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有效数学课堂;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40-001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我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问题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有效的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1、创设有效数学课堂情境的实践
1.1 创设有效的问题型情境
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1.2 创设活动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应既具有可操作性,又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1.3 创设有效的探究型情境
即教师刨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隋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情境,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1.4 创设有效的信息型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信息型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自制教具、课件,多媒体应用等,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教师对创设情境的作用以及意义认识不清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点思考。
2.1 情境具有一贯性,发挥引领作用
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用心创设的情境,不能让它在教学中只发挥一点作用,好的情境应该具有一贯性,使它在整章或整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这一点在我们创设情境的开始就应该有所考虑。有些教师挖空心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可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发展,再也看不到这个情境和相关知识的联系,直到最后也看不到提出的问题是否利用所学知识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情境虎头蛇尾,缺乏一贯性。
2.2 情境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
创设情境,在着眼于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的同时,也不能一切教学内容都从实际出发。毕竟我们学习的是数学,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生活化就脱离了数学学习的本真。
2.3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情境创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能用好这个平台,将对创设情境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是把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大屏幕上,也不是把问题的所有细节都完整地演示给学生,给学生不留任何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信息技术只是创设情境的辅助手段之一,要结合具体问题,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关键的、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或模拟演示,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图片、图形,貌似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但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没多大关系,反而对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形成干扰。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多渠道刨设情境。如使用教学模型耻学生动手操作组织有趣的活动等。只要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促进知识的理解,都可以用它们创设出有效的情境。
关键词:有效数学课堂;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40-001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我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问题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有效的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1、创设有效数学课堂情境的实践
1.1 创设有效的问题型情境
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1.2 创设活动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应既具有可操作性,又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1.3 创设有效的探究型情境
即教师刨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隋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情境,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1.4 创设有效的信息型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信息型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自制教具、课件,多媒体应用等,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教师对创设情境的作用以及意义认识不清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创设出适当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点思考。
2.1 情境具有一贯性,发挥引领作用
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用心创设的情境,不能让它在教学中只发挥一点作用,好的情境应该具有一贯性,使它在整章或整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这一点在我们创设情境的开始就应该有所考虑。有些教师挖空心思,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可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发展,再也看不到这个情境和相关知识的联系,直到最后也看不到提出的问题是否利用所学知识很好地解决了。这样的情境虎头蛇尾,缺乏一贯性。
2.2 情境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
创设情境,在着眼于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的同时,也不能一切教学内容都从实际出发。毕竟我们学习的是数学,数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生活化就脱离了数学学习的本真。
2.3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情境创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能用好这个平台,将对创设情境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是把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搬到大屏幕上,也不是把问题的所有细节都完整地演示给学生,给学生不留任何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信息技术只是创设情境的辅助手段之一,要结合具体问题,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关键的、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或模拟演示,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图片、图形,貌似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但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没多大关系,反而对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形成干扰。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多渠道刨设情境。如使用教学模型耻学生动手操作组织有趣的活动等。只要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促进知识的理解,都可以用它们创设出有效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