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至治疗时间延误的相关因素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延误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其他临床资料.以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TN)60 min为标准分为非延误组和延误组,分析影响DTN延误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7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46例(59.0%),平均年龄(64.24 ± 10.06)岁,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2.13 ± 3.17)分;DTN平均为(79.77 ± 20.51)min,55例(70.51%)患者DTN>60 min.延误组患者年龄[(66.3 ± 9.7)岁对(59.3 ± 9.4)岁;t=2.939,P=0.004]、CT检查时间[(32.7 ± 11.3)min对(24.6 ± 7.1)min;t= 3.183,P= 0.002]、CT 结果时间[(50.8 ± 16.8)min对(35.5 ± 8.8)min;t=4.383,P<0.001]和生化结果时间[(62.6 ± 11.0)min对(44.8 ± 5.6)min;t=7.377,P<0.001]均显著大于或长于非延误组,高血压(58.2%对26.1%;χ2=6.687,P=0.010)和发病前使用抗高血压药(41.8%对13.0%;χ2=6.043,P=0.014)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非延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化结果时间(优势比1.725,95%可信区间1.058~2.814;P=0.029)是DTN延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生化结果时间延迟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至治疗时间延误的独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单纯A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远期转归,并与其他病因所致单纯ACA供血区梗死进行比较.方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癫痫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辅导前两组患者的SCL- 90和SDS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辅导后研究组患者的SCL- 90和SDSS评分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清除体内功能紊乱的蛋白或受损的细胞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降解过程。自噬还调控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凋亡、代谢、炎症反应、抗原提呈、病原体清除等,与众多疾病密切相关。结缔组织病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常伴有免疫学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而细胞自噬又被认为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参与了T、B淋巴细胞的激活及增殖,成为连接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因此,通过对细胞自噬在结
离体肾脏保存是肾移植领域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来离体肾脏保存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保存液、保存方式、延长肾脏保存的方法三个方面给以总结.
期刊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LAA)和小血管闭塞性(small vessel occlusion, SVO)所致小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风险差异。方法连续纳入南京卒中登记系统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收录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目的 探讨多学科康复团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96例经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组,各48例.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和家庭护理,研究组则接受由医院组建的多学科康复团队的定期康复指导.两组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时,两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研究组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09例肝硬化患者采取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示范性教育,以点带面的健康方式进行肝硬化知识、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知识、临床药物应用、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前的患者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为23.2%,而实施健康教育后为89.9%(P<0.05),并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由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预防疾病的措施,积极配
黑素瘤的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长期照射有关。研究表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和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改变相关。相关的基因改变有:BRAF基因、NRAS基因、GNAQ基因和GNA11基因、C-kit基因、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等。黑素瘤是皮肤侵袭性肿瘤,对于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针对黑素瘤发病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免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