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备课的几点有效做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出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各校都十分重视抓备课,初中数学教师备课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但在教学中发现,目前教师备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故在新课程理念下,有必要对教学的首要环节——传统的备课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看到它的弊端:整个的设计思想是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另一方面有它的合理性:目标明确,教程清晰,问题主导,节奏紧凑。因此,对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所扬弃。
  一、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不容乐观
  1.盲目追求形式,忽视备课本质。教师备课重点究竟应放在哪里?显然,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核心任务。教师备课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创造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难、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但现实是,教师备课普遍情况就是满足于抄写教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少量精力用于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大多精力用于抄写教案,本末倒置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简单机械的手工劳动,无助于提高教学效益。事实上,备课应是长期积淀的随时感悟,而不应是一时的偶有所得。
  2.无限依赖教参、备课缺少活源。不少教师备课只认教参,为教参所束缚。依据教参确定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固然没错,但备课时必须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虚求实的加工处理。教参只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任何时候、任何课上、任何群体皆准的备课法宝。学生千差万别,教师的备课也须适应学生的需要,多方充实、完善资料,呈现多元、多变的特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提升课堂效益,在备课上下功夫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形势。教师的备课也应该改变思维,删繁就简,讲究效益;放弃形式上的完美,追求突破,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提升课堂效益,切实从备课入手。
  1.对教材的内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多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教学应是有声有色、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要提高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使它成为更有意义的言语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同化,激活学生的思维。教材的内容高度浓缩,它省却了推理、演绎过程,为便于学生理解、探索,我们有必要展开教材的内容、推理过程、思维,或再现教材里的场境、情境,甚至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揭示隐含在课文中的知识、道理、原理,进一步实现教材的价值,满足多层次教育目标的需求。教师教学用教材,但不是教教材。教师可拓展教材的内容,引入相关的课程资源、信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教材、课程资源的价值,使教学生动丰满,有滋有味有趣。
  2.确定动态的目标。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课前“预设”的越多,课上师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新课堂的特征则具有开放性,目标设计上要做到知识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看见的知识与技能为显性目标,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隐性目标。开放的教学目标也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掌握本课和本单元知识、技能为短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为长期目标。只有在这种动态目标的导引下,才能承载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落实。
  3.设计有生成性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这一切具有不可预定性,所以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备课不断调整,不断生成。教学进入质疑环节,学生会提出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学生鲜活的体验大量涌现,开放目标不期而至。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4.重视二次备课。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写好“教后记”。备课要从重视教师“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塊、设计主问题,只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备课调整后的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
  5.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不论是谁,上的课都会有成功之处,也不乏失败之笔,在教学行为结束后进行有批判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反思是很个性化的,除了常规的得失思考外,还可以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件的处理机智、闪现教育智慧的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探索一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或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及时记录下来,作为研究教学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反思是很可贵的,可以修正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验 反思=成长”为许多成功实践验证,这也是当前提倡的教师行动研究“反思教学”策略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初中教学中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认识,着重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积极引导自主探索和主动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在激发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关键词】地位探索水平情感  初中数学教师究竟该如何来教?我个人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在中考中能考个高分,而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高中的后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代表、道德人格的楷模、引导学生的专家,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普通人的眼里,教师更是似乎无所不能的。然而美国心理学家威尔逊说过
汽车发动机水泵漏水是整车的三漏故障之一,解决此故障迫在眉睫.论文从水泵安装面密封不良的现象、与密封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解决水泵密封不良的途径
研究了非定常力学 一非完整约束下的几何结构,依据1-射丛在线性约束下的直和分解,提出理想约束假定,从而确定约束力的方向和形式,根据约束力学系统的D’Alembert原理唯一地确定了描述系统运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有利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改变旧的、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和课型结构,形成相应的创新式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一创新式课堂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