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环境s经济的发展关系为政府进行实施环境规制提供了条件,能够有效地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在现有的研究中,从环境s就业、财政两个方面来研究环境规制和经济发展的文章较少,文章通过探究在不同条件下环境发展s就业、财政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规制对就业、财政的影响等关系来研究环境规制在不同条件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并提出清晰责任z体、政绩考核机制等政策启示。
  环境规制 就业 财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粗放型经济不仅影响环境的质量问题,而且还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制约经济结构,导致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恶性循环。因此,探究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环境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环境发展与就业
  在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就业持续增长的两个目标提出之后,我国将建设集约型和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同时兼顾环境与就业两个重要的问题。环境和经济关系在众多研究中得到推论和验证,但从环境与就业的关系来看相关的关注却很少,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环境发展又确实会影响到就业的水平。为提高环境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会影响到就业增长的目标,环境迫切需要得到治理,但是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2)财政与环境治理
  财政竞争是影响环境治理结果的重要因素。但基于环境与财政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环境治理的研究方法还比较少。财政竞争是指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提高公共设施水平,通过税收和财政等手段相互争夺各类资源要素的行为。财政竞争可以分为纵向财政竞争和横向财政竞争。纵向财政竞争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横向财政竞争是指同一层级不同地域之间的政府的财政竞争。在这两种财政竞争的情况下,环境质量缺乏改善的动力,地方政府之间都存在博弈的关系,从而使得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一些学者分析得出其主要原因: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治理博弈、地区治理界限不明确,财政权利不对称等。
  环境规制对各因素的影响
  环境规制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环境政策措施来规制生产企业的行为,以此减轻或解决企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
  (1)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
  环境规制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在政府实施的不同手段下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高收入地区对就业的影响呈现为显著提高,在中低收入地区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是减少或者递减的。政府采用税费机制等基于市场的刺激性手段,环境规制与就业为正相关关系。政府采用环境规制等行政手段或者强制手段,环境规制与就业为负相关关系。
  从环境规制手段对就业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一方面,政府采用税费机制等基于市场的刺激性手段。针对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征收较高的税费,增负减收,迫使企业资源重组,以此来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促使其产业结构改革,达到优胜劣汰,淘汰产能过剩的企业,但同时也会削减就业,企业员工下岗率增加,环境规制与就业为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政府采用环境规制等行政手段或者强制手段,以强制的手段关停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或者命令部分企业使用清洁技术、低碳技术等,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进行减碳能源的创新,有一些企业因为在这种强制性命令下无法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额外成本,使得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甚至直接被市场淘汰,导致环境规制直接减少就业。
  环境规制对就业有直接作用,能够促进就业的增长,使得就业岗位增加。在进行环境规制时,通过提高环境规水平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一些就业岗位的增加。环境规制的对象多数在于一些重工业企业或是传统工业,加强环境规制的力度使得粗放型市场发展受到限制,市场会更多的转向环境规制较为轻松的行业,例如第三产业服务业。
  (2)环境规制与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
  环境治理效果受地方各级政府在环境治理行为模式和对策分析的影响。根据我国财税费体制,纵向财政竞争现象是指税收财力向上集中、事務执行义务向下转移。上级部门使自身利益扩大化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下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导致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不等。尽管进行了税费制的改革,但是也仅仅只涉及到了省级,没有对省级以下的政府进行明确的改革和调整。并且,不同的地区都具有区域性,一般是底层的政府阶级承受着环境规制实施的压力,在权责不相匹配的制度环境下,环境规制的水平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环境治理具有两面性,但就其短期效应来看,其效果是不显著的,地方政府考虑自身在执政期间的政绩,有时候会默许以破坏环境的粗放型经济结构来发展市场经济,为当地贡献GDP和税收,但却将财政支出花在其他建设上面,减少对环境规制的支出,这样进一步促使了环境和经济的恶性循环。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1)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究其根源是合力而成的结果,因此,从综合性的角度来探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发展的关系更具有科学性。经一些研究表明,从长短期效应来分析中国环境规制和经济发展关系时,两个时期都呈U型关系。从区域分布来看,大部分地区加强环境规制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政府切实提高环境规制力度
  根据财政政策的不断改革,合理的处理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环境规制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博弈关系是必要的措施。探究双方的环境规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为我们探究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得出相关结论来进行政策纠正,在合理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成本,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查力度,降低执行成本,减少环境规制实施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水平。
  (3)政策要促进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良性竞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的责任和压力是落在各级政府的身上,尤其是底层的各级政府,因此解决好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问题,对我们进行环境规制,并进一步提高环境规制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建议:
  1.清晰责任主体。
  对于全国性的环境质量问题,中央政府应该承担起环境规制的主体角色,详细地制定环境规制政策,针对不同的地区提出有区域性的政策方略,并妥善协调好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明细责任主体。同时,也应该完善我国的税费体制,保障地方政府在进行环境治理时有财力支持。明确各区域的环境治理责任主体,需要明确划分区域的管辖权利,由于环境污染的外溢性导致环境污染可能不仅仅只局限于一个区域,因此相邻的区域可以相互合作,针对具有相同责任的环境污染共同商议提出规制的方案。
  2.政绩考核机制纳入环境质量的因素
  将改善区域环境的质量水平纳入到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政绩考核的标准不应该仅仅是GDP、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长,同时也应该注重当地环境治理质量水平的考核,破除为了短期经济收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局面,提高地方各级政府执行环境规制的积极性,实现建设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其他文献
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公共性出发,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选择,促成了以淡视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均衡策略,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坏"的纳什均衡,而新常态能够为经
基于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判断与分析,提出陕西省构筑新高地的定位及路径选择。提出构筑新高地的路径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层面的追赶超越构筑新高地,进而实
【正】 十九世纪末,在欧洲艺术史上出现了一股新的艺术思潮,一些艺术家认为传统的艺术表现法则已经不能表现现代的精神生活,他们声言要探索追求新的艺术形式,来适应新的时代,
本文从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业绩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入手,深入分析了该考核激励制度的优缺点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有关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政府、债权人、投资者.而在美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却十分广泛,包括:所有者、债
期刊
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有机结合,研究了该MBBR—MBR串联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7.50、11.75h条件下的脱碳脱氮的效果以及对工业园区综合废水污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研
为了解大辽河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程度,对大辽河上游来水以及主要排污口的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Cr、Co、Cd、Mn、Zn、Ni、Cu、Pb、As)浓度进行了研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全面总结了浙江省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和市场配置环境资源试点的主要实践措施(包括创新构建总量管理和激励制度、全面构建市场配置环境资源制度、探索建立协同管理和交易机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