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百年探索:理论基础、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来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广大人民卓有成效地进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民生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总结和汲取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民生发展实际,对于不断满足人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小说《露丝》寄寓了作家对命运共同体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本文借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对共同体类型的划分,从家庭、地缘和精神三个层面考察盖斯凯尔对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内部矛盾及理想社会基础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三类共同体分别强调共生意识、共享价值和共同情感,因而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子集。盖斯凯尔笔下的共同体充满张力,是实体和理念的结合,兼具稳定性和流变性,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意义。
20世纪见证了美国同性恋群体从隐蔽到公开,从受排挤、打击到被认可、合法化的漫长历史。纵观美国戏剧史,不难发现:20世纪美国戏剧中的同性共同体构建,经历了在政治、道德等外部重压之下隐蔽的书写与表演,到冲破重围,勇敢抗争,创建众多同性小剧场和艺术团体来大胆发出同性群体的声音,再到最终同性恋剧场得到学界、社会,甚至政府承认,成为满载荣誉荣耀的共同体的艰辛之旅。美国戏剧中的同性共同体建构过程,反映了边缘群体在面对疾病、政治打压、社会排斥时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以及不屈不挠、勇敢抗争的坚强意志和有效策略。
麦克尤恩为《甜牙》设计了复合转叙式结尾。我们不宜将其与《赎罪》结尾的“作者之死”效果相等同,因为在麦克尤恩的创作转型中,“作者”这一概念已向历史建构的“作者-功能”转化。同时,《甜牙》的复合转叙式结尾内在设定了一种重读机制,其间被历史化的读者展现了自身主体化的进程,这呼应了后读者反应批评中的“谁在读”“什么是读”“何时读”等命题。作者与读者各自的主体间性在小说结尾处汇合成一种复合间性,凝聚了《甜牙》对新历史主义宰制下非历史的文学观念的审视与反思,映照出《甜牙》寻回历史能动性的愿望,更昭示着麦克尤恩对于新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加拿大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本文旨在探讨阿特伍德在其部分作品中体现的民族和国家理念。她的早期作品大力宣扬加拿大独特的民族文化身份,认为“加拿大性”与加拿大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其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记录了多元文化语境下加拿大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构成,也深切反映了她在思考加拿大民族身份时的与时俱进的话语风格;21世纪以来,阿特伍德的作品立足超民族主义,对后国家时代的人类共同命运进行了思考。
亨利·劳森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时期经典作家,他的现实主义丛林书写开创了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先河。本文对劳森丛林小说文本现实主义特征及其民族内涵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认为,劳森现实主义书写对澳大利亚丛林意象的建构表达了他对澳大利亚早期丛林人艰辛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对澳大利亚民族发展的关切;劳森围绕丛林现实建构的丛林孤独、丛林抗争与丛林情谊等多重主题,意在凸显丛林人对澳大利亚民族身份建构的贡献;劳森以丛林书写建构的丛林意象表达了其澳大利亚民族建构的丛林理想,也表达了劳森作为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奠基人对澳大利亚
一如苏源熙在《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所言,“让各种文学传统接触并让某一语言经受‘外异性的经验’”(21)是翻译与世界文学的重要功用之一;王光林教授日前于帕尔格拉夫(PalgraveMacMillan)出版社出版的《离散文学中的翻译》(Translation in Diasporic Literatures)一书,可谓言说了这样一种经验。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一生阅历丰富,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题材小说,包括《大地三部曲》(The House of Earth Trilogy,1935)、《母亲》(The Mother,1933)、《龙子》(Dragon Seed,1942)等,这些小说连同她为父母撰写的传记《战斗的天使》(Fighting Angel)、《流放》(The Exile),帮助她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70年代起,对克隆人问题的研究开始引起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涉及哲学、生命科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克隆人问题的研究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核心问题是生命伦理和科技伦理问题。随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领域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包括克隆人在内的超越传统生命学意义上的“后人类”高科技生命体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
成长小说发端于德国,繁荣于英美,距今已有220多年的历史。这一小说体裁历久弥新,早已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成长小说日益受到小说家们的青睐,尤其深受英美少数族裔和女性作家们的欢迎,成为他们表达独特人生体验、追求自主性的绝佳体裁。因此成长小说也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及其外溢效应发挥构成新时代中国治理效能的增长点。政策转移过程蕴含着影响政策转移绩效产出的因子。文章通过对江苏省Y市河长制转移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建构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过程-产出”框架,在初步勾勒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的过程产出链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方政策转移过程与绩效产出内在关系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