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母亲怀旧情

来源 :家庭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懂母亲怀旧情,我用了将近三十年时间。
  小时候家里盖房子,从拆倒的老屋里清理出一堆杂物,有斑驳的梳妆盒、发黄的剪纸鞋样、破旧的绣花围巾、烟熏的木雕烟斗。这些旧物一直闲置未用,放在新屋里既占空间,也不雅观,我顺手将它们扔到墙外的垃圾堆里。
  母亲知道了,一面埋怨我不懂得珍陪,一面将它们捡回来,擦洗干净,放在堂屋角落的玻璃橱里。我真想不明白,这些破烂杂什,根本没有什么使用价值,而且与新屋的布置极不协调。那天趁母亲外出,家中无人,我将它们统统烧了。
  母亲见不到橱中的旧物,怀疑是我干的。我坚决否认,但我紧张的表情还是出卖了我。母亲找来一根细竹枝,抽打我的屁股。我哇哇大哭:“你要是喜欢它,就把我扔了吧。”母亲突然扔掉竹枝,把我搂在怀里,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提起旧物的事。只是我一直不明白,那些破烂玩意,怎么在母亲眼里就成了宝贝呢?
  后来我离开家乡,一直在远方的城市里打拼。前不久,我搬进回迁安置的新房。妻坚决要把我刚参加工作创办文学社时的期刊和书稿扔掉,我和妻大吵了一架。那些书稿旧刊,倾注了我无数的心血,承载着我青年时代美好的记忆,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怎能忍心割舍啊。
  夺下书刊,却猛然想起小时候烧毁母亲珍藏旧物的情景,鼻子不禁一阵发酸:那些旧物,或是母亲第一次的手工作品,或是母亲从娘家带来的陪嫁,或是父亲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它们是母亲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我怎么可以将它们烧毁呢?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父母那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举止,却往往是那么的天经地义。
  (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12月6日)
其他文献
人生在世,不知晓的事理很多.然而,在人前承认自己有所不知,有时是一种境界.rn俞平伯先生当年给学生讲宋词,吟诵之余,连声叫好.弟子问好在何处?先生居然说:“不知道.”巴金曾
北非沙漠中有一种鼠,叫尼亚鼠.这种鼠喜群居,通常会在一片区域内,把所有鼠洞连成一片.群体中总有一只首领对其它鼠发号施令,相当有威严.白天,这只首领抬起两只前脚坐在洞口上
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是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随着心理的变化,秤砣也在变化: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
1954年的一个清晨,在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者艾伦·图是的家庭实验室里,发生了一幕凄惨的悲剧——艾伦·图灵自杀了.rn图灵很早之前就患了一种难言的疾病,这种病疼起
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垂死的老人,很可怜;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还有一个异性,是你的梦中情人,也许错过就错过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你说我在玩心理测试?不,这是一道面试题。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人被雇用了,他只是说:“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老人去医院,我留下来陪梦中情人等公车!”  我的一个朋友除了主业外,还做两份兼职
在日本有了自己的公司后,我就更少回国去看望母亲了。去年夏天,我回国办事,顺便回家看望母亲。 那天,我陪母亲买鸡蛋,走到路边,我正准备抬手打车,母亲说:“坐12路车吧。”我问为什么坐12路?母亲说:“12路是超市的专用车,免费,坐别的公交车,还要再花两块钱。”  买了5公斤鸡蛋。母亲拉着我在超市的休息区坐下,说:“我们在这里等一小时。”我惊讶地问:“一小时?”母亲点点头说:“下一趟12路回来,还得一
1920年,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经齐如山介绍拜齐白石为师学习作画.那是1920年9月的一天,齐白石和齐如山到梅宅拜访.一阵寒暄后,齐白石对梅兰芳说:“听说你最近学画非常用功,我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对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他不在家,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等到父亲午夜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
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母亲面对灾难先救出了弟弟,受地震和亲情双重伤害的女孩,从此心生怨恨,怎么也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当初会做出放弃她的决定.成年以后,她和母亲的关系
因为工作忙,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母亲家了。  那天,我开车去一个村庄采访,结束时已近黄昏,晚上又有朋友约着吃饭。走到一条僻静的沙石路,远远的,我看见一个矮小的身影在前面跛行着。近了,看清是一位老人,佝偻着腰,拄一根拐杖,走起来十分吃力。我摇下车窗,说,大爷,你去哪儿,要不要我捎你一程?  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很感激。我扶他在后座上坐下。老人说他是去看女儿的,从昨天早晨一直走到现在,也不知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