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思考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发展
  【作者单位】张雪嫣,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CKS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17
  社会教育及传播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传播文化以及发挥博物馆行业职能的重要方式,其工作內容涵盖范围较广。当下,随着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强化和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推进,社会教育及传播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工作。准确把握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态势,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新时代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现状
  随着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层面的助力,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教育及传播受众基础。同时,博物馆行业也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一,讲解导览工作相对成熟。随着博物馆行业对社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各类博物馆都积极提供灵活多样的导览和讲解服务,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加持下,各类智慧化的导览方式极大地优化了公众的参观体验,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都提供丰富多样的导览方式,包括人工讲解、导览器讲解、导览手册和手机软件智能导览等。其中,志愿者讲解服务是博物馆普遍使用的导览方式,专职人员定期举办公益讲解是博物馆提供的重要服务项目。此外,印刷分发导览手册、开发手机APP导览软件以及提供可供租借的导览器等也是当前博物馆丰富导览形式的重要方式。
  第二,公众活动品类丰富。当下,大多数博物馆面向公众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公益学术讲座、各类夏(冬)令营活动,还有部分博物馆会提供一定的鉴定服务等。尤其是随着社会对博物馆文化价值认识的提升,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博物馆夏(冬)令营成为家长和孩子喜欢的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让参与者近距离接触并了解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沉浸式学习掌握文物和博物馆相关常识,通过各类讲解培训和实践,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积累、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这些活动在一线城市甚至成为某些注重拓展孩子视野、提升孩子文化素养的家庭的刚需。
  第三,馆校合作初具规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和学校的馆校合作,博物致知成为教育理念提升的重要指标。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从顶层设计的战略角度出发,于2020年10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当前馆校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合作形式多样。各类博物馆都极为重视馆校合作情况,并采取多元的合作方式,包括举办讲座、研学活动等教育体验活动,联合编写博物馆读本,设立基地学校,开展教师培训项目,联合开发社会教育课程等。
  二、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优势
  1.国家政策支持下的战略机遇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博物馆调研考察,并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对博物馆工作提出新要求,为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的环境建设和内涵建设方面积极向好;随着国家对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经费的大量投入,博物馆场馆建设的数量和规模,藏品的收藏、保存以及展示展览等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效。截至2020年,在国家文物局网站信息公开的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5788家,其中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为3130家,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为826家,非国有博物馆达到1859家。此外,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2017年)、《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2018年)、《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等多个文件,为做好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让当前中国博物馆行业实现了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
  2.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
  博物馆参观人数庞大,观众对博物馆关注度强,构成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的受众基础。随着博物馆免费参观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将走进博物馆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之一,“打卡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历年有关数据显示,约五分之一的游客在出游之时会选择到博物馆参观,而且这种趋势呈现上升态势,体现了公众对博物馆的较高关注度;尤其随着博物馆行业运营意识的增强,其打造的各类“文物网红”几度上榜微博热搜,成为全民追捧热议的话题,极大提升了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除了深耕馆藏,吸引观众关注展览内容,多元巧思的展览形式及附加设计也促使博物馆行业由传统单向的知识输出,转变为通过休闲体验实现潜意识教化。一些博物馆在展览中呈现三维、四维场景还原,注重沉浸式氛围情境体验,增加观众拍照场地,开发品类丰富的文创周边,让观众购买“旅行护照”、收集场景卡点的盖章集戳等,在当前已然成为网络时代文化潮流的象征,极大地吸引了注重经营“朋友圈”的受众群体,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传带效应。
  3.技术赋能下的内涵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除传统媒体外,各种依托网络技术和智能设备的融媒体平台逐渐占据社会教育及传播优势地位,成为博物馆行业提升相关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博物馆通过搭建多元双向交互通道,使目标受众、博物馆以及博物馆策划的各类展览形成三方互联的生态,实现全要素联动的“智慧成长”。这不但是当前智慧博物馆项目开展的目标,也是未来博物馆进行深度学习、迭代演进的新业态。此外,新技术的运用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创建各种让可供移动设备连入的程序或者网页,“使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获取”[1]。一方面,藏品数字化的保护和利用、智能导览、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项目的投入,使博物馆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到访受众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以官网、官微、小程序、APP以及各类线上视频资源为代表的全媒介内容平台矩阵,使精准营销推动裂变式传播成为可能,并逐步完成博物馆影响力从公众范畴向私人领域的拓展,打破了线上线下的界限。   三、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建议
  博物馆要准确定位,就要对其肩负的使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做好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已经不仅是一个博物馆运营的正常规程,也是关乎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展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共文化水平、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博物馆做好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立足点;而技术的赋能,成为创新发展、激发博物馆新生机的重要助力。当前,博物馆行业不断优化战略发展格局,一些博物馆不但努力与国际新理念接轨,还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整合各类资源,拓展多维度发展通路,在不断挖掘馆藏资源、深耕传播精品内容的基础上,使博物馆成为传递人类文明、提升社会公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后,博物馆应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积极赢得行业发展主动权。
  1.结合机遇发挥创意
  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各类时间指向性事件,抓住宣传机遇制造话题;应迎合社会发展规律,找准时间节点,打造“网红”身份。社会教育是一个过程,短期效应也许并不明显,所以博物馆应承担社会教育及传播职能,提升公众公共文化素养理念,慢慢耕耘;不断开展形式多样、思想创新的活动,带动社会关注度。而博物馆要打造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要挖掘自身藏品特色,还要运用多元思维,保证自身所策划的活动具有前瞻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多博物馆充分发挥前瞻性,结合馆藏实际推出了系列活动,在各地掀起红色浪潮。2021年4月,甘肃省博物馆整合省内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推出文创套盒“红色甘肃”。这是该馆倾力打造的全新IP文创项目,套装内不但有丰富的文创周边,如完整复刻军号造型的金属书签、“人民战士”的字形吊坠和笔等各式文具,还包括以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典藏本,其中限量版的红色窗花剪纸更是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该文创套盒不但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还联结了人们的红色记忆,意义深远[2]。
  2.引发社会情感共鸣
  要做好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增加受众黏性是重要途径之一。博物馆肩负见证时代、保存记忆的使命,其应以历史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契机,增加受众关注度,做好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2021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了青岛海关选送的疫情防控见证物《青岛海关关于畅通“海上高速公路”破解航空货运困境的报告》。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外贸供应链出现了堵点和断点,面对如此难题,青岛海关坚持从严从细做好口岸的疫情防控,在保障防疫物资顺利安全通关的同时,出台一系列紧急措施,确保国际产业链工业链的畅通和稳定。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始终牢记使命,积极关注并收集疫情相关史料物证,其永久收藏青岛疫情防控见证物的举措,不但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情感共鸣,而且使公众对博物馆的职能和职责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2021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月球样品001号(月壤)为中心的《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探月工程科技实物展,引发了大众对新时代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崇高敬意。展览以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对中国探月工程做了系统的回顾和解说,全面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见证了中国一步步实现探月梦想的艰辛与不易;依托“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主题标语,不但激发了公众的爱国情怀,而且启迪了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有效实现了社会教育及传播。
  3.构建多元合作体系
  博物馆应该寻求多途径合作,在增强自身社会影响力的前提下,做好社会教育工作。一方面,博物馆应强化馆校合作,扎根于学校,从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定位馆校合作的目标,同时克服馆校合作形式的单一性,在不断拓展馆校合作单位的同时,推动合作模式的创新,在实地参观、校外服务、教师专业培训、博物馆学校、区域层面合作、教育主题展览等领域开展馆校合作。近年来,中国从战略层面大力推动馆校合作,相继发布了十多项推进馆校合作的政策和教育改革意见,包括创建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青少年教育活动项目品牌、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等。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馆校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博物馆应拓展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机会,在多元的合作渠道中构建博物馆与合作单位的双赢局面。2021年3月,国家大剧院与中国电影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加强场景设计、舞台美术、拍摄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合作,以期在相关领域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3],该合作成为同质内容跨行业合作的典范。2021年4月,由湖南省博物馆主办的“醉·湘西——山水人文影像展暨湖南省博物馆·酒鬼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顺利完成,出席签约仪式的各方,将以文化合作为基础,搭建跨界桥梁,通过各类丰富的活动将独特的湖湘文明呈现给大众,共同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4]。
  4.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改革和创新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博物馆运营服务体系的全方位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有相应的人才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5]博物馆是多学科交织构建的复合型公共机构,需要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而做好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也離不开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才的短缺正制约着新媒体与博物馆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优秀人才的引进是重要一环,而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优秀人才的最大化利用是关键一环。”[6]因此,博物馆可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出台相应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平台,同时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持续性的激励机制。比如,博物馆可以针对策划的主题临时组成传播团队,让各相关部门做好配合,推进社会教育及传播工作。一些有条件的博物馆也可考虑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开展合作,筹划社会教育及传播方案,借助其专业力量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莉·德克尔. 技术与数字化创举[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9.
  [2]省博推出“红色甘肃”文创套盒[N]. 兰州日报,2021-04-15.
  [3]国家大剧院与中国电影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EB/OL]. (2021-03-26)[2021-06-20]. http://www. chncpa. org/zxdtxlm/jyxw_2994/202103/t20210326_228034. shtml.
  [4]“醉·湘西——山水人文影像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EB/OL]. (2021-04-16)[2021-06-20]. http://hn. people. com. cn/n2/2021/0416/c356888-34679731. html.
  [5]习近平. 二〇一五年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02-17.
  [6]王春法. 构建起“没有围墙的博物馆”[J]. 中国政协,2020(18):54-55.
其他文献
【关 键 词】融合发展;智能出版;智能再造  【作者单位】刘超,知识产权出版社;唐学贵,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05  当前,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发展如火如荼,深刻地影响着各行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也被重构,智能出版成为新趋势。国家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出版业造成了冲击,直播带货趁势逐渐发展为一种图书营销潮流。本文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分析出版直播中社会临场感和心理唤醒的内涵与构成,阐述社会临场感、心理唤醒和图书购买意愿三者之间的影响机理,并从唤醒读者的补偿心理、从众心理和自我实现心理三个角度提出出版直播读者购买意愿的提升策略,期望为图书直播营销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 键 词】组织传播;“信息暖房”;“暖新闻”;同质化  【作者单位】靖鸣,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蔡文玲,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18  组织和组织传播由来已久,组织传播的功能是通过组织的信息传播互动维持组织内部的协调统一,以此实现组织目标
【关 键 词】医学期刊;参考文献;著者姓名;著录差错  【作者单位】丁忠华,郑州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14  参考文献是论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者姓名的失误著录不但会给读者阅读论文、查阅文献带来困难[1],还会对其他出版物产生误导,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
总编办作为出版社的重要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图书出版工作,发挥着管理、协调、服务等重要职能,对保障与提高图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文章以译林出版社总编办工作为例,
【关 键 词】智能出版;数字出版;出版大数据;AR出版;VR出版;出版知识服务  【作者单位】张新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齐江蕾,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人才项目科研资助项目“数字出版基础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04  
【关 键 词】大学出版;“学术共同体”;学科建设;互融共生;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夏楠,承德医学院社科部;杨亚楠,承德医学院社科部。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GJJG321);承德医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1909)。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
【关 键 词】智能阅读;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用户体验  【作者单位】陈丹,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李桑羽,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02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已走过百年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典在中国出版传播,以便于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从源
【关 键 词】智能出版;数字出版;人工智能;价值创新  【作者单位】刘锦宏,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宋明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基金项目】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中国科技出版国际传播战略研究”中期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