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绝经前诸症 综合治疗
更年期是由于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激素分泌不足,甚至卵巢萎缩,这时大脑下垂体和卵巢保持的平衡关系失调,引起内分泌改变和植物神经紊乱,使机体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包括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的全身性证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有:烦躁不安,失眠,头痛头晕,心悸,多疑善怒,或恐惧紧张,坐卧不安,或表情忧郁,少言寡语,独处多泣,无端自责,悲观厌世等。诸种症状常因不良的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而且本病患者通常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心理因素越多症状越重。现就治疗逿议如下。
1治疗方法
1.1药物治疗:针对病机病症进行。中医认为本病基于女子肾气虚,冲任精血不足,不能濡养他脏,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临床常按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辨证治疗。
1.1.1心肾不交型:症见心悸,怔忡,虚烦不眠,胆怯易惊,或潮热盗汗,舌尖红,脉细涩。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
1.1.2脾肾阳虚型:症见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面色欠华,形寒肢冷,纳差,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则:健脾补肾,调理冲任。方药: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1.1.3肝气郁结型:症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多疑多虑,胸肋胀痛,失眠头晕,舌暗,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药:逍遥散加减。
1. 2按摩治疗:
1.2. 1心肾不交型:
1.2.1.1五指拿推法:患者正坐或卧位,医者一手置于枕后,另手置前额,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五指端各指着力对准一经(即: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少阳胆经<左、右>),并分置于一穴(即五指分别置于5个穴),双手对称并协调用力抓而拿推,推而移动地一搓一拿,一推一移,缓慢持续,着于5穴(前额部:左右阳白穴,左右攒竹穴,正中印堂穴;枕后部风池穴<左右>、天柱穴<左右>、风府穴),循五经,顺序拿推,持续着力,推而拿之,拿而不滞,推而移动,移而不浮,刚柔相济。此法主要用于头部的循经治疗。
1.2.1.2揉拿手三阴法: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握患腕背侧,另手如上所述自臂腋下循手三阴之经筋顺序揉拿至患腕部,不宜斜行、间隔跳跃、忽急忽缓,应揉而不浮,拿而不滞,揉于皮肉,拿于经筋。此法主要配合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1.2.1.3提拿足三阴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的对合力,着力于双下肢内侧足三阴之经筋,自上而下,均匀施力,从腹股沟始循足三阴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内踝,往返3~5次。此法主要在配合全身按摩时应用。
1.2.2脾肾阳虚型:
1.2.2.1一指托天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食指端(拇指指腹抵于食指的二、三节间屈侧,中指指腹抵于食指二、三节背侧辅以食指)着力于施治部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之交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垂直持续地点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颠,患者可觉从头顶向背后有温热感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时取穴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不宜晃动、捻转,加用施内动劲效果更佳。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
1.2.2.2揉拿手三阳法: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握患者腕屈侧,另手自肩外侧循手三阳经筋顺序揉拿至腕部,往返数次,重复揉拿,不可斜行,避免间断,持续着力,均匀和缓,揉而不浮,拿而不滞,揉于肌筋,连贯和缓,拿于皮肉。此法多配合全身按摩的手法应用。
1.2.2.3运运颤颤法:患者仰卧位,医者沉肩、垂肘、悬腕,五指并拢伸直,双手掌重叠交叉,平放于患者腹部,施力于双手,用内动劲,运而动之,振而颤之,运运颤颤,相互配合,边运边移,边颤边动。此法是全身按摩时在腹部的配用手法,操作中不宜对其它部位发生影响。患者自觉施治部位有温热渗透感为宜。
1.2.2.4提拿足三阳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的对合力动作连贯和缓,持续施以。(拇指尽力与余四指分开以增加提拿的范围)着力于股外侧循足三阳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外踝、足背,往返3~5次。此法主要在配合全身按摩时使用。
1.2.3肝气郁结型:同1.2.1.3
2病案举例
2.1李某某,女,45岁,1996年3月23日初诊。患者6个月前b超发现为子宫肌瘤,此后半个月肌瘤明显增大,于1996年1月行全宫切除术。出院后半个多月开始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盗汗,夜间尤甚,全身无力。临床各项生化辅助检查均正常。曾多方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初诊症见:精神不振,面色欠华,形寒肢冷,纳差,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方药:熟地黄30g,山茱萸20g,淮山20g,泽泻12g,茯苓15g,丹皮12g,红参15g(另炖),麦冬15g,五味子6g,巴戟20g,北芪20g,肉桂5g,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煎,每日服2次,连服6剂后,自觉症状稍减,继守上方10剂,并按1.2.1法施之,症状减半,汗出止,守上方去肉桂,再服10剂,症状消失,康复上班。
2.2陈某某,女,44岁,1996年7月12日初诊。症见精神抑郁,烦躁不安,易怒,多疑多虑,胸闷胀痛,经期前尤甚,有半年多时间,月经前伴有乳房胀痛,头痛,舌暗,脉弦。西医辨证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辩证为:肝气郁结型。方药:柴胡10g,白芍15g,茯苓15g,百术12g,郁金12g,枣仁10g,合欢皮15g,素兄花10g,佛手12g,川扑10g,六耐15g,瓜蒌皮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后,头晕烦躁易怒症状稍减,继守上方8剂,并按1.2.1.3法施之,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开朗,为巩固疗效,再服6剂。
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血脉空虚,脏腑虚衰,引起阴阳平衡失调,但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治疗上就要进行辨证施治,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疗效。此外,还要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更年期的顾虑和负担,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更年期是由于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激素分泌不足,甚至卵巢萎缩,这时大脑下垂体和卵巢保持的平衡关系失调,引起内分泌改变和植物神经紊乱,使机体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包括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的全身性证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有:烦躁不安,失眠,头痛头晕,心悸,多疑善怒,或恐惧紧张,坐卧不安,或表情忧郁,少言寡语,独处多泣,无端自责,悲观厌世等。诸种症状常因不良的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而且本病患者通常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心理因素越多症状越重。现就治疗逿议如下。
1治疗方法
1.1药物治疗:针对病机病症进行。中医认为本病基于女子肾气虚,冲任精血不足,不能濡养他脏,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临床常按心肾不交,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辨证治疗。
1.1.1心肾不交型:症见心悸,怔忡,虚烦不眠,胆怯易惊,或潮热盗汗,舌尖红,脉细涩。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
1.1.2脾肾阳虚型:症见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面色欠华,形寒肢冷,纳差,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则:健脾补肾,调理冲任。方药: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减。
1.1.3肝气郁结型:症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多疑多虑,胸肋胀痛,失眠头晕,舌暗,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瘀。方药:逍遥散加减。
1. 2按摩治疗:
1.2. 1心肾不交型:
1.2.1.1五指拿推法:患者正坐或卧位,医者一手置于枕后,另手置前额,五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五指端各指着力对准一经(即: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少阳胆经<左、右>),并分置于一穴(即五指分别置于5个穴),双手对称并协调用力抓而拿推,推而移动地一搓一拿,一推一移,缓慢持续,着于5穴(前额部:左右阳白穴,左右攒竹穴,正中印堂穴;枕后部风池穴<左右>、天柱穴<左右>、风府穴),循五经,顺序拿推,持续着力,推而拿之,拿而不滞,推而移动,移而不浮,刚柔相济。此法主要用于头部的循经治疗。
1.2.1.2揉拿手三阴法: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握患腕背侧,另手如上所述自臂腋下循手三阴之经筋顺序揉拿至患腕部,不宜斜行、间隔跳跃、忽急忽缓,应揉而不浮,拿而不滞,揉于皮肉,拿于经筋。此法主要配合全身按摩手法应用。
1.2.1.3提拿足三阴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的对合力,着力于双下肢内侧足三阴之经筋,自上而下,均匀施力,从腹股沟始循足三阴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内踝,往返3~5次。此法主要在配合全身按摩时应用。
1.2.2脾肾阳虚型:
1.2.2.1一指托天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医者以食指端(拇指指腹抵于食指的二、三节间屈侧,中指指腹抵于食指二、三节背侧辅以食指)着力于施治部位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之交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垂直持续地点按1~2分钟,并同时轻按微颠,患者可觉从头顶向背后有温热感下散而达两腿,并有气感上提。操作时取穴要准,点托持续,点而啄之,不宜晃动、捻转,加用施内动劲效果更佳。此法主要用于气虚患者。
1.2.2.2揉拿手三阳法: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握患者腕屈侧,另手自肩外侧循手三阳经筋顺序揉拿至腕部,往返数次,重复揉拿,不可斜行,避免间断,持续着力,均匀和缓,揉而不浮,拿而不滞,揉于肌筋,连贯和缓,拿于皮肉。此法多配合全身按摩的手法应用。
1.2.2.3运运颤颤法:患者仰卧位,医者沉肩、垂肘、悬腕,五指并拢伸直,双手掌重叠交叉,平放于患者腹部,施力于双手,用内动劲,运而动之,振而颤之,运运颤颤,相互配合,边运边移,边颤边动。此法是全身按摩时在腹部的配用手法,操作中不宜对其它部位发生影响。患者自觉施治部位有温热渗透感为宜。
1.2.2.4提拿足三阳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的对合力动作连贯和缓,持续施以。(拇指尽力与余四指分开以增加提拿的范围)着力于股外侧循足三阳之经筋顺序提拿至外踝、足背,往返3~5次。此法主要在配合全身按摩时使用。
1.2.3肝气郁结型:同1.2.1.3
2病案举例
2.1李某某,女,45岁,1996年3月23日初诊。患者6个月前b超发现为子宫肌瘤,此后半个月肌瘤明显增大,于1996年1月行全宫切除术。出院后半个多月开始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盗汗,夜间尤甚,全身无力。临床各项生化辅助检查均正常。曾多方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初诊症见:精神不振,面色欠华,形寒肢冷,纳差,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方药:熟地黄30g,山茱萸20g,淮山20g,泽泻12g,茯苓15g,丹皮12g,红参15g(另炖),麦冬15g,五味子6g,巴戟20g,北芪20g,肉桂5g,水煎服。每日1剂,复渣煎,每日服2次,连服6剂后,自觉症状稍减,继守上方10剂,并按1.2.1法施之,症状减半,汗出止,守上方去肉桂,再服10剂,症状消失,康复上班。
2.2陈某某,女,44岁,1996年7月12日初诊。症见精神抑郁,烦躁不安,易怒,多疑多虑,胸闷胀痛,经期前尤甚,有半年多时间,月经前伴有乳房胀痛,头痛,舌暗,脉弦。西医辨证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辩证为:肝气郁结型。方药:柴胡10g,白芍15g,茯苓15g,百术12g,郁金12g,枣仁10g,合欢皮15g,素兄花10g,佛手12g,川扑10g,六耐15g,瓜蒌皮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剂后,头晕烦躁易怒症状稍减,继守上方8剂,并按1.2.1.3法施之,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开朗,为巩固疗效,再服6剂。
按: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血脉空虚,脏腑虚衰,引起阴阳平衡失调,但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治疗上就要进行辨证施治,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疗效。此外,还要嘱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更年期的顾虑和负担,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有利于本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