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离不开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外显方式。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角度而言,凡是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类型多种多样,但即使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其共同的作用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载体功能,有利于更充分地利用载体,更好地进行载体设计,进而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功能
一、概念阐释
载体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化学领域,是指化学反应中能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后来逐渐在很多领域引申开来,为众多学科所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载体下了两个定义:一是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二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如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载体是某些能够承载他物进行运动的事物。依据承载物的性质可将载体分为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物质载体是指那些能够传递、传导、载运物体或物质现象的事物;精神载体是指那些能够使精神成果或精神现象得以存留、再现或传播的事物。物质性载体和精神性载体有着很大的不同:物质性载体所承载是物质或能量,虽然载体和承载物之问存在依附关系,但载体和承载物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精神性载体所“承载”的是信息,但这种“承载”不是“一个人背着一个人”,而是一个人以自己的各种行住坐卧等各种运动状态、运动方式表达着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以自身活动达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目的的载体。凡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即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载体必须“装载”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才能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载体好比一个舞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场,才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信息和载体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即信息的整体性和载体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本身是完整的,具有共享性、可复制性、可处理性等特征。但是每一个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事物或者活动是独立的,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离不开载体,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离散的倾向。这个基本矛盾的演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运动的样态。
二、功能诠释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的客观基础。从载体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运动过程。信息具有依附性,不能单独存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离不开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消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消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创造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这就像没有电磁波,也就没有电磁波所承载的信息一样。载体和信息就是这样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皮”和“毛”的关系。各种载体的运动、相互关联使得载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构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教育者可以用思想去把握、感知这个信息空问,因为它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却表现为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校园文娱活动、主旋律电影、红色旅游、企业文化等丰富的载体。因此,载体的数量越多,范围越广泛,設计越合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绝对信息量和相对信息量就越充足,信息的质量就越好,信息空间就越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的网络文化的发展,新载体层出不穷,这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环节和过程的依据。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改变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所面对的是一个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存在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文可味、有迹可循,有了教育抓手。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建立在一定方法基础上的载体应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整个教育过程,都离不开载体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通道。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一个载体就是一个信息运动的通道,多个载体就是多个通道。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利用多个载体,就是建立了多个并行的信息通道。多个并行通道的存在,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可读性、可达性。存在通道就存在“噪音”干扰。多个通道的建立,彼此之间可以降低“噪音”带来的干扰,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导向和养成功能。反复使用某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以致形成行为习惯,就对受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个体的知、情、意、行产生决定性影响。如严格的军事训练所产生的“保卫祖国”的情感、意志、行动就是亲身体验、反复实践的结果。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受教育者养成使用某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习惯(如读书、写作、看新闻等),实现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持续互动,如此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到受教育者头脑当中,并最终“外化”为受教育者的新的行为习惯和个体品德,从而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转化”。
参考文献:
[1]杨志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张文富.浅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功能[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4):70-72.
[3]林照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冯倩月(1993—),女,汉,山西省平定县,硕士在读(研一),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就职于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功能
一、概念阐释
载体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化学领域,是指化学反应中能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后来逐渐在很多领域引申开来,为众多学科所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载体下了两个定义:一是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工业上用来传递热能的介质。二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如语言文字是信息的载体。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载体是某些能够承载他物进行运动的事物。依据承载物的性质可将载体分为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物质载体是指那些能够传递、传导、载运物体或物质现象的事物;精神载体是指那些能够使精神成果或精神现象得以存留、再现或传播的事物。物质性载体和精神性载体有着很大的不同:物质性载体所承载是物质或能量,虽然载体和承载物之问存在依附关系,但载体和承载物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精神性载体所“承载”的是信息,但这种“承载”不是“一个人背着一个人”,而是一个人以自己的各种行住坐卧等各种运动状态、运动方式表达着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以自身活动达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目的的载体。凡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即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载体必须“装载”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才能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载体好比一个舞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场,才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信息和载体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即信息的整体性和载体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本身是完整的,具有共享性、可复制性、可处理性等特征。但是每一个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事物或者活动是独立的,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离不开载体,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离散的倾向。这个基本矛盾的演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运动的样态。
二、功能诠释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的客观基础。从载体的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运动过程。信息具有依附性,不能单独存在;任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都离不开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消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消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创造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这就像没有电磁波,也就没有电磁波所承载的信息一样。载体和信息就是这样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皮”和“毛”的关系。各种载体的运动、相互关联使得载体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构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教育者可以用思想去把握、感知这个信息空问,因为它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空间却表现为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校园文娱活动、主旋律电影、红色旅游、企业文化等丰富的载体。因此,载体的数量越多,范围越广泛,設计越合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绝对信息量和相对信息量就越充足,信息的质量就越好,信息空间就越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的网络文化的发展,新载体层出不穷,这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容、环节和过程的依据。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改变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但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所面对的是一个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存在让思想政治教育有文可味、有迹可循,有了教育抓手。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建立在一定方法基础上的载体应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整个教育过程,都离不开载体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运动的通道。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一个载体就是一个信息运动的通道,多个载体就是多个通道。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利用多个载体,就是建立了多个并行的信息通道。多个并行通道的存在,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可读性、可达性。存在通道就存在“噪音”干扰。多个通道的建立,彼此之间可以降低“噪音”带来的干扰,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效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导向和养成功能。反复使用某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以致形成行为习惯,就对受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个体的知、情、意、行产生决定性影响。如严格的军事训练所产生的“保卫祖国”的情感、意志、行动就是亲身体验、反复实践的结果。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受教育者养成使用某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载体的习惯(如读书、写作、看新闻等),实现受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持续互动,如此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到受教育者头脑当中,并最终“外化”为受教育者的新的行为习惯和个体品德,从而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转化”。
参考文献:
[1]杨志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张文富.浅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功能[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4):70-72.
[3]林照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载体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冯倩月(1993—),女,汉,山西省平定县,硕士在读(研一),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就职于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