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生活:儿童教育的根基和源泉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抽取身体生活的教育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几年前,我在思考中国(儿童)的童年生态状况时,曾经指出当前的童年生态面临着根本性危机。并且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童年的身体生活的被挤压甚至被剥夺,从而造成了儿童生活中的身体不在场。出于功利主义的打算,成人(家长、教师们)对书本文化顶礼膜拜,却抽取掉在儿童成长中具有原点和根基意义的身体生活。这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育,不仅难以使儿童成才,甚至难以使儿童成‘人”’。
  为什么我说抽取掉身体生活,膜拜书本文化的儿童教育是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育呢?因为身体生活是五种感官相互活化所感知的生活,通过身体的行动获得的生活,立足于坚实的感性基础;书本知识则是省略掉个人感性经验的普遍认识,当它脱离学习者的感性体验之后,便容易被悬置成空中楼阁。我认为,这种情形与当年卢梭对约翰·洛克的批判有些相似。卢梭说:“用理性去教育孩子,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原理在今天是最时髦不过了;然而在我看来,它虽然是那样时髦,但远远不能说明它是可靠的;就我来说,我发现,再没有谁比那些受到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但是有些人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哩!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理性的人,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卢梭认为,这种教育打乱了教育的次序,得到的只是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对儿童而言,没有身体生活作为感性根基,直接的理性知识或观念的灌输是难以接受的。可是,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就忽视身体生活,眼睛总是盯在书本知识或抽象观念上。我想结合与教育有血缘关系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一具体分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写过童话《小花公鸡》。故事里写的小花公鸡在家里“淘气”。在学校里“调皮捣蛋”。有一次,老师上课讲什么是“果子”,老师说:“果子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很多果子是红红的,又甜又酸,吃下去对身体很好,这样的果子在野外很多……”小花公鸡想尝尝果子是什么滋味。就从课堂里溜了出来,跑到野外,找到很多海棠、山楂等果子,吃了下去。后来,他又把红辣椒当成果子吃了,结果辣得嗓子像着了火。“以后呢,小花公鸡可再不敢乱淘气了,遇见了什么事他都要想一想。”小花公鸡“变成了一个用心听课的好学生了”。
  在这个故事里,作家是把小花公鸡当作坏孩子、坏学生看待的。作为“不好好地听老师讲课”的事例。作品主要讲述了小花公鸡去野外品尝果子,结果误吃了红辣椒,受到了不好好听课的惩罚的故事。但是,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到小花公鸡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并为学习知识去积极行动、实践的真正的好学生。他去野外亲自品尝果子的滋味,并从吃辣椒的体验中得到了有的果子是红红的,但是,红红的东西不都是果子这一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的逻辑思考。可以说,小花公鸡以儿童真正应该采用的方式,学习到了正确的知识,这种方式,比书本上、课堂上的单纯理性灌输要可靠和有力量得多。但是,我从这个故事里看到的是,作家似乎在主张,学习“果子是红红的,但是,红红的东西不都是果子”这一知识,只需要“用心听课”即学习书本知识就行了。而对走人大自然的小花公鸡的身体学习却不以为然。
  下面,我们看看另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儿童教育观念。
  《我一直走》是日本的一篇幼儿图画故事:奶奶给“我”(幼儿)打来电话,让他一个人到奶奶家来。“我”问奶奶路怎么走,奶奶告诉“我”,沿着你家窗前的大路一直走就会走到。“我”又问,哪座房子是奶奶的家呢?奶奶让他自己去问。于是“我”出发了,沿着窗前的大路一直走。一直走就来到了乡间的小路,路边有一朵野花。“我”去摘下野花,然后又一直走(其实已改变方向,走进了田野。以后,“我”每遇到一个事物,就改变一次方向)。在“一直走”的路上,“我”遇到一群群蝴蝶,又采摘下野草莓(自己吃了一枚,给奶奶留了一枚),蹚过小河。翻过山坡,遇到一间木屋(马厩)、一间小屋(狗窝)、一座养蜂棚,在探明都不是奶奶家后,又一直向前走,最后走到一间屋前,伸头探望时,奶奶迎了出来。在吃着奶奶为“我”准备的大蛋糕时,“我”将那只野草莓送给了奶奶。
  也许对成人来说,这是一篇十分荒诞的作品,但对特定年龄阶段的幼儿,它却恰恰是真实的作品。男孩儿在走向目的地(奶奶家)的路上作了许多“游玩、闲逛”,但是正因如此,他的旅途才充满了乐趣,并获得了关于大自然和生活的真实的知识。“游玩、闲逛”赋予他新鲜的经验,让他了解到野花的芬芳,野草莓的美味,知道了什么是马厩、狗屋、养蜂棚。并学会靠自己战胜困难(遇到小溪,脱下鞋子膛过去),向奶奶表达爱心。我觉得,《我一直走》对儿童的“游玩、闲逛”这种身体生活是作为有价值的成长方式给予充分肯定的,而“我”因游玩而不断改变“一直走”的方向,但却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这一情节设定则显示了作家对“游玩、闲逛”的儿童走向健全的成长道路是抱有坚定信心的。
  显然,《我一直走》与《小花公鸡》不同,前者是尊重身体生活、主张身体教育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想到了美国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的话:“为灌输知识而组织的实物教学,不管有多少,绝不能代替关于农场和田园的动植物的直接知识。这种直接知识是通过在动植物中的实际生活,照料动植物而获得的。”杜威的观点在今天似乎更具有启示意义。在电子媒介的映像技术手段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教育者们往往陷入一种错觉:以为讲述果树吐蕊、开花、结果的过程,只消用五分钟的教学片来演示,就活灵活现,就是直观的了,用不着花费那么多的时日进行实地考察。对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以为然,他认为,映像技术的发达和普及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技术手段拉近了世界同儿童的距离。为他们迅速地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与此同时,它又使儿童远离了自然界,假如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被对个别自然现象的‘简化’和‘假定’地观看替代的话。大自然比任何‘简化’的有关信息要丰富有趣得多……自然界中包容着对儿童来说通俗易懂却又纷繁的事件、物体、现象和因果关系、规律性。这些信息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它们易于为儿童接受,它们正是儿童所能进入的世界。它们也正是儿童观念、概念、思想、概括和判断的直接来源。换句话说,大自然乃是‘儿童思想’的发源地。”
  
  二、“让孩子的心灵去闲逛”
  
  我认为,比苏霍姆林斯基所警惕的技术信奉更危险可怕的是拔苗助长、立竿见影、膜拜书本知识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念。这种观念不仅使儿童与大自然隔开,而且还使儿童与“儿童社会”以及一般社会隔开。功利主义教育者最想做的,是尽可能地让孩子面对书本,特别是面
其他文献
戴铜,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淮阴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淮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倡导用“人本、和谐
近年来,无论是高等学校或是普通中等学校,先后陆续地进行名目繁多的教育评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提起检查、评估,教育界的人士并不陌生,它们不仅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伴随检查与评估而滋生的不正之风,给教育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各种检查和评估活动中,义务教育达标检查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它不仅涉及面最广,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众所周知,义务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德国于161
有人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我认为,要经营好一所学校,仅有一位校长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管理队伍。他们既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也是具体的执行者,更是全校员工的引领、示范
期刊
校长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 文化自觉应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方式。文化自觉不是漫无目标。校长文化自觉的核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教育
<正>"劳动"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的话题主要界定在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
以四川慈竹为材料,对其密度和微纤丝角在竹杆纵向和不同竹龄间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气干密度从基部(1.5m)、中部(4.5m)到稍部(7.5m)逐渐增大,并且三个部位密度值间存
利用银镜体系研究了吖啶橙染料分子的共振喇曼散射及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稳定而增强的共振喇曼散射强度不仅与电磁效应有关,还与吸附分子内电子结构有关。吸附分子与金属表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给出了吨公里表的设计原理图,叙述了各部分的工作过程,为实现对载重车定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疾病症状、心理状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应对常见癌症患者的症状及因此降低的生存质量而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对两所医院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