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的几点尝试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将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实例,恰当地引入我们的课堂,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笔者从新课导入、学习新知等方面做了几点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气息 生生互动 生活情境 学以致用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事实上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应不断沟通生活知识与生物课堂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呢?我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争取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
  一、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一堂吸引学生的好课,导入至关重要,而吸引人的好课,首先应该是一堂有需要的课。在教学中,教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实例,制造需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导入每节新课。比如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爱喝的营养也很丰富的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较长时间?腐烂的葡萄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又如学习七年级下册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首先根据这几年国家推行的众多惠民环保政策提出:你知道“退耕还林还草”吗?学生很快响应,并能告诉我们国家提倡“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方法及好处,我又趁热打铁,问道:“你还知道或者能想出那些类似的措施或方法?”于是,学生便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最后拿出了好多目前已推行的和将来可能推行的方案。
  二、让课堂中引入生活事例,让“死”知识变“活”
  陶老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我们教师如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无限兴趣和重要价值,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1、用生活事例巧妙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生物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充分利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思维,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探究性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节时,我提出:“我们磴口的华莱士香甜可口,被称为‘天下第一瓜’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我们巴彦淖尔市的小麦品质为什么特别好”等问题都是同学们熟知的不争的事实。在学习“激素调节”时,我引进了自己亲眼所见的事例:在火车上,我看到一位阿姨在很不方便的条件下,吃饭前给自己注射了胰岛素,那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位阿姨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要注射而不简单地把它喝下去呢?诸如此类真实的生活事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联系生活情境,诱导启发、突破难点。
  生活情境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容易让学生接受,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启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识记知识。例如,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节时,很多学生对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出能量难以理解,我知道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于是引导他们联想:刚收获的小麦如果堆成堆,过一段时间把手伸进去会有什么感觉?学生立刻就想到了,感觉到热。学生就明白:原来这里的热就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我继续引导:如果把手放入晒干的粮食堆里还会明显感觉到热吗?这说明了什么呢?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做出了回答:“种子的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就越旺盛,放出的热也就越多。”我又接着启发:在生活中如何储藏种子才能使其寿命更长?这时几乎每个学生都成了农业小专家:“尽快晒干。”就这样,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了。
  3、让又生活经验的学生当“小老师”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他们当“小老师”,生生互动,显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人粪尿的处理”时,在集体备课时,几位老师都感到这节课没有多少难点但是还不太好讲,尤其对于我们这种实践能力较差的女教师更为难,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最后我们达成共识:播放展示从网上找的人粪尿的价值及生态厕所的视频资料算了。上课了,喜欢和学生商量的我,又礼仪性地征求了一下学生的意见:“同学们,这节课怎么上比较好呢?”一个学生马上应道:“老师我们家就有沼气池,这节课让我来讲得了。”这可是个调皮的学生,能放心让他来讲吗?这时有站起一个:“老师,我爸是村长,我家也有沼气池,给村里建沼气池我我还去帮过忙呢!”真是出乎我的预料,这么多的学生知道甚至建过沼气池,这是多么难得的教学资源啊!于是,我立刻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把学生重新分了小组,每组调配了一名“沼气池专家”,
  给大家介绍目的、方法、原理及优点等等。只见“小老师”们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不断回答本小组的同学提出的疑问‘人群中时而发出惊叹声,时而传出笑声。我本人也不由地加入交流的行列中,学到了不少在课本里没有的“活”知识。这节课虽然没有按教学设计进行,但出乎意料地有了更大的收获。
  三、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以致用”是课改的目标之一,“用”应该是“学”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实际,而只会“纸上谈兵”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生物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例如,学习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我联系食物的保存方法:冰箱贮食、腌肉、腊肉防腐的原理;酵母菌于人类生活的关系,蘑菇的栽培知识,霉菌中青霉提取青霉素,曲霉在制酱、酿酒中的应用等,又特别指出黄曲霉素有使人和动物肝脏致癌的毒害性,加强防癌意识。我还设计了“跟我做酸奶和泡菜”,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打消了传统的“谈菌色变”的观念,辩证地认识了细菌和真菌于人类的关系。学习了“流动的组织——血液”后,我将“三八妇女节”学校组织老师们体检的血常规化验单带进了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分析讨论我和几位老师的健康状况。通过这些活动,在学习巩固书本知识的同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生物科学原来这么有用,生物科学离我们这么近,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从而更加喜爱生物学。
  四、利用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这充分说明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性。生物教学中,要及时利用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在学习“关于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时,我针对很多学生的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常见食物成分表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设计出符合营养标准的一日三餐食谱,引导学生合理膳食。结合“健康地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到吸烟、酗酒、吸毒、生活无规律、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的严重危害,改变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饭前便后等不良习惯。
  五、课上插入“生物与生活”知识竞赛,提供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而长期保持积极性更需要一定的激励。于是,我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以“生物与生活”为主题的小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愿学会用。比如,曾提出过“小刚爷爷的腿常常抽筋,这可能是缺少那种无机盐?对他的饮食你有什么建议?”、“有人说清晨不宜在树林里锻炼,你认为有道理吗?”、“小丽每天刷牙时牙龈爱出血,你说她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呢?”、“小刚是近视眼,他奶奶是远视眼,他们戴的眼镜分别是什么透镜?”等等小而实用的问题,同学们都踊跃抢答、不甘落后。抢答的同学巩固了知识,“观众”同学们也复习了知识,当然,优胜者还能获得一份小奖品,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六、引进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的视野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而生物知识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更应如此。在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时,触及的社会敏感话题有记忆犹新的2003年的“非典”及后来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禽流感,近几年的手足口病,2008年南方地区的“蕉癌”,2009年到2010年,全国都在关注的甲型H1N1流感,还有风靡世界多国的“艾滋病”等病的病原体、引发症状及预防措施。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学生自然知道了病毒的结构、生活、繁殖和传播途径,从而有效地预防病毒性疾病。同时正面引导学生,既要注意饮食卫生,提高身体素质,又不可盲目惊慌。又如学“空气质量与健康”这节时,我引入网上新闻“九成白血病患儿与居室装修有关”,引发学生思考,其原因何在?经师生分析、讨论,认识到:现代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因此,新装修的房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通风才可居住。这样,既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增加了生活常识,又将生物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固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能把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应用于社会,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做出贡献——这是我们生物老师所期待的,也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就会使生物课堂独具魅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和活力,就会使学生对非中考科目的生物课也变得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网络科技时代.新课程实践》
  2.《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其他文献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稍不小心就容易使学生觉得这门科目说教味浓、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所以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喜欢、乐于听课,一直是政治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特别是中考政史合卷,政治只占60分,而且是开卷考试,这样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浓,似乎在他们的眼中,只要学好语、数、英等主要科目就可以前途无量,高枕无忧了。  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我认为,新
期刊
基于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反思,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又称为个案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兰德尔首创,最早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课教学。以后,被逐步运用到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师以前比较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的角色,转化为学习者、教练员、研究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实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习惯和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 习惯 能力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
期刊
常认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事,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想来,这个观点是错的。曾经有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这深刻地揭示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又要凭借语言才能表达出来。语言和思维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教头疼的问题,一些同学让他讨论抓不到头绪,只会听别人说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些同学会做,但让他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与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学年开始,有一些同学升入了高中。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在讲授高中新知识之前,我们安排复习初中内容,这实质上是初步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扎实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 过渡复习 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
期刊
为了达到新课标要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目前很多老师有盲目追求课堂热闹的现象,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我想谈谈自己长时间以来思考探索所得,以便向各位博友请教。  什么才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我个人认为,是能有效促进学生比较轻松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学习目标的方法的总和。不单是指某个环节,如小组讨论或举手发言等,应包括从开始至结尾的整个和谐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内在思维的活跃,也包括听讲与读书的专注等。  通
期刊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
期刊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的实行,美术课堂已逐渐丰富起来,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在教学中,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想理解,掌握,研究所学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认为《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认清形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善、改革。阐述以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教学目标的建构情境教学模式。根据社会生产对化工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及化工原理工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独立操作、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