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 一餐饭引发的脑梗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文立 

  程文立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在高血压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复杂及难治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 餐后血压变化竟引发脑梗



  我们都知道,血压升高对身体会产生很严重的伤害,但血压突然下降时,血压由高到低下降的速度很关键,下降过快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这位患者的血压在30分钟内下降90毫米汞柱,对体内的重要脏器,如心、脑、肾都会造成伤害。其中,对心脏和大脑的损伤最为明显,血压降低对脑部供血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脑部血流量突然减少,会导致大面积的脑梗死。



  当患者的血压突然下降时,身体出现的感觉会因人而异。敏感人群可能感到头昏眼花,看不清东西,甚至昏倒、跌倒,程主任生动地将这种感觉形容为“就好像走在棉花上一样”。但无论是敏感,还是非敏感人群,血压的突然下降都是危险的。程主任介绍,案例中的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血压由180毫米汞柱下降至90毫米汞柱。這位患者在吃完饭以后感觉有明显的头晕症状,并且视力严重受限,已经无法认出家人,当他扶着桌子想要起身却差点跌倒,随后被家人送进医院抢救。经过CT检查后,发现该患者脑部发生大面积脑梗死!
  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事件,血压突然大幅度降低的案例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程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另外两个案例。70岁的刘阿姨是位糖尿病患者,常常在进食后出现困倦、乏力、头晕及心率加速等不适症状,最严重时甚至出现双眼短暂失明。虽然失明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这让她自己和家人都感到惊慌。65岁的陈叔叔患有高血压,与之前那位患者一样,他饭后起身时,突然感到头晕,站不稳,甚至还因为“眼前一黑”跌了一跤。测量血压发现,陈叔叔的高血压竟然变成了“低血压”,且危及了心脑血管。程主任告诉我们,“眼前一黑”也与血压的快速下降有关,是血压出现异常的重要特征。

餐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通过三位患者的案例,大家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老年人”“用餐后”“发病率高”等,这些都属于“餐后低血压”的特点。程主任介绍,这个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可以达到60%~80%,而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40%的人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属于一种较为普遍,但危害极大的疾病,必须得到大家的重视。并且,这种疾病发病时除了会导致双目短暂失明、血氧含量失常,还有可能因血压失常导致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甚至像前面的患者案例一样出现严重的脑梗死,且梗死面积比普通脑梗死更大。同时,患者也可能因这种疾病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程主任为我们总结了餐后低血压的几个特点:
  1. 年龄大,60岁以上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2. 有基础性疾病史的人更易患。
  3. 在进食后容易发作。
  4. 可能反复发作,并且一次比一次厉害。
  如果您吃完早餐后,也出现了头晕、乏力、脚踩棉花的感觉、走路不稳的情况,可以对照下图中的两种情况,看看自己是否属于餐后低血压。餐后2小时的收缩压与餐前相比下降了大于等于20毫米汞柱,或者餐后2小时收缩压下降至90毫米汞柱,这两种情况都可判断为餐后低血压。



  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现代许多年轻人能够接受十分“多元化”的饮食,但大部分老年人往往只习惯“高碳”饮食,每天米面不可少。虽然我们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却很容易发生变化,老化会让人体展现出一些问题。餐后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60%~80%,实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必须引起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重视和关注。若老年人因餐后低血压而使自己的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虽然短时间内不一定出现严重问题,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更危险的情况——脑梗死。由于患者大脑处于低灌注状态,大脑无法摄取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成分,脑实质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因此,严重脑梗死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痴呆”的概率。
  ● 导致餐后低血压的原因
  “一日三餐”,有些人甚至还会加餐,又或者像糖尿病患者得少吃多餐,那么究竟哪顿饭才是这“要命”的一餐?程主任表示,三餐都有可能让患者出现突发状况,但其中早餐的发生率最高,为65%,午餐占19%,而晚餐最低,仅为16%。   高血压患者要警惕餐后低血压
  程主任介绍,比起其他慢性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更易突发餐后低血压。具体有以下2大原因:
  1.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情况。
  在清晨阶段,我们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正处于交替的状态中,如果这种调节功能下降了,那么在清晨就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
  2.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很多高血压患者清晨阶段的血压会增加得比其他时间段更高一些,这叫作“晨峰现象”,在这之后便会开始缓慢下降。但恰恰血压逐渐下降时,是一般人吃早餐的时间。此时,若患者进食不当,就会导致腹腔血流量增加,促使血压下降得过快。


三个“致命”误区


  患者梅老先生是一位有40年高血压史的患者,过年大家一起包饺子的时候,梅老先生感觉头晕得厉害,低压降至60毫米汞柱,高压也才约100毫米汞柱。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天,但他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梅老先生平时起床很早,五六点钟就会吃第一餐早饭,他的早餐习惯是一个豆包、一碗燕麦牛奶,可能再配点红薯或者南瓜。梅老先生的餐后低血压是否与他的饮食习惯有关?
  其实,餐后低血压的发作与患者的饮食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早餐,若这顿饭吃得正巧合适,可能患者与疾病两者都“相安无事”,若吃得不够谨慎,餐后就会出现“血压突降”的情况。食物进入消化系统,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来消化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体需要心率增加和其他部位血管收缩的协助才可维持正常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无法维持这样的代偿机制,心脏无法充分增加心跳次数,血管也不能够充分收缩,因此导致血压下降。为此,程主任为我们总结了饮食的“三个误区”,教大家远离餐后低血压,即便是高危人群也可以通過注意饮食,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
  误区一:温度过高。
  吃进去的食物温度过高的话,进入消化道后会使消化道里的血液充盈时间更长,导致血压下降。所以进餐时不要吃太烫的食物,食物温度在40℃比较合适。
  误区二:膳食量过多。
  进食量过多,我们的消化时间和胃排空的时间会因此而延长。当我们消化时,血液会涌入胃中帮助消化,而老年人常见的粥样动脉硬化会导致内脏的血流过于丰富,胃肠道的耗血量和耗氧量太高,从而使外周的血压变低。
  误区三: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我国老年人的早餐饮食习惯往往偏爱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营养素单一。碳水化合物是一种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并会被人体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会使血压下降。



  高油、高糖、高碳水是导致餐后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年龄在60岁以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早餐搭配。程主任为我们列举了几样会造成血压下降的“危险食物”,其中有粥、豆包、油条、馅饼、含糖量较高的水果等;而适合餐后低血压高危人群常吃的“健康食物”,包括牛奶、酸奶、鸡蛋、玉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蛋白质和粗纤维的食物。全麦无糖饼干属于粗粮,胃肠对它的消化吸收过程比较慢,也是作为早餐的不错选择。若是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葡萄糖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下降,务必少吃或不吃。
  ● 一个小妙招 预防餐后低血压
  突发餐后低血压该如何应对?程主任为大家介绍一样好东西,如果把它加在自制酸奶中,就可以帮助患者将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这个“好东西”是一种安全可食用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把它添加在一日三餐中可以帮助患者减少餐后低血压出现的次数,它就是瓜尔胶。瓜尔胶又名瓜尔豆胶,是豆科植物瓜尔豆的提取物,是一种半乳甘露聚糖,一般用作食品增稠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半乳糖和甘露糖。瓜尔胶也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胆固醇过多症和肥胖症的药物材料,它的药理作用主要为降血糖和血脂,它可以抑制糖在肠内的吸收和运输,延长胃的排空速度。将瓜尔胶加入酸奶中后,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减少胃肠道血液的聚集,从而达到减少餐后低血压发生的情况。
  患者和家属若有在家自制酸奶的习惯,可以在制作过程中直接添加3~5克瓜尔胶,也可直接将瓜尔胶添加到牛奶里饮用,但注意牛奶的温度不要太高,尽量混合得均匀一些。喜欢吃主食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和面或煮粥的时候加一些瓜尔胶,以起到延缓糖分吸收的作用。瓜尔胶在一些大型超市都有卖,但糖尿病人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程主任总结了餐后低血压患者平日饮食的注意事项:
  1.少吃碳水化合物。
  2.少量多餐。
  3.餐前可饮用一杯100毫升的温水。
  4.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最好在餐后2小时或两餐中间服用。若有两种以上的降压药需要服用,需要分开吃。
  程主任强调,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需要警惕餐后低血压,平日多注意监测餐后血压,提高预防及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其他文献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脸是我们一张重要的名片。上一次的感冒和吞下的苦药都有可能在脸上留下印记,所以高手看脸,不仅能看出美丑善恶,通常还能发现一些健康的隐患,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就是这样一位看脸高手。通过看脸,他能够分辨出哪些人容易患慢性病,哪些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更高。究竟我们的脸上藏有怎样的秘密呢?◎ 可以看出来的健康隐患  每当我们身体内在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哪怕这些改变十分细微,也总能在脸上留下蛛
期刊
久坐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许多人在久坐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将身体前倾,以便更专注地看电脑、看书,也有不少人习惯于低头看手机。但是,这些不良姿势往往会给脊柱带来一定的负担。据统计,在我国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13%的人有脊柱侧弯的症状,而60岁以上的群体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近1/4。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畸形疾病。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呈一条直线,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从后面看发
期刊
受访专家魏玉龙  教授、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临床擅长应用针灸、气功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诊治:颈椎病、腰椎病、腰背肌损伤、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中风偏瘫、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失眠、焦虑症。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肥胖症、痤疮小儿疳积、小儿泄泻、小儿惊风、小儿发热等。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有一种养生
期刊
王慶国  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肝胆脾胃科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三十年,为我国首批中医基础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临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见长。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周日上午一心报国,踏入医门  195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个国庆节,王庆国出生于河北沧州,自幼深受外祖母的影响和熏陶。“从五
期刊
打麻将是很多中老年朋友的一大爱好,其实,打麻将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过程中还能够检验出我们的身体状况到底怎么样。很多人打麻将时,不看牌面也可以摸出手中是什么牌,这依靠的就是我们的触觉,而触觉好不好,其实和我们体内的一根独特的“电线”有关。  当我们的触觉灵敏的时候,说明我们身体里的“电线”很健康,可一旦我们的触觉出了问题,摸东西时感觉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电线”出了问题。当然,如果这
期刊
入秋以后,天气渐凉,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人的血压也会随之产生波动。正因如此,秋冬季节往往是高血压的高发时期,很多高血压患者对此都深有体会。但是,入秋后忽冷忽热的天气究竟会对我们的血压产生怎样的影响?血压波动又会对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氣温与血压之间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为我们现场进行了寒冷性升压试验。在正常室温状态下,一位身体健康的编导初次测量的血压结果为130
期刊
很多足部的疾病都是因为选鞋不当而导致的。有人做过统计:70%的人一生中都有过足部疾病,可能是脚部的皮肤病变,如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还可能是由于各种损伤引起的骨折和肌腱的断裂,或是后天性畸形。足部疾病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的脚,它还会导致腰、背等全身骨骼肌肉的问题,会给我们全身的健康埋下隐患。两招测试足部健康  中老年人由于衰老及劳损,容易产生很多足部疾病。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足部是否有问题?以下两种简
期刊
王宁利  王宁利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主要致力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及遗传眼病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承担了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发表学术论文383篇,其中SCI收录15
期刊
李建軍  李建军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负责人,51B病区负责人。主要科学研究方向为脂代谢异常与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主要涉及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对血脂异常(包括家族性血脂异常、特殊人群的血脂异常)、冠心病(包括介入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普通门诊),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期刊
“預防肿瘤,营养先行。”这是《养生堂》栏目的老朋友于康教授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于康教授告诉我们,世界上1/3的肿瘤发生都与饮食有关。从饮食入手预防癌症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科学膳食,预防癌症呢?对此,于教授向我们推荐了三种防癌的“宝物”。芽菜——维持健康的营养美食  胃是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之一,胃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亚硝酸盐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亚硝酸盐大量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