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接受了包括高中教育在内长达5年时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后,不少大学生仍旧不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笔者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状况”专题问卷调查,希望能为各高校进一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突出问题
教育效果令人担忧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了解到:知道“马克思主义”含义的学生有669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含义的有380人,后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6%。此外,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在接受了包括高中教育在内长达5年时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后,不少大学生仍旧不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没有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越来越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在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况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效果实在令人担忧。
教师教学热情不高
调查显示,1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由于教学方面的问题。调查中学生提到,有些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不少教师因注重继续进修学习、搞科研而分散了教学的精力,教学水平下降,对学生不负责、要求不严格,甚至有个别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课堂教学热情不高。
教学内容重复,教材编排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包括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门课之间的重复。调查显示,59%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虽有重复内容,但这些内容比高中老师讲的深。但是,有22%的学生认为重复内容非常多,跟高中老师讲的一样。教材编排的不合理体现在多个方面:一门课程多本教材,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政治理论课程教材都是文字叙述,枯燥乏味;教材内容编排结构不合理。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枯燥
调查显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数情况只采用播放幻灯片,照“幕布”宣讲的单一方法,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使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的互动少之有少,教学模式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厌倦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37%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影视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30%的同学希望教师多采用实践式(参观、访问等)、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由于实践式教学的操作复杂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
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有直接关系。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满足教学要求
调查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师的思想状况、政治信仰等都倍受学生重视。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修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在人格上、师德上、理论知识上深刻影响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从而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政治理论课程应当是时代感最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及时地反映当前世界热点问题,体现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真正做到课程的与时俱进。编写具有时代感的新教材、传授时代感强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兴趣、减少逆反心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表明:时事政治和法律常识是学生最希望学到的知识,心理生理知识、哲学思想、名家传记等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讲时代最前沿的问题,讲学生最需要的知识。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传授学生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就必须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将教材的理论性与文字、图表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这样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充实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模式
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环节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和作用。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实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借助于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悟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
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考核模式有待于合理改革。形成性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较之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及参与教学的程度都有积极的影响,它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笔者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状况”专题问卷调查,希望能为各高校进一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突出问题
教育效果令人担忧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了解到:知道“马克思主义”含义的学生有669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含义的有380人,后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6%。此外,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在接受了包括高中教育在内长达5年时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后,不少大学生仍旧不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没有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越来越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在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况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效果实在令人担忧。
教师教学热情不高
调查显示,1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由于教学方面的问题。调查中学生提到,有些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不少教师因注重继续进修学习、搞科研而分散了教学的精力,教学水平下降,对学生不负责、要求不严格,甚至有个别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课堂教学热情不高。
教学内容重复,教材编排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包括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门课之间的重复。调查显示,59%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虽有重复内容,但这些内容比高中老师讲的深。但是,有22%的学生认为重复内容非常多,跟高中老师讲的一样。教材编排的不合理体现在多个方面:一门课程多本教材,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政治理论课程教材都是文字叙述,枯燥乏味;教材内容编排结构不合理。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枯燥
调查显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数情况只采用播放幻灯片,照“幕布”宣讲的单一方法,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使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的互动少之有少,教学模式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厌倦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37%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影视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30%的同学希望教师多采用实践式(参观、访问等)、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由于实践式教学的操作复杂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
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有直接关系。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满足教学要求
调查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师的思想状况、政治信仰等都倍受学生重视。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修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在人格上、师德上、理论知识上深刻影响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从而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政治理论课程应当是时代感最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及时地反映当前世界热点问题,体现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真正做到课程的与时俱进。编写具有时代感的新教材、传授时代感强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兴趣、减少逆反心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表明:时事政治和法律常识是学生最希望学到的知识,心理生理知识、哲学思想、名家传记等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讲时代最前沿的问题,讲学生最需要的知识。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传授学生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就必须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将教材的理论性与文字、图表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这样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充实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模式
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环节的缺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和作用。思想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实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借助于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悟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
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考核模式有待于合理改革。形成性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较之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及参与教学的程度都有积极的影响,它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