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运营之道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定思痛,全球金融危机最致命的错误还是发生在金融业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常见的“信用风险”上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以下简称IIF)组织了许多金融机构的高管与专家成立了一个“市场最佳运营”专门委员会,认真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并分析参照不同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成败与得失经验,提出了一整套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指南。
  
  2007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信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所引起的,其本质是一次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深刻地震撼了全球整个金融体系,严重地影响和波及了许许多多的金融机构,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和影响。
  
  既然是百年一遇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初看起来,单一的金融机构不管自身如何努力,似乎无力驾驭,难以摆脱其巨大影响。而维持系统性金融稳定的艰巨重任只能百分之百地由金融监管当局、央行和政府来承担。
  
  但是,這次危机再次强调有效的外部审慎监管重要性的同时,充分揭示了金融机构自身内部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
  
  正由于金融体系风险管理的集体薄弱和失效,才使宏观经济失衡和流动性过剩,最终酿成巨大的信用和房地产泡沫,并加剧危机的快速传播与扩散,造成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的巨大破坏力。
  
  另一方面,即使在近乎不可抗拒的系统性危机中,仍有一些金融机构例如高盛、JP摩根、富国、汇丰、渣打、巴黎国民银行、西班牙银行,以及加拿大的银行机构等,受影响较小,继续维持了自身机构的财务稳定与健康。这些机构甚至逆势而上,业绩表现显著优于同业和大市。
  
  这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风险管理是决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全局稳定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金融体系得益于前些年的大规模重组改革,财务状况已经由历史上的极端脆弱转变为基本稳健,表现了较为雄厚的资本基础,较好的资产质量和充裕的流动性。
  
  再加之中国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封闭,尚没有开始大规模参与国际市场许多金融产品的交易和投资。因此,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如同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为中国提供了一场发人深省的免费课。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总结国际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中国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未来稳健运营,将大有裨益。
  
  根据我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观察,我认为在IIF所提的各类建议中,最值得全球金融机构包括中国的金融机构认真关注的有三大方面:流动性、信用标准和资产估值原则。
  
  确保充足流动性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惊心动魄的一系列事件——贝尔斯登、雷曼和AIG等,与其说是资不抵债导致的偿付性危机,还不如说是“流动性危机”来得更为准确。
  
  在这些机构的资产方, 大量视为可交易的房地产贷款支持证券(MBS)突然间丧失了“流动性”,无法转卖脱手,变成了价值急剧缩水贬值的非流动“毒性资产”。
  
  与此同时,在负债方的股权资本因大规模减记和亏损而迅速耗失,债务融资因信用市场发生恐慌冻结,交易对手信心动摇进行计提而无法延期和补充,使得这些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走向被收购或破产的厄运。
  
  回顾金融史,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是因为流动性问题而倒闭。
  
  然而,以巴塞尔资本标准为基础的现行国际监管体系却对于流动性风险重视不足,而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也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对于依赖“批发融资”即市场拆借或债券融资的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尤其重要。
  
  在正常情形下,由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深度与发达,批发融资非常可靠。
  
  但在“百年一遇”的紧急情势下,即使评级较高信誉的良好金融机构也会经历融资不畅,以及发生流动性困难,使其缺少基本保障。
  
  因此,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提醒人们,金融机构的稳健,甚至生存,除了资本金外,还需要充足的流动性来保障。
  
  金融机构必须对自身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定期“压力测试”来加以检验。
  
  中央银行除了传统贴现窗口,还应增加期限资产拍卖、证券拆借、掉期等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工具。
  
  与此同时,从系统金融稳定的角度考虑,央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不仅限于传统商业银行,还应包括所有可能影响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运营之道
  本文见《财经》杂志2010年第9期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26日 共有 1 条点评
  打印
   推荐
   收藏
   RSS
   分享
  Linkedin
  
  Facebook
  
  Mixx
  
  Yahoo Buzz
  Twitter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
  
  校内网
  
  豆瓣网
  
  开心网
   单页阅读 字号:
  痛定思痛,全球金融危机最致命的错误还是发生在金融业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常见的“信用风险”上
  
  
  胡祖六/文
  
   第1页: 第2页:
  
  “信用风险”最致命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房地产次按证券,所以许多分析家对于这种“贷款-分销”模式口诛笔伐,视“贷款-分销”和伴随之的资产证券化甚至广义意义的金融创新为“罪魁祸首”。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贷款-分销”本身是一种有益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述的银行流动性风险, 即银行长期非流动性资产(比如20年-30年期的按揭贷款)和短期存款负债不匹配的矛盾。
  
  事实上,资产证券化自上世纪70年代始广为使用,并在较长时期里运作良好。
  
  但是,自2002年起,参与房地产经纪、贷款和证券化的金融机构普遍放松了信用标准,对于许多不具资格的消费者提供房贷。这些大量贷款在房市逆转房价下跌时成为不良资产。
  
  而证券化虽然把这些资产分散到许多不同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手中,但丝毫不能减少最上游固有的“信用风险”。
  
  并非“贷款-分销”模式本身有根本缺陷,它最大问题只是被滥用,加剧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证券化的最始端信用标准过分松弛,贷款决策出现了严重失误。
  
  而这类问题属于经典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在历史上屡屡发生, 也曾长期困扰了许多金融创新并不发达的新生市场银行体系,比如亚洲危机前的一些东亚经济体。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 “贷款-分销”模式, 资产证券化,或复杂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
  
  痛定思痛,最致命的错误还是发生在金融业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常见的“信用风险”上!
  
  金融资产估值原则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争论的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进行金融资产合理估值问题。
  
  金融资产估值涉及到金融理论和模型等高度专业性的问题,又与会计报告和监管条例密切相关。
  
  现代金融理论、会计准则和监管趋势都日益倾向于对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实行按市计价(Fair Value Accounting),只对于持有到期的资产才可继续沿袭传统的“历史成本”法。
  
  但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房贷支持证券或相关资产交易量大幅萎缩,流动性显著降低,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从而导致许多金融机构严重的资产减记和损失。
  
  所以,不少评论家认为按市计价加剧和深化了危机。
  
  尽管有其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弱点,但毫无疑问的是,按市计价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仍然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以我之见,按市计价除了更准确地度量金融资产的真实“市场”价值外,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利于风险管理,通过依据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反映资产价格的相应变化。它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当局等提供了早期预警。
  
  另外,从拥有优良风险管理记录的一流金融机构的经验来看,按市计价有助于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变化采取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基本看家本领。风险管理的内涵就是根据金融机构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和快速变化,在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准确的信息作出最适当的决策。
  
  归根结底,对于金融业所面临的各类日常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或合规风险等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内部管治和合适的风险文化。
  
  首先,金融机构的CEO和董事会应当对风险管理担负起最主要和最终的责任。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一些金融机构的CEO从未出席过风险会议, 甚至在公司危在旦夕的关头还在打桥牌!
  
  第二,金融机构必须有独立的、专业的、权威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平台,不受业务部门的干扰,具有足够权利和资源来严格地贯彻风险管理的制度及政策。
  
  第三,风险管理必须贯穿整个公司的业务运营和财务决策过程之中,必须贯穿于前台、中台和后台,必须落实于公司的所有管理层和每一个员工。那些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卓尔不凡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文化。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全球金融危机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沉痛而深刻的教训,也提供了一些抵御危机有效管理风险的案例和经验,值得中国的金融业认真借鉴。■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本文为作者为国际金融协会(IIF)《市场最佳实践》一书中文版所写的序言,本刊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即将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翻译出版
  
  
其他文献
应该关注A股投资模式可能发生的新变化,自下而上地从中国经济的转型角度寻找投资机会    从2009年8月开始的市场震荡,反映出A股市场的投资模式正在发生艰难的转型。股市投资模式的转变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从周期股向非周期股转型。从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到2008年股市下跌,再到2009年强劲反弹,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与流动性高度相关。    信贷
[目的]评价尿管拔除时间对胸腰椎术后留置尿管病人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 Fang Data、CBM、VIP,全面收集有关胸腰椎术后留置尿管病人尿管拔除时间的文献。由两位
亚硝酸盐是一种公认的潜在致癌物,但同时又是肉毒素的克星,添加适量的亚硝酸盐可以使肉制品的安全性提高。那么,亚硝酸盐到底是善是恶呢?
简单生活,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就是生活俭朴,较少追求物质享受,保持心情轻松、宁静和快乐。但是,现在也有人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提出了过简单生活的一些具体标准,例如。不看电视、不
“张国宝称过剩的是风电设备不是风电事业”)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告诉我们,不仅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非常明显,而且只有绿色电力才是目前可以放手发展的惟一可持续性能源。无论从
患上艾滋病就意味着死亡,这几乎是人们关于艾滋病的一种常识。但是近几年来,艾滋病的治疗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科学家早已不把艾滋病看成是“不治之症”了,艾滋病的治疗
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复。11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
次贷危机动摇了世界对美国金融体系与美元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相比之下,中国金融稳定,经济依然较快增长,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贸易结算安排显著推进,为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提供了想象空间。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一种务实的态度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美元地位在金融危机之后可能衰落,但较長时期内仍将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也需要具备
孕期为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孕妇盆腔内动脉血流量会明显增多;随着胎儿发育,子宫日益增大,又会压迫盆腔,使痔血管内的血液回流受阻;加上孕妇常有排便费力或便秘,使直肠下端及肛门的痔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10日—2017年3月10日我院产妇1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