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心眼里喜欢王朔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l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壹
  《红楼梦》开篇有一段贾雨村和甄士隐品评天下人物的妙论非常有趣。大意是说人本源于天地之气,正气所凝则为忠臣烈士,邪气所凝则为小人奸佞;但还有一种人是由正邪二气交葛产生的,这种人即使当皇帝也是唐明皇宋徽宗一路,如果堕落风尘那至少也不低于李师师一辈名妓。当年夜读此段高论时,心下甚是拱服,窃以为纯正纯邪的皆是少数,而芸芸众生或者多是正邪之间的产物。后来阅人多了,才发现真正算得上此类人物的,竟然如凤毛麟角,乃不世出的宝贝。
  拙文要说的这位顽主,圈内人称为朔爷——在我看来,就算这样一位稀世无多亦正亦邪的怪物;和贾府那个末世公子一样,原是口中衔着一块玉来投胎的。
  某日,和东北作家述平(《鬼子来了》和《有话好好说》的编剧)等朋友酒后品藻同代人文,他深有感慨地说——当世只有三个聪明人令他畏服,一王朔,一姜文,一郭力家。三者中之二我无过从,但也认同;其一则有过几面之缘,且了解一点世所未闻的高品内幕;其三是东北诗人,是我朝夕相处的兄弟;虽然寂寂无闻于世,但凡与他有过樽酒之交的,那也基本是无不欢喜。所以我对述平的评述,当下就说深得我心。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于今则为烈了。你在这个圈里随便逮个会写字的问问——你最佩服和喜欢的作家是谁?他一般都会搬出几个发音不准的洋名,以示自家的博览和对本族的不屑,很少有人承认他喜欢王朔。仿佛喜欢王朔就沾上了流氓气,品格便不高了似的。
  而我确确乎是喜欢这厮的,很多时候一想起他那副嘴脸就暗自作乐。后来我发现,不仅是我这样的坏种喜欢他那大奸若忠的范式,还有许多正经人也私心乐之,只是不大拿出来说罢了。
  贰
  坦率地说,我原在八十年代中期初读他那《海水火焰》时,便喜欢上这厮了。我喜不喜欢谁是我的私淑所好,原无关乎文格名气,那时的他也还只是一个需要抱着稿纸去编辑部打情骂俏逗女编们开心的文学青年。若干年后我曾经问他,何以书稿多要给出版界的大姐大金丽红时,他咧着嘴说——人家老大姐在你不火时帮你,咱不能火了就没良心嘛。我也算个恩怨分明的人,自然能够领会他这种念旧的深心。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道德文章都好,直谅多闻,肯定也都值得交往;但我私心所喜的还是那些性情有味的趣人。有些也许缘悭一面,但从文里字缝中,大抵也能想见其为人作风,可以神交。读王朔而不笑的人,我基本可以判断为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病友。但他所传达的笑,又绝非相声小品——他那些邪里邪气的小人物,油腔滑调的声口,表达的正是我辈对伪善伪崇高伪光明的反动。
  我喜欢他的这种阴坏阴坏的表达——嬉皮笑脸之中暗藏着袖箭和鸩毒,玩世不恭内里透射出剑芒和寒光。就新时期的小说而言,我还想不出有谁比他更毒辣而又不动声色地刨了所谓主流的虚伪话语的根儿。几乎从他出山开始,一种对专制的调侃慢慢进入大众生活,一张一张地揭开那些腐蚀了我们几十年的权势的虚张面皮。当他说中国人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时,我和他一起在暗夜坏笑。
  他几乎在不断创造一种王氏风格的时尚语言,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党报之外的大众媒体的标题,都在摹仿他的戏谑语法。我们说伟大的文人一定要能拓展其母语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我还看不出哪位爷能够如此浩荡地席卷了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党八股。当今天手机短信的讥刺段子已经铺天盖地肆无忌惮并引发大众的娱乐风暴时,我们不能忘记正是朔爷发起了这种正邪兼收的时潮。
  叁
  北京向来是一个龙蛇杂居的城市。我在九十年代中迫于生计的闯入,完全像巴尔扎克笔下的外省人到巴黎,心底原是自有某种局促和惶恐的。除开原有不多的几个老友之外,如果说潜意识指名点姓还想认识谁,那至少王朔是其中的一个。我知道,在这个皇都,有太多我在深山边城早已仰慕的人名,但内心觉得可以在一起嘻哈疯癫使酒骂座的,这厮必是首选。
  我不是那种因为久仰就一定要钻天打洞去攀结的人,我相信人世间必有某些缘分,能让你认识你的同袍或者敌人,使你体味人生的情仇或者恩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确实无意之中结识了许多死生师友,正是这样一些胜缘,使我觉得今生不虚。
  某天,老友周君给我电话,说他和朔爷约我晚上去香格里拉小酌,我自然窃喜,可以近距离看看这厮的嘴脸了。我们先到,稍坐,朔爷就来了,一副温吞吞懒散的样子,并无想象中北京人那种咋咋呼呼。我原想哥几个可以放开喝一把,这点倒是出我所料,他说早年喝伤胃了,现在只能葡萄酒,且浅尝辄止。大家只好要了瓶红酒,点缀着碰碰响声。
  那时他刚推出了那本惹来无数非议的《无知者无畏》,算他越界出的第一本随笔集;尤因其中竟然敢妄谈鲁迅且猛批金庸,搅起了文坛的轩然大波。吃迅翁这碗冷饭的人看不惯一个“痞子作家”来抢饭碗,而铁杆金迷又多是名校学者,自然他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了。大家嘻嘻哈哈从这场论战说起,他像个恶作剧的坏孩子一般坏笑着说——哥们等他们骂,啥时累了不骂了,我再踹丫一脚,引蛇出洞。呵呵,哥几个帮忙打听打听,这帮丫都还崇拜谁呀?丫拜谁咱抽谁,看丫急痴白勒的我就乐。
  确实他就是一顽主,就如他小说名字一般——一点正经没有。许多人拉开架势要和他叉架,他却惹完祸在一边歇着看热闹,逮着要散场了又远远扔一石头过去。你若是正经要忙伙食的人,就千万别跟这种闲人玩闹,他就根本没有胜负心,要的就是个游戏风尘。你要跟一没有胜负心的人对弈,除非你也要解闷,否则真是一点意思没有。更不要说,多数对手的智商还不在同一层面上。
  一般而言,文人圈里出侃爷,多数人皆能信口开河,随便开讲也可以抡倒一批听众。我算是见过许多名闻天下的大侃爷的,但老实说,听王朔侃,确实是一种非常提神养心的事儿。这厮说话慢条斯理,表面上温文尔雅,字缝里暗藏杀机,随处都是机锋,常常能使你忍俊不禁,他自个也会跟着呵呵作乐。他不抢话,但多数时候他一开腔,其它人就只有跟着乐的份儿了。
  那晚散局,我也要回东北四环,王朔顺路相送。我一看他开的竟然还是个老款现代的破车,就忍不住打趣,他也煞有介事地回答——我们这一代难的就是如何保持革命传统不变色啊。我们哈哈大笑。那时的他,和老徐的故事还没公开,我说你这样的咋就还没闹绯闻呢,他一脸无耻地说——你没觉得哥哥高风亮节啊。我说那就看你晚节能否保住了。彼此嘿嘿,揖别而去。   肆
  多数人稍擅浮名就难免装逼,如果有点芝麻爵位或者银子那就更装。本来文人应该是所谓世事洞明的,但你只要看看有些所谓的主流系统开会或者选举什么,大家一边装得一本正经,一边打得一塌糊涂,你就可以想见所谓的中国文学在体制内将要开出什么样的奇葩。
  以王朔的文名和所谓的“成果”,在地方文坛那得够格当个鸟主席了,可是在北京,谁要听说他出席过哪个非朋友的官方会议,我估计美国之音都会当新闻事件。
  而对朋友,他两肋插刀的故事多了去了,其中就有我亲历的。许多年之后,易中天先生看见他在《三联生活周刊》有篇随笔,大意是说某人死了到天堂去报到,上帝看见他浑身戴刀完全成了一副刀架子,询之,答曰——我这都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给插的。易先生急忙推荐我看,我们二人哈哈大笑,我算是知道这厮的一点苦衷的。
  话说易中天先生那时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名满天下,他一直很喜欢王朔的文章,我们也经常见面讲说这厮的好玩之处。我知道先生也算是怀抱利器的人,嘴皮上的功夫也十分了得,便有意撮合二人一聚。那天我做东在重庆饭店,还有两个朋友作陪。一餐饭基本没动什么粮草,这场双雄会几乎完全变成王朔的单弦独奏了。
  我确实有些惊异这厮的机智和口才,有的人多是文字里可以幽默,生活中其实很木讷,他的文字和他本人在我看来,就是浑然一体的。我常常好笑许多骂他的人,他没文化,其实他是一个读书极多的人,而且绝对的聪明过人。他随便发明一个名词“知道分子”,就让许多号称知识分子的人足以脸红。
  大众多以为他真的很痞,其实许多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好玩但一点不痞,许多原本正经且严谨的女作家,都能接受并喜欢他那极有分寸和智慧的玩笑。另有很多高人,都在私下里对他十分推举。
  伍
  进入新世纪之后,王朔似乎开始了他的市隐生活,不大在江湖上行走,一会传说开酒吧,一会传说在嗑药。反正他这辈子也不可能塑成青少年的楷模,哥们就这德行,爱谁谁呗。
  多数娱乐媒体一直是他内心不悦的,他老骂媒体,但媒体却无法封杀他——毕竟他太惹大众的眼球了。然而现在的许多老记确实水平太不在一个层面上,提问确实小儿科,没法不让人跟你急。他们老纠缠于“你跟谁谁睡觉了”,你不去追问拿着纳税人的钱养情人的官员,却跟几个风流才子较劲——人家这还是真正各无所图的健康情感呢。
  我看骂归骂,在北京的圈内真正跟他交道过的人,对朔爷那还是基本服气的。前些年和《天下无贼》的编剧王刚吃饭——那会他刚刚出版了《英格力士》小说获奖,锋头正健。大家聊起无贼来,王刚说,这剧本他和冯小刚改了许多遍,报上去还是通不过,又请刘震云出马,仍然被打回。电影局的理由很简单——让贼(坏人)做主角,没有先例,贼做好事的动机何在呢?看来不解决好这个出发点,这戏就要夭折了。冯小刚只好还是请疏远了的老友王朔来。朔爷看了一遍,如老吏判狱地说——怀孕,让女贼怀孕,然后进庙烧香。大家恍然大悟,人心向善,自己这辈子毁了,还是希望下一代美好嘛。宗教情怀也加进去了,格调一下子拔高了。王刚说,这丫老辣,你不服不行。那些管理部门本来就荒诞,遇见这个老练的游击队员,也就真的还服他这味神仙汤——这就是典型的王氏智慧。
  论起来,我和他也就只是个萍水之交,没事也都相忘于江湖。老友周君后来开了个食盅汤的餐馆,据说王朔常去用膳,墙上有他那傻呵呵的柿饼脸,我却一回没遇见正主。周君偶尔说朔爷还在问你,我说难得难得,烦劳回话请安吧。世界上有许多人,你一辈子都在交往,也许你一辈子也没真正喜欢。但有些人,也许只有半面之缘,你却能够在心里默念一辈子。
  王朔也许在世人心里,不是什么好鸟,我也不觉得他有多么崇高。但比起这个社会的多数文人,我觉得他活得真实,活得像他自己,活得性情天然。当多数人都在伪饰下正襟危坐的时候,这厮却在那里率性任情地胡作非为,我就喜欢这样的人。也因此愿意来说说我所知道的一点关于他的湮没无闻的故实,以便同道中人更深地认识这厮。
其他文献
本期头条,从兴化的“施耐庵文学奖”落墨,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小地方生出大文化”之案例.其中很多的成功案例举自于域外,可谓满眼可圈可点。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读者看官而言。
文化可以打造吗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之前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
听了好多专家学者朋友对我书画印作品的较系统全面的讨论,在我,这还是生平第一次。这一天半坐下来,感慨万千,首先想到的是十个字,前五个字是:这是做梦吧?后五个字是:我有那么
在许多人眼里,大学是这样的组织,“它对现行的一切永远都不满,它总是用更高、更博大的真理来对当前的真理提出质疑”,“它以批判为生,批判是大学区别其他组织的标准之一”。没有批判精神的大学难称其为大学。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指出:“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只有一个理由,即她们自身必须成为批判的中心。”英国学者巴纳特(Ronald Barnett)也指出:“如果一个机构不具备批判理性(critical reas
该文提出了一种适用来描述结构复杂且语义模糊的客观事物的数据库模型。它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构造各种数据对象,一切局部于对象的信息都被封装在相应的对象类中,对象之间除
引人关注的“兴化文学现象”  从上海开车到江苏省兴化市,要四个小时左右,交通并不十分便利,风光虽美但不至于引得旅客趋之若鹜。然而,2013年的国庆黄金周,在兴化的一家宾馆内,聚集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台湾文学评论家唐诺等15位文学界的知名人物。难得的长假,不陪家人,不旅游观光,一路颠簸着来到兴化这个县级市,这是为
该文探讨了递归查询在逻辑数据库机LDM上的实现问题,简介了LDM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特点。LDM是一个基于编译型逻辑数据库模型的功能分布式多处理机 系统,然后对递归查询进行了一
我们敬仰的徐中玉先生近日喜事连连,可谓“三喜临门”:一是徐先生即将迈入“期颐”之门,各地学者和学生提前庆贺他的百岁诞辰;二是他捐赠百万元,“中玉教育基金”正式成立;三是6卷本《徐中玉文集》首发,他的五万册藏书找到归宿——无偿捐给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他的家乡。  2013年11月8日,一场盛大的庆祝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和学生齐聚一堂,为徐先生的“三喜”恭贺。  徐先生的
会议
2013年10月18日早晨,已是古稀之年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起了个大早,匆匆出门。天已凉,秋风萧瑟,但尚长荣满面春风、一腔炙热,他来到了上海戏剧学院红楼的黑匣子剧场,郑重地换上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