祖先东夷人由于其生存条件、生产方式造就了好勇、谨厚、善射的性格。周灭商后,统治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读写能力放在了首位,读写能力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语文能力,阅读与写作也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值最重的两项,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们就像一枝并蒂花,共存于大语文的枝头,展现着各自的美丽。将读写教学完美结合,有机地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每个语文教师努力的目标。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读与写是不能分开的,写作教学应贯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课程总目标里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简单的绘画技巧来评定学习的好坏,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探索的培养。要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应更新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
世界正在进入个性化教育时代。个性化教育之理念可远溯至孔子和苏格拉底。信息时代,在教育科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个性化教育不再只是一种教育理想,而成为日渐普遍的教育实践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把自己最美的那一面展现出来,让几万人乃至更多的人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把自己的劳动变成甘饴,让几万人乃至更多的人共享。《辅导员》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