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实现投资内生增长的机制研究

来源 :宏观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内生”的投资增长机制,突出了市场化、稳定性、长期性、法治化、规范化、可预期、自律性、约束性等特征,突出了市场主体的自觉性、投资活动的自主性、需求因素的引领性、国内市场的主导性.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可以分为激励机制、配置机制、保障机制和约束机制,能够实现四个方面的功能,即增强、效率、公平和规范,促进了投资增长、平缓了周期波动、优化了投资结构,但是,也存在激励不足、约束不到位、法治不健全、机制不稳定、政策不公平等问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投资内生增长新机制的形成,实现激励机制精准到位,配置机制合理高效,保障机制公平公正,约束机制严格有力.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外经济、产业与科技形势不断变化,市场监管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回应性监管、监管沙盒、敏捷监管等理论进展给市场监管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中国初步形成了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相结合、功能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格局,监管理念、思路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未来一段时期,需要结合宏观经济、科技与产业革命、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不断提升市场监管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环境、公平竞争、发展质量、安全保障、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监管目标,坚持正确导向,逐步建立以《市场监管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放管
在环境分权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税负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对于我国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生产、环保与创新行为的选择,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使用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结果 发现,税收负担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抑制效应,东部地区环境分权水平的提升对于抑制效应具有缓解作用,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水平的提升则不具有缓解效应.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和异质性检验,本文在基本结论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加符合中国典型特征的事实和结论.
如何在“十四五”期间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破解的关键难题.本文运用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集聚”型和“逆集聚”型人才结构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比研究了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逆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的财税扶持资金更多;第二,“逆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低于“集聚”型人才结构高新技术企业;第三,研发资金约束问题得到缓解是高新技术企业减税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
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与智能化改造,建设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智慧税务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云计算作为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储、共享和挖掘能力,能够为智慧税务建设提供低成本的IT解决方案.本文以云计算技术与税务管理的契合性为基点,阐释云计算推动税务管理创新的三个维度,结合云计算技术原理与云平台框架,构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涉税信息动态共享场景、财税政策精准推送场景、税收数据安全防控场景等应用场景,并结合《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提出涵盖构建多元化税务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采用2015-2017年县区经济发展和企业获取的政府采购订单规模数据,对政府采购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异地政府采购对经济发展分别表现出“抑制”和“促进”作用,并在整体上呈现出“抑制”效果;探究内在机理,本地政府采购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转型效应”下的短期经济发展减速;异地政府采购则通过促进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表现出“协同效应”下的保增长作用;整体上政府采购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主要以“转型效应”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整体和本地政府采购通过产业结构升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在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经济数字化、金融化叠加,使经济运行原有的实体状态转向虚拟状态.运用原有的货币和债务定义、运行特征和影响机制来解释、理解当前的经济社会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应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重新思考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的问题,尤其是预期和风险的问题.
期刊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及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测度方法及其对不同主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有利于完善对政策和预期的管理.本文梳理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相关研究文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构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尤其就指数的中国适用性调整进行重点探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运行、企业决策和居民行为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与省级房价相匹配的数据,对房价与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房价水平上升会促进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并且这种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方政府干预弱的地区更为显著;房价波动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资产配置动机,并且这种效应在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房价波动也会对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相较于短期、投机性金融资产配置,房价波动程度的上升对长期、投资性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即识别出企业是基于“预防性储蓄”,而非“利润追逐”
本文基于199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损失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干预随着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当越过第二重门槛,地方政府干预将带来生产率损失,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各个省份均已越过第二重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
十九大提出“双支柱调控框架”后,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和宏观审慎监管原则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识别,成为金融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本文根据中国金融监管规定和巴塞尔委员会相关指引,从机构规模、关联度、复杂性、可替代性和资产变现五个方面,构建证券行业系统重要性机构评估体系,采用指标法对2015-2018年中国系统重要性证券公司进行评估,为系统重要性证券公司监管提供依据.本文选择合计总资产占行业85%以上的43家证券公司作为评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