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浅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物理学,更要有学习自然科学的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的培养寓于教学之中.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许多定理.定律和概念,都是前人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应该认真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和产生误差的原因,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二 注重思维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钥匙.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启发思维,发展能力.例如“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将一个瘪金属盒放进一个盛水玻璃缸里,则见它沉入水底.这时教师提问,这个瘪金属盒为什么沉下去了?学生会说:因为它比水重,也有学生会说,因为它是金属做的,所以沉下去了.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接着将瘪金属盒整成鼓状,再放进水里,它却浮于水面.这时教师又问,为什么同一个金属盒,瘪的下沉,鼓的上浮呢?学生面对这种“矛盾”的事实,必然思维活跃,开始动脑筋寻找理由来解释.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议论.在议论中有些学生必然会想到:鼓的金属盒体积变大了,它受到的浮力也变大了,所以上浮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金属盒浮在水面时,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当学生们明确到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时,接着教师可以在空金属盒中加进一些小铁快(或细砂粒),并引导学生观察金属盒将随着加进去的小铁快(或细砂粒)的增多而逐渐下沉.这时教师再提问:一个浸在水中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对于这个问题,不宜由教师拿出现成的答案来,而应该让学生从上述一系列的事实中,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开始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不准确,不完整的,应该让其他的同学来进行补充.学生们在上述一系列事实的基础上,完全有可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在学生们得到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的结论后,教师再提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究竟有多大呢?进而引导他们用阿基米得定律的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阿基米德定律实验不难得到:“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结论得出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上述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和学生前面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结论中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完整的地方.再让他们进行一定时间的议论和思考,自己来纠正认识上的不确切.不完整的地方.
  教师再提出: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分析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水的压力差,使学生对浮力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学生认识到“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后,再引导学生推广到酒精.柴油.水银等其他液体和一切流体(包括气体).最后得出阿基米德定律的一般表述.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它对于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把物理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要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方面教材在编写上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后面就编写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在“机械能守恒定律”后面就编写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动量守恒定律”后面就编写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冲运动火箭”等等.教好这些内容,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无穷力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的教育更明确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此,物理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研究者,科学家们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高中物理第二册194页《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和第一册.第二册后面的《研究课题示例》就是范例)。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突破思维定势,引发生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往往是突破思维定势,引发生疑开始的。大家都知道牛顿由于对常以为见的苹果落地产生质疑,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于对习以为常的烧水壶盖的跳动质疑,从而发明了蒸汽机。物理学中的突破思维定势生疑的内容很多。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都是伽利略打破与日常经验有相同之处人们容易接受的亚里士多得的观点而建立起来的。又如,斜插如水中的竹筷,看上去在水面处发生了弯折,发生月全食现象时,太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月球上,我们却能见到呈暗红色的月球,“海市蜃楼”等等。都可以起到激发兴趣、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想办法解释,使其思维活跃,诱发创新。
  总之, 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我校今年进行《初中生自主作文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我负责子课题“学生自主作文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研究。在学习、研究、实践中,我对学生自主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认识更深刻了。  学生自主作文并不是在作文教学中采取放任自流的形式,只强调多读多积累多练笔,却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以学论教,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必须更好的
期刊
美丽的风光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生态环境是生态学研究的范围,生物教学应理所当然地渗透环境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正面临着诸如资源的枯竭、土地的沙化、空气和水域的污染、生物多样性濒危和丧失,以及噪音、酸雨、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确保个人行为与
期刊
据北京一家三级医院近几年统计,约有30%的患者来自外省市.患者为了得到一张挂号条不得不深夜排队,黄牛们把几元钱的号炒到上千元,真可谓是“看病难、看病贵”.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位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进行有效的决策、交流、问题求解和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
要学好初中物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先预习,先作业,后听课,再巩固反馈,重新作业  现在的学生,一般脑子灵,基础不错,自己通过预习、作业,再相互切磋,就能解决新知识的80%以上,只有个别知识认识不清,或不深,通过预习、作业,留下印记。一方面,80%是自己主动认识的,印象深,且能增强学生自信,因为靠自己已学好了80%,心中自豪感应运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目前义务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中学英语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
期刊
 
摘要:“范式陷阱”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弊端。  启发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的求知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范式陷阱 教育行为转变 培养创新能力  我有一个观点:学生在六年级、初三、高三长时间复习,尤其是应考机械做题,不能增长人生智慧,只能增长一些分数,会泯灭人的创新能力。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看法,只是迫于现实,无力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提问、少提问的现状,提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如何创设良好的提问题氛围,其次培养学生如何提问题以及提出怎样的问题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能力 问题意识 问题氛围 虚假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一)那光屁股露脚丫的,就是你么?我的童年。头戴荷叶,腰插竹刀,神气十足地挺着小胸脯,不料那道乌黑的鼻涕不争气地呼哧一下,成了大人的笑料。我的童年,你是一条泥鳅,整天在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