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创伤围术期二次剖胸手术与血栓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胸部创伤患者围术期二次剖胸手术对发生血栓事件风险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0年1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175例胸部创伤施行剖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二次剖胸手术,将患者分为二次剖胸组(36例)和对照组(139例)。二次剖胸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65.4±5.5)岁;胸部创伤简明损伤定级(AIS)(3.8±0.6)分。对照组:男98例,女41例;年龄(64.6±5.3)岁;胸部AIS(3.7±0.8)分。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3,5,7,9,11 d内皮素-1(ET-1)、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二次剖胸手术对发生血栓事件风险的影响。同时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二次剖胸组与对照组相比,ICU住院时间长[(4.2±1.4) d ∶(1.8±1.0) d](P<0.01)、胸腔腔引流量多[(1 550±250)ml ∶(635±184)ml](P<0.01)、术后卧床时间长[(5.4±1.6)d ∶(1.5±0.9)d](P<0.01)。二次剖胸组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相点ET-1、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计数在术后第5天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次剖胸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2例(33%),其中6例因血栓相关并发症死亡;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8例(5.7%),均治愈(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ET-1(OR=7.46,95%CI 4.53~11.06,P<0.05)、D-二聚体(OR=4.28,95%CI 2.65~8.37,P<0.05)、血小板计数(OR=1.13,95%CI 0.56~1.98,P<0.05)是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胸部创伤围术期二次剖胸手术增加血栓事件风险。ICU住院时间、胸腔胸腔引流量、卧床时间是血栓事件风险因素,而ET-1、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是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对颈髓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时机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关于气管切开时机对颈髓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由建库至2018年3月。按照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对髋关节镜术后异位骨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73年1月— 2017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NSAIDs预防髋关节镜术后异位骨化的相关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筛选。运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患者口服NSAIDs对髋关节镜术后异位骨化和胃肠道出
目的探讨无创性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肺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特点,为进一步研究ALI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5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只)、ALI组(20只)。ACI组采用气管内注射LPS(4.5 mg/kg)制作大鼠ALI模型。对照组注射150 μl等渗盐水。分别在伤后12,24,48,72 h,应用Buxco小动物用力肺功能检测系统进行肺功能检测,包
期刊
目的探讨经后路邻椎不对称截骨矫形治疗创伤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7年1月收治的16例创伤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62岁[(42.5±7.6)岁]。伤椎分布:T112例,T125例,L16例,L2 3例,均存在侧后凸畸形及明显腰痛。均行经后路邻椎不对称截骨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测量后凸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癫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171例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6例,女45例;年龄16~78岁,平均50.9岁。根据是否发生癫痫将患者分为癫痫发作组(61例)和非癫痫发作组(11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颅骨缺损原因、颅骨缺损部位、颅骨缺损时间、围术期抗癫痫药物使用、颅骨缺损区域凹陷体积(V
目的探讨MRI检查中SWI和DTI序列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DA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6.3±4.1)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7例,9~12分8例,13分1例。入院时行头颅CT检查,1周内行头颅MRI检查,记录CT和MRI中T1WI、T2WI、DWI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术后镇静过程中脑电图各频段功率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脑电功率值在镇静深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 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TBI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6岁[(39.8±5.3)岁]。镇静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12分[(9.2±2.3)分]。予以右美托咪定(Dex)镇静治疗,在用药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