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坤:我获得金话筒奖的2012

来源 :北京电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bin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卫视的主持人栗坤获得了2012年度金话筒奖,一个年轻的主持人短短几年时间成绩斐然,获得这个奖项实至名归。那么,粟坤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她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有哪些难忘的事?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未来只有更加努力,才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谈到对于此次获得金话筒奖的感受,栗坤说,我觉得这是评委会对于年轻主持人的鼓励。她告诉记者,在本届金话筒奖获奖者当中自己是最年轻的一个,因此自己觉得很忐忑,不由得在想自己这些年的努力是否能当得起这份荣誉。其次她觉得自己充满着感恩,她说:这些年走过来,有这么多人陪伴我支持我鼓励我,看着我从—个新人—步—步成长到了今天,所以我觉得这个金话筒奖不仅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与我旧伴的每—个人。这些人有自己的领导们,有多年来并肩工作的同事们,更包括每—个关心我、支持我的观众朋友们。栗坤还说,获得金话筒奖对于自己是一种鞭策。金话筒奖虽然只给了我—个人,但我觉的是给了我们一群年轻主持人,是对我们这一群80后主持人的鼓励。现在80后的主持人已经成长起来,是主持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评委会把这个奖项给我,也是希望年轻主持人的未来会更好。最后,栗坤坦言,获得金话筒奖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压力,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接下来自己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评委会的重托完成得更好。因为金话筒奖的主持人奖在众人眼中是—个终身成就奖,所以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更大了,压力也会大了。
  记者问她获奖的优势在哪里,粟坤说,我可能赶上了北京电视台这些年来发展得最好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需要合适的人来做出努力,而自己幸运地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
  难忘站在伦敦晚会的舞台上的时刻。因为自己代表的是北京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栗坤说,说起自己难忘的事情或经历还是挺多的,这是自己人生路上收获颇丰的—年。比如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赴伦敦做介绍北京文化晚会的双语主持工作,这个晚会只有—个人来主持,栗坤感到非常荣耀,因为她觉得自己站在那个舞台上所代表的是自己深爱的北京。那场晚会非常成功,晚会结束后,伦敦市长走过来拉着栗坤的手说,你的主持非常精彩!你们中国的主持人很好!那一刻,粟坤心中感到非常的满足,有一种为国争光的骄傲。
  另一件让栗坤难忘的事情是这—年她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说到这一点,她说:这是让我非常珍惜的—个荣誉,也是一件终身难忘得事情。我觉得自己能被选为人大代表是观众朋友对我的信任,我觉得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要把老百姓的呼声向上表达,也要把上面的精神向下传达。
  栗坤说,这—年还有—件事不能不提,那就是自己在这一年获得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这是中国电视行业的最高奖项,全国获奖的只有五个主持人。栗坤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奖项会颁给她这样一个年轻人,当时是去湖南领的奖,在去的路上都没有想到自己真的会获奖。她说: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包容了,给了年轻人很多的机会,这才能让我这样的年轻主持人获得这样的大奖。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从站起身到领奖台距离不长,但我走起来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因为那一刻自己觉得幸福来得太快了。我觉得评委给我这个奖,也是希望借此来鼓励更多的主持人不断地用心用情来做节目。
  录制间隙换装时不慎摔伤。带伤回到舞台时观众的掌声让她十分感动
  记者在采访栗坤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她太忙、太辛苦了,当谈到这一点时粟坤没说自己是如何敬业的,倒是向记者谈及一件观众的鼓励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那时在元月2日晚上的时候,她参与录制《一起唱吧》,那段时间她工作过于繁忙,所以身体处于过劳的状态。结果在后台的时候,由于光线太暗加上自己身体疲劳,栗坤不慎从高处摔下来了,当时就把尾骨摔伤了。粟坤感觉尾骨部位非常疼,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她感到很着急,因为现场的嘉宾、观众都在等着自己。工作人员赶快给她做紧急处理,喷上了一些止疼的药。等栗坤觉得稍好一些了,便由两个工作人员搀扶着来到了舞台上。当粟坤走到舞台上的时侯,全场的人一起为她鼓掌,那一刻栗坤说自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本来栗坤觉得自己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内心既着急又歉疚,可现场的观众们没有—个人因为等待而抱怨。
  后来经过医生诊断,栗坤是尾骨骨裂,但她并没有休息,而是带伤坚持工作。栗坤动情地对记者说,站在主持的舞台上,观众的鼓励就是我们的“兴奋剂”和大补汤,有了这些鼓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记者问她2013年的打算,栗坤说:很简单,好好录制节目,对于一名主持人来说,没有比录制好节目更重要的事情了。再者,因为2012年自己取得了太多的荣誉,所以今年自己会背负着期望和压力去更加努力才可以,同时2013年也将是自己幸福的一年,因为我将被很多人需要着,而自己也将会把很多的期待转变为现实。
其他文献
在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上,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引领营养健康专家、留美博士西木的发言引起阵阵热烈掌声,走到台下被人人们团团围住。他提倡人们:应当“重健康轻疾病,重预防轻治疗,重营养轻医药。”所谓的“重”,就是应当把前者放在前期的位置上,重视健康、重视预防、重视平日的营养,这样后者相对的就会“轻”。他的倡议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美国过了近十年的西式生活  西木博士在踏上
期刊
极少来四川,今年却来了两次。很小就知道“少不入川”的道理,但毕竟今非昔比,诱惑比比皆是。不过“天府之国”的名声大。美丽的山川河流、人情故事,一直吸引着我。  第一次是春天,随研究院教学写生团采风,去的是川东巴中,是国务院扶贫重点地区。新开发的光雾山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写生团百十号人,队伍庞大,安全第一,似是公务在身,没得心思去仔细体会。这次是秋天,仍是研究院活动,应崇州彭总的邀请到青城山写生。这次只
期刊
关于王平山水画艺术的画风特点。笔者以为可以用这样两个肯定性的断语来加以概括:一是有文心,二是有静气。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文心。所谓文心,若换言之,也可称之为精神性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与西方绘画具有不同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的绘画体系,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精神性的文化内涵,后者注重物质性的视觉取向。虽然注重文化内涵者,也并非完全排斥视觉取向;注重视觉取向者,也并非全然无视文化内涵;但
期刊
大兴的旧宫、庑殿路、西红门,丰台的新宫、大红门和朝阳的小红门等这些地名,其实都跟一处当年的皇家御苑有关,这就是南海子。南海子当年是皇家饲养珍禽异兽。以及明清两朝皇帝游猎的场所,占地颇广,为区别于紫蔡城北的北海故名之。亦称南苑。该处还曾名列著名的“燕京十景”。为“南囿秋风”。早就听说南海子重修并免费向游人开放,一直心向往之。那天终于和老妈、小妹、弟弟并侄女、外甥一行六人驱车前往,出南五环再走一公里就
期刊
多吃低脂富纤食物少贴膘  吕利主任谈道: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而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但结合现在人们的饮食状况及其造成的营养代谢过剩性疾病,建议坚持长期适当控制体重者别盲目贴膘。因为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能量的摄入大大增加。身体摄取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时,体重就会增加,人也就渐渐出现反弹性发胖。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期刊
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盗墓笔记》全套八部作品。我不得不惊叹于南派三叔深厚的历史功底。更折服于他超凡的想象力。也终于理解了那些紧紧追了五年的“盗迷们”为何有如此坚定的毅力执着于这样一部盗墓题材的作品。  仿佛经历了一次长途跋涉,跟随吴邪的脚步一起探寻了七星鲁王宫的非凡。感受了秦岭神树的魔力,探索了云顶天宫的神秘,经历了蛇沼鬼城的恐惧,膜拜了西王母的神奇——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无比疲惫,它充
期刊
本周三,北京国安队完成了在本赛季与广州恒大队的两次交锋,双方球迷在关注比赛过程和结果的同时,也似乎更关注两大俱乐部在中超的生存模式,也因此产生了不小的纷争。北京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魏翊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坦言,一些俱乐部用大把花钱来迅速提升球队成绩,维系俱乐部球市,这种俱乐部的存在是足球经济的毒品——短时间内它能让你极high,特别高兴,它能让你感觉美妙,产生幻觉,但是这些最终会让你死掉。  一
期刊
忙,是当代人所共有的特征,官人、商人,明星、教授,包括退了休的老人和上小学甚至是幼稚园的孩子。忙当然有忙的道理,但道理在何处,好像至今也没有人说得清楚。  在这个时候,慢着、闲着、散淡着,不免就成了另类。这另类当然也是有区别的,一类是无事可做,闲着是无聊、无奈,是真闲着;另一类呢,则是相反,衣食无忧,甚至是很富足。我不是前一类。因为有很多的事等着我去做,也不是后者,因为我离富足还很遥远。奇怪的是,
期刊
凭借《离开雷锋的日子》、《和你在一起》两次荣获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刘佩琦是大家很喜欢的演员。在前段时间的电视剧《杨善洲》中,他又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一心为群众的好干部形象。日前,他接受记者采访,谈到他的演艺之路。  刘佩琦说:“我的表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跑了6年的龙套,这和当了6年的主演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了6年的辛酸。才更珍惜今天的东西,如果当时太顺利,一部戏就红了,会缺乏磨炼,可能会有不
期刊
香港著名电视、电影明星吕良伟,因为在《上海滩》饰演“丁力”一举成名,他1991年拍的电影《跛豪》,上映时收获三千八百多万港元票房,掀起传记电影热潮。最近,吕良伟也是频繁出现在暑期的荧屏中,热播剧《枪械师》中的吕万才、《花木兰传奇》中的柔然国师……他自出道至今演出的电视剧及电影超过1∞部。目前,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到了集演员、商人、慈善家等多重角色为一身的吕良伟。  吕良伟上世纪60年代从越南迁居香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