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配重改向滚筒开裂分析及改进方法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滚筒结构、加工工艺、材料等方面对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筒皮钢材厚度不足,且焊接质量不佳导致的应力集中,最终在复杂的交变载荷下产生的疲劳。
  关键词:滚筒;开裂分析;交变应力
  1情况介绍
  管带机配重90度改向滚筒共有2件,使用过程中先后出现筒皮开裂,且开裂情况基本相同。开裂的滚筒型号为?630*2150胶面改向滚筒,为找出开裂原因,避免系统性风险,对滚筒从设计选型、材质、制造等面面进行分析。
  2断裂原因分析
  2.1断裂具体情况
  2.1.1滚筒在运行过程中发出异响,停机检查发现滚筒包胶出现一圈裂口。将开裂处的包胶清除后,发现筒皮已经呈贯穿性开裂。断裂口距滚筒端部边缘约150mm。
  2.1.2滚筒裂口整体沿筒皮圆周形成环形,局部地方形成蛇形且存在并列的裂纹和向轴向裂纹。检查筒皮与接盘之间角焊缝外观完好,接盘、轴、轴承和轴承座均无异常。
  2.2滚筒设计情况
  2.2.1管带机主要技术参数为:
  额定输送能力:2000吨/小时;带宽1850mm;带速5米/秒;筒皮厚度:18mm
  滚筒型号:DTII(A)180B306
  2.2.2滚筒受力计算
  Fn=FUmax+2S1=115kN
  根据Fn按照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可查得,DTII(A)180B306型号滚筒许用合力为160kN,因此所选择的滚筒型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2.3滚筒受力特点分析
  2.3.1此滚筒为配重改向滚筒,输送带对滚筒包角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强相对较大,而且输送带边缘长期在滚筒环缝处施压,滚筒除受弯曲力以外还受到剪切应力。
  2.3.2为提高滚筒包胶与筒皮的附着力,出厂前在改向滚筒表面车削U形槽,槽深1mm。U形槽的设置一方面造成筒皮减薄,另一方面造成滚筒所受应力在局部较为集中。
  2.3.3开裂滚筒加工工序如下:
  筒皮卷制----中轴与接盘热装----轴组件穿入筒皮----两端环缝焊接
  由于滚筒长2.15m,受其加工工序的限制,筒体中间位置未设置支撑,导致其抗弯能力较弱。
  滚筒的以上几个特点,都增加了滚筒开裂的风险。
  2.4接盘处焊接质量分析
  2.4.1焊接工艺
  滚筒结构形式见上图,接盘与筒皮采用焊接连接,从外观检查来看,焊接平滑均匀。
  受结构形式和加工工序的限制,接盘与筒皮只能是单边焊接,且焊接坡口只能在接盘上加工。接盘厚度约20mm,焊接过程中坡口最里侧容易出现焊不透的情况。
  根据GB/T11345和GB/T10595的要求,角焊缝的检测位置如下:
  而筒体表面为曲面,检测存在困难,对焊缝是否焊透没有确定的依据,而实际开裂位置正处于焊缝上方。
  2.5对筒皮厚度进行测量,数值如下
  根据GB/T10595的要求,筒皮最小壁厚b1应符合:
  b1》=b-1的要求
  设计要求名义厚度b=18mm,b-1=17mm
  由表可得知筒皮最小壁厚为15.1,远不能满足要求。
  3失效原因综合分析
  3.1检验结果
  3.1.1滚筒设计选型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1.2滚筒筒皮钢板厚度比设计值小2.9mm,筒皮表面车削出深1mm的U形槽,造成滚筒筒皮钢板厚度严重不足,导致滚筒强度严重下降。
  3.2结论
  滚筒材质为普通碳钢,对热影响并不敏感,因此滚筒开裂主要是强度不足和焊接质量不佳。结合上面分析,可判断此滚筒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筒皮厚度严重不足,且筒皮与接盘的焊缝未焊透。
  4改进建议
  4.1筒皮卷制前应选择厚度略大于设计要求的钢板,避免在后期进行车外圆、车U型槽时减薄,造成滚筒强度不足。
  4.2筒皮在进行外圆校正以及接盘加工时应保证足够的圆度,避免在焊接时由于间隙过大而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
  4.3滚筒环形焊接前应进行预热,消除应力;滚筒焊接过程中除选择合理的电流、焊条外还应保证合适的焊接角度。建议将滚筒以30 o-45o角放置在可转动的焊接平台上,确保焊透。
  5结语
  经过以上几项分析,在后续实际生产中,将筒皮厚度提高到23mm,提高了滚筒整体强度。现场更换后,使用至今未发现异常情况。在滚筒的设计选型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工艺对理论强度存在一定的减弱,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滚筒运行过程中所受的复杂应力,因此要尽量提高滚筒设计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圆管带式输送机》(JB/T10380-2013)
  2《某拉紧改向滚筒开裂分析及改进方法》(《科技与企业》2012年12月下)
  3《DTII(A)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    安徽  淮南   23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石油工程企业中各项业务的数据信息逐渐增多,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石油工程企业处理基础信息的重要综合平台,它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石油工程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并将信息可视化,为石油工程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石油工程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石油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环境下,电气自动化设备也在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质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为了避免电气自动化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进度,必须采取最佳的设备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自动控制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以提高经济效益。简要介绍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仪表,论述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控
期刊
摘 要:我国曾经是一个农业化大国,现如今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进步,逐渐开始向着半工业化半农业化的人口大国方向发展,这都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样的发展背景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对电量的使用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投入了变电的过程中来进行工作,大容量的变电站或者变压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过大的电量或者其他的内外部问题很容易出现检修困难,一旦出现故障耗时耗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做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从超稠油地面施工单位、超稠油地面建设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和作业现场四个方面进行安全监督工作,并且对于整个工作的风险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从而对我们降低油田超稠油地面建设安全风险的降低做出一部分贡献,并且提供一套可靠的措施。  关键词:施工作业;风险;消减控制。  随着近些年来油田的快速发展,对于新油田的不断开发,对于老旧的油田进行整理和维护,使得最近在油田方面的超稠油工程作业越来越多。而油
期刊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构成了信息工程中的核心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前时期表现为快速转型与发展的状态。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信息工程的宗旨目标就是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止出现网络信息丢失或者网络运行瘫痪的风险。具体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运用于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应当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常见安全风险与问题,深入探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践应用意义。  关键词:信息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问题;
期刊
摘 要:《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受到翻译界的高度关注,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阅,其中两个备受好评的版本是霍克斯与杨宪益的英文全译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已具有了一定规模。本文尝试对杨、霍两个英文译本中的名贵菜肴、糕粥点心、名茶良饮名称的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红楼梦英文译本;菜名英译;译文对比;翻译策略  一、引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硫化铋的性质及其应用以及硫化铋的几种制备方法,同时也介绍了本课题组对于硫化铋纳米材料的一种绿色高效的合成路径。  关键词:硫化铋;纳米材料;水热法;溶剂热法;微波合成法  1. 硫化铋简介  硫化铋在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硫化铋可用于制造热电感应器,并且普遍应用于热电冷却工艺中1。纳米级的硫化铋可以发生非线性光学响应,不仅能使紫外可见接收波长与荧光发射波长产生蓝移,
期刊
摘 要:考虑到飞机制造的特殊性,其通常会选择使用具有较高性能的钛合金零件。而加工工艺的选择与使用则直接决定着钛合金零件的整体质量水平与使用性能,因此本文将以飞机异形梁中的钛合金零件为例,在简单说明飞机钛合金零件优势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飞机异形梁钛合金零件的结构特性,着重围绕基于复杂形体钛合金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飛机异形梁;钛合金零件;加工工艺  0引言  由于钛合金材料自身具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企业在在飞速的发展,在众多行业里,建筑行业发展占据首位,建筑行业能有今天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的帮助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是现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现在越来越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在建筑行业是一个重点的工程项目,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时,要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在工程施工阶段要贯彻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要更新建筑技术的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工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我国的工业化中,煤化工空分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是其中的重点,本文从煤化工空分技术概述、煤化工空分设备概述以及煤化工空分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提高煤化工空分技术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型煤化工空分技术;设备;发展现状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