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信评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性选择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最富成长性和贡献的部分,然而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信用问题却成为制约其融资和发展的重要障碍。资信评级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克服信贷市场缺陷等方面的功能,将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资信评级的发展,不失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理性选择。
其他文献
我国以简单反馈的货币政策框架为主,而基于预期的货币政策框架要求更高,需要引导公众预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货币政策制定必须基于国际化的开放视角。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过于依赖间接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有效传导,也不利于分散风险。汇率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仍需进一步深化。
在不断鼓励FDI进入和大力引进外资的活动下,中国忽视了FDI大量流入对中国造成的潜在隐患。FDI的流入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出现负面效应。FDI的本金受到相关限制而无法随时汇出,但是利润在符合国家政策条件下是可以随时汇出的,这就出现了一定的潜在风险。通过考察FDI历年的流入和流出的增量和存量,依据每年的存量测算出每年FDI的大概利润总量,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推算出留存收益的大概比例,最终可以测算出2005年和2006年的留存收益的规模以及和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集中资本外逃
200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以市场换技术一直是中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标。然而,2005年外资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开始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也大幅缩小,外资企业技术溢出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相反外资企业排挤中资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加入外资渗透变量,对中国31个地区1999—2005年经济增长中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小于“挤出”效应.夕h资企业的出口导向经营仅在少数出口基地产生了技术溢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目标,而转向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通过对这些争论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后认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更多地是受到某一时期主导性的货币金融理论、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仅仅是外汇储备余额增加、流动性过剩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之一,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其与“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竞争激烈,新西兰银行均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信贷(SMES贷款),并能有效地进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本文旨在推介新西兰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成熟经验,剖析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发展我国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借鉴意义。
本文在借鉴西方国库现金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广西为视角,通过分析广西国库现金的运行规律,设计出省级国库现金模型。并在分析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制度障碍的基础上,就创新国库现金管理制度和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资产负债价格波动导致现金流变化进而可能影响其净利息收入或长期市值的风险。在近年来存贷款加息周期中,国内银行的利率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本文根据风险与收益平衡原理,在借鉴国际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基础上,研究了国内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退出机制是关系到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成败与否的最后一环,作为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小城镇投资基金的退出时机和方式的选择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分析一般产业基金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小城镇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选择。
本文在对中外小额信贷组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小额信贷组织的主体地位、市场定位、运行环境、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研究提出了旨在推动我国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组织模式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提出了我国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战略框架,探讨完善我国普惠性金融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