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资源是祖先留下的无价之宝,是历史的见证。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是显示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也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保护好、合理利用好历史资源,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使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相得益彰,就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
一、武平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两次文物普查,武平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4处,县级文保单位23处,及506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多年来,该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李氏宗祠、永安桥、崇真观、均庆寺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旧址——梁山书院东边新建的四层私人住宅严重破坏文物环境风貌;湘店乡刘氏宗祠搭建豆腐坊等违章建筑;大禾邓坑桥屋面因大树压塌急待整修;梁野山庙年久失修亟待维修等等。近年来,武平县文物业务费虽逐年增加, “十五”至今十年县拨经费累计近百万元。但由于文物点多面广,致使许多急需维修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苦于资金而无法实施维修。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的意识,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同时对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是要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随着当前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文物工作专业队伍。同时要加强业余文保员队伍建设,调整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余文保员素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四是要充分做好文物利用工作。在做好文物保护前期下,要加强文物的合理利用工作,其一是要充分利用该县现有刘亚楼故居革命文物,积极发挥革命文物对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以扩大影响力。其二是要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为旅游业服务。文物部门应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充分发掘这些文物资源,把这些文物资源整合起来,以弥补该县旅游业缺乏文化内涵的弱点,从而发挥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武平县博物馆)
一、武平县文物保护工作现状
经过两次文物普查,武平县至今有省级文保单位4处,县级文保单位23处,及506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这些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或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明清古民宅、古桥梁、古墓葬、摩崖石刻、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地等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文物管理部门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目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对已知的古遗址、古窑址等地下文物,尽力做好原地保护工作,待时机成熟再报批发掘,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基建中暴露的各类地下遗址,只要一得到信息就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调查发掘,从不遗漏。多年来,该县通过财政拨款、上级文物部门补助和群众自发集资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百万元资金,视各文保单位不同情况,已全面或部分整修了李氏宗祠、永安桥、崇真观、均庆寺等十余处省、县级文保单位和重要文物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县各级文保单位及文物保护点受损情况普遍存在。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机关旧址——梁山书院东边新建的四层私人住宅严重破坏文物环境风貌;湘店乡刘氏宗祠搭建豆腐坊等违章建筑;大禾邓坑桥屋面因大树压塌急待整修;梁野山庙年久失修亟待维修等等。近年来,武平县文物业务费虽逐年增加, “十五”至今十年县拨经费累计近百万元。但由于文物点多面广,致使许多急需维修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苦于资金而无法实施维修。
(二)原因分析
1、对文物价值认识不足,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一直以来,有些领导和有关部门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障碍,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物的价值。如古建筑保护中有人认为这有损于城市建设的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一拆了之来对待文物保护,或者要算眼前的经济帐,保护文物要花多少钱,而拆后搞开发能赚多少钱。不能充分认识到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情,与当地政府无关,文物保护与否对其政绩无任何关系,缺乏“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它不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而且文物资源可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2、文物依法行政力度不足。文物保护虽然有《文物保护法》可依,但由于《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执法的主体不是文物部门,而是工商、公安、规划等执法部门,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相互之间关系,所以造成文物被破坏情况发生时,往往得不到有效遏制或被处理。相关部门由于职责关系,相互推诿。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针对目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进一步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坚持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业务主管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
二是要把文物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领导要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树立“保护文物,守土有责”的意识,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同时对文物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是要加大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随着当前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既有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又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文物工作专业队伍。同时要加强业余文保员队伍建设,调整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余文保员素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四是要充分做好文物利用工作。在做好文物保护前期下,要加强文物的合理利用工作,其一是要充分利用该县现有刘亚楼故居革命文物,积极发挥革命文物对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以扩大影响力。其二是要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为旅游业服务。文物部门应积极配合旅游部门充分发掘这些文物资源,把这些文物资源整合起来,以弥补该县旅游业缺乏文化内涵的弱点,从而发挥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武平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