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医学生是卫生行业的主备军,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是卫生医疗行业的导向,尤其是现阶段医患纠纷严重,加强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更是社会的要求。学校应该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教学课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增强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问题;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47-01在社会主义新态势的影响下,以“三个倡导”为指导方针,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角度,所以医学教育要认清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医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也是国家建设的主干力量,加强对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发展。
1.研究目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1)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医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在信息发达,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医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缺乏医学道德。在突发情况或者社会需求下,不是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观念摆在第一位,繁杂的社会往往让他们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缺乏医学的基本道德理念;金钱意识太重,任何事情的处理都比较现实,而且注重金钱利益和眼前利益,在金钱的驱使下,很多不合格或者违规违法的事情也抛之脑后。
(2)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思想陈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不是教育的重点,虽然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但是没有必修课程的地位。加上课程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很多教师只是泛泛的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没有积极性,甚至逃课。这种教育思想阻拦了对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普及和深度教育,进而影响了医学生对价值观的正确解读。
2)教育考核模式中存在问题。现在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大都采用大班教学,人数多。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是按照教材,平铺直叙,只是简单的对课程要求的知识叙述一下,并没有深刻的解读,也没有实践性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面对大班人数众多,教师也较少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的教育比较死板,缺乏课堂活跃性,造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也不高,从而影响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阻碍的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如何提高培育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1)重视学校全体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的言行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所以教师要有扎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素养,增加政治理论知识,端正学术和政治态度,培养和发扬优良品质,为医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生活学习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己行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质。
(2)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为了适应教育的方向和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保证学生在课堂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特点,结合教材,设计多样性的课程,激发医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课堂开展实践性的小活动,像情境对话、小品等;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立体呈现教学形式;还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医学生在完成作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立足医学专业,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医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培养效果展现。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和专业性。医学生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到医院或者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实习,观察服务过程的细节。比如:在为社区居民义诊检查,宣传医疗保健的重要性;在医学院参与诊治工作,了解医患处理关系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4)丰富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作为文化育人的主要场所,无疑应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所以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的校园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知识的传播。比如:可以组织相关社团,定期开展培训和讲座,提高对知识的互动性;也可以开展竞赛,通过辩论来发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理解等。这些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文化自觉。
(5)要塑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由于环境的影响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作用,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全角度地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便利和途径,保证医学生能够受到优良环境的熏陶,从而学生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结束语
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守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医疗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湖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蔚.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医学伦理教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唐焕韶.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5),76-77.
[3]杜长林.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应对[J].医学信息,2015.
[4]万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医学生[J].中国科教纵横,2015(16).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问题;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47-01在社会主义新态势的影响下,以“三个倡导”为指导方针,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角度,所以医学教育要认清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医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也是国家建设的主干力量,加强对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发展。
1.研究目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当代医学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广博、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2.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
(1)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医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在信息发达,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医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缺乏医学道德。在突发情况或者社会需求下,不是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观念摆在第一位,繁杂的社会往往让他们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缺乏医学的基本道德理念;金钱意识太重,任何事情的处理都比较现实,而且注重金钱利益和眼前利益,在金钱的驱使下,很多不合格或者违规违法的事情也抛之脑后。
(2)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思想陈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不是教育的重点,虽然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但是没有必修课程的地位。加上课程理论性的东西比较多,很多教师只是泛泛的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没有积极性,甚至逃课。这种教育思想阻拦了对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普及和深度教育,进而影响了医学生对价值观的正确解读。
2)教育考核模式中存在问题。现在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大都采用大班教学,人数多。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是按照教材,平铺直叙,只是简单的对课程要求的知识叙述一下,并没有深刻的解读,也没有实践性的实施帮助学生理解。面对大班人数众多,教师也较少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的教育比较死板,缺乏课堂活跃性,造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也不高,从而影响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阻碍的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如何提高培育高校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1)重视学校全体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的言行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所以教师要有扎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素养,增加政治理论知识,端正学术和政治态度,培养和发扬优良品质,为医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好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生活学习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约束自己行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质。
(2)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为了适应教育的方向和改革的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保证学生在课堂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特点,结合教材,设计多样性的课程,激发医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课堂开展实践性的小活动,像情境对话、小品等;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立体呈现教学形式;还可以布置实践性的作业,让医学生在完成作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立足医学专业,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医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培养效果展现。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多样性和专业性。医学生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到医院或者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实习,观察服务过程的细节。比如:在为社区居民义诊检查,宣传医疗保健的重要性;在医学院参与诊治工作,了解医患处理关系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有助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4)丰富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作为文化育人的主要场所,无疑应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够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所以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的校园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知识的传播。比如:可以组织相关社团,定期开展培训和讲座,提高对知识的互动性;也可以开展竞赛,通过辩论来发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理解等。这些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文化自觉。
(5)要塑造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由于环境的影响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作用,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全角度地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便利和途径,保证医学生能够受到优良环境的熏陶,从而学生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结束语
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力量,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守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医疗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单位:湖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蔚.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医学伦理教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2]唐焕韶.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5),76-77.
[3]杜长林.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应对[J].医学信息,2015.
[4]万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当代医学生[J].中国科教纵横,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