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考察并分析了知识的创造和应用过程与教育发展过程的相关性,指出人类知识创造和应用与教育发展的未来前景,为当今知识创造和应用与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知识 教育 创造
知识和教育对于人类的意义非常重要,假如人类没有了知识和教育,那么地球上就不会有人类文明出现,人类更不会发展到今天。然而,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教育?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本文所指的知识指自然科学知识。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那么知识从哪里来?又是如何应用的?知识和教育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发展前景又会怎样呢?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创造知识,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创造知识的能力很低,所以古代人把创造知识的人士视为神灵。在古代希腊雅典娜就被认为是创造知识的女神,而人要想获得知识只有靠神的恩赐或通过身在人间的代表巫师来获得知识。那时候的知识是和迷信在一起的,所以人们受到巫师的指示更多的是迷信而有很少是知识。到了柏拉图时代,柏拉图开设了欧洲最早的大学—柏拉图学院,柏拉图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逻辑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知识不是人们能够创造的,而是依靠灵魂回忆理念而实现的。柏拉图学院在希腊存在了九百多年,先后教育出了亚里士多德、欧多克斯、欧几里得著名的学者,为对于西方知识的创造和教育打下了基础,为人类创造出了许多知识。此时,东方的中国也出现了能够创造知识的神—燧人氏、伏羲、扁鹊和仓颉等等,他们创造了结绳记事和文字等记录知识的方法,并传授给人们各种知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在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知识的创造者从神变为了人间的圣人,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在中国也开设了私塾,孔子的教育也获得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赞誉。在中国,这些能够创造知识并会教育别人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圣人,或者是往往被认为是天上文曲星下界,诸如李白、杜甫,等等。
到了中世纪,人类的非理性因素控制了理性的发展。这个时期,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仅凭借经验积累,知识创造处于自发阶段,因此已经具有的经验和技术没有很好地被开发利用。具体表现为科举和私塾都不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中国的科技知识创造非常缓慢。对于知识的教育问题,中国古代诗人韩愈提出了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摒弃了知识的创造功能。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中世纪前后对于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创造和教育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西方中世纪缺乏知识创造的情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被改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科学知识创造的中心。在文艺复兴的科学家中伽利略最优秀,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伽利略曾经先后在比萨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执教几何、机械和天文。“伽利略在力学、物理学研究中,创立了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辟了研究自然的新途径。” [1]伽利略的这个研究突破了科学从过去的自发式的经验积累和纯粹的数学理论毫不相干的发展模式,使科学技术进入了自觉发展阶段。从此以后,西方科技很快地超越了中国的科技。同时期,做过大学教授的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再后来,在剑桥大学读书的牛顿综合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创造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 1665年,牛顿发现了微积分学。在此后两年里,牛顿在家中继续研究微积分学、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由于牛顿、胡克、瓦特等科学家的出现,英国成为科学技术知识创造的中心。
由上可知,人类早期和后来的最重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创造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大学中,知识的创造和大学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大学教育中,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创造仍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知识创造的一般功能在英国皇家学会这样的专门研究机构中,进行创造知识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神圣的,人们认为牛顿是上帝的代理人,所以知识创造仍然留下了神的烙印。教育及知识创造的相关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但是科学知识毕竟是接受教育的人那里获得创造,因此,教育为打破神创造知识的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知识创造的中心转移到法国,法国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比如达朗贝尔、蒙日、拉格朗日、拉瓦锡、安培、泊松、拉普拉斯等。在大学教育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科学知识,最早发生在1794年法国综合工艺学校开创了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训练工程师的新模式,提出了用科学指导技术的技术科学,工艺学校的建立使得科学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始相结合,科学知识的创造开始去神化和职业化。然而科学研究在法国仍然是局限于法国科学院,在大学中仍然很少有教学和科学技术创造相结合。
把科学知识的创造和教育真正结合起来的是德国的洪堡大学。1810年10月,由普鲁士教育大臣,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洪堡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改变了原来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相分离的原则,是的科学知识的生产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教学相结合,扩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而且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把以前仅仅局限于科学院的研究延伸到大学和课堂的实验室中,扩大了科学研究和教学对象的规模,实现了科学知识创造和教育相结合,即教学相长,使知识创造和教育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创造了大量新的科学知识,培养了更多的科学家,强化了知识创造职业化的进程。洪堡大学模式的开创首先把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创造集合起来,这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创造,从此以后现代化大学层出不穷,人类从神创造知识和学习神学阶段进入了知识精英创造科学知识和精英化教育和学习阶段。 1876年创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把科学技术知识的研究创新和教育学习相结合的现代化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始人希望抛弃美式学院的陈规旧制,打造一所专注于扩展知识、研究生教育和鼓励研究风气的新式研究型大学。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推动他们所追求的科学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前进。”[3]仿照威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模式,其理念和模式都对后来的美国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之纷纷效仿。一批老牌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纷纷步其后尘而改革成为大学,一批新型大学,如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相继建立。美国对于德国洪堡大学等现代化大学的学习为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知识创造和教育学习的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斯坦福大学建立于1885年,该大学拥有八千多英亩的广大面积,1959年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提出了一个构想:将一千英亩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斯坦福成为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斯坦福因此使自己置身于美国的前沿:工业园区内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已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仍不断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斯坦福大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
斯坦福大学奠基并创建了著名的美国硅谷,孕育了享誉世界的现代科技文化。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们创造了世界众多一流科技企业,包括惠普、思科、谷歌、 雅虎等等数以百计的美国知名上市公司。所以斯坦福大学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斯坦福大学是集科学知识创造应用和教育学习相结合的当代典范,斯坦福模式使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和应用成为现代化经济的范例,推动了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教育被视为民主制度和人类自由支撑的手段,但是精英教育显然与民主制度不是完全适应的。然而,斯坦福大学模式仍然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化的教育。在当代,大众化教育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彻底实现,也即是说只有互联网教育才能够支撑民主制度的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符合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互联网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人总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有意的或无意的学习。但是仅仅依靠互联网教育和学习也不行,因为精英教育末期已经把教育和研究,即知识的创造结合起来了。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知识的互联网教育,同时也应该让互联网教育把知识教育及知识的创造相结合起来。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开放式的互联网的教育学习和知识创造和应用的结合将会在全球得到普及,所以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及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在未来人类社会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互联网教育和学习将使每个人都是创造性的人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拥有自己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人平等打下经济基础。随着互联网教学的出现,大学的发展将从具有围墙的大学,到没有围墙的大学,再过渡到虚拟大学时代,每次大学教育的变革都会带来人类的解放和文明的进步。在虚拟大学时代,网络就是大学,是人们接受教育、学习和创造的场所。在这种大学中,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的时空限制,而是扩展到全社会,上课学生的年龄没有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有时候甚至是师生不分,亦师亦生,知识的学习、创造和应用不分,这种大学在当下的表现就是慕课网。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类似慕课网的大学将会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学习、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大学。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通过网络教育,实现人人之间的教育公平、学习公平、创造公平,从而建设人人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从目前看,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落后于西方的高等教育。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大互联网教育设施的建设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制定互联网教育程序和制度,强化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研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互联网教育强国,通过互联网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而早作谋划。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1194591.htm.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8/15/557801_64
758285.shtml.
[3]http://webapps.jhu.edu/jhuniverse/information_about_
hopkins/about_jhu/daniel_coit_gilman/.
关键词: 知识 教育 创造
知识和教育对于人类的意义非常重要,假如人类没有了知识和教育,那么地球上就不会有人类文明出现,人类更不会发展到今天。然而,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教育?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本文所指的知识指自然科学知识。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那么知识从哪里来?又是如何应用的?知识和教育二者的相关性及其发展前景又会怎样呢?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创造知识,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创造知识的能力很低,所以古代人把创造知识的人士视为神灵。在古代希腊雅典娜就被认为是创造知识的女神,而人要想获得知识只有靠神的恩赐或通过身在人间的代表巫师来获得知识。那时候的知识是和迷信在一起的,所以人们受到巫师的指示更多的是迷信而有很少是知识。到了柏拉图时代,柏拉图开设了欧洲最早的大学—柏拉图学院,柏拉图强调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逻辑的重要性,柏拉图认为知识不是人们能够创造的,而是依靠灵魂回忆理念而实现的。柏拉图学院在希腊存在了九百多年,先后教育出了亚里士多德、欧多克斯、欧几里得著名的学者,为对于西方知识的创造和教育打下了基础,为人类创造出了许多知识。此时,东方的中国也出现了能够创造知识的神—燧人氏、伏羲、扁鹊和仓颉等等,他们创造了结绳记事和文字等记录知识的方法,并传授给人们各种知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在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知识的创造者从神变为了人间的圣人,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在中国也开设了私塾,孔子的教育也获得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赞誉。在中国,这些能够创造知识并会教育别人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圣人,或者是往往被认为是天上文曲星下界,诸如李白、杜甫,等等。
到了中世纪,人类的非理性因素控制了理性的发展。这个时期,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仅凭借经验积累,知识创造处于自发阶段,因此已经具有的经验和技术没有很好地被开发利用。具体表现为科举和私塾都不传授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中国的科技知识创造非常缓慢。对于知识的教育问题,中国古代诗人韩愈提出了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摒弃了知识的创造功能。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中世纪前后对于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创造和教育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西方中世纪缺乏知识创造的情况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被改变,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科学知识创造的中心。在文艺复兴的科学家中伽利略最优秀,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伽利略曾经先后在比萨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执教几何、机械和天文。“伽利略在力学、物理学研究中,创立了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辟了研究自然的新途径。” [1]伽利略的这个研究突破了科学从过去的自发式的经验积累和纯粹的数学理论毫不相干的发展模式,使科学技术进入了自觉发展阶段。从此以后,西方科技很快地超越了中国的科技。同时期,做过大学教授的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定律。再后来,在剑桥大学读书的牛顿综合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创造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 1665年,牛顿发现了微积分学。在此后两年里,牛顿在家中继续研究微积分学、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由于牛顿、胡克、瓦特等科学家的出现,英国成为科学技术知识创造的中心。
由上可知,人类早期和后来的最重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创造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大学中,知识的创造和大学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大学教育中,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创造仍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知识创造的一般功能在英国皇家学会这样的专门研究机构中,进行创造知识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神圣的,人们认为牛顿是上帝的代理人,所以知识创造仍然留下了神的烙印。教育及知识创造的相关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但是科学知识毕竟是接受教育的人那里获得创造,因此,教育为打破神创造知识的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知识创造的中心转移到法国,法国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巨匠,比如达朗贝尔、蒙日、拉格朗日、拉瓦锡、安培、泊松、拉普拉斯等。在大学教育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科学知识,最早发生在1794年法国综合工艺学校开创了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训练工程师的新模式,提出了用科学指导技术的技术科学,工艺学校的建立使得科学在工业中得到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始相结合,科学知识的创造开始去神化和职业化。然而科学研究在法国仍然是局限于法国科学院,在大学中仍然很少有教学和科学技术创造相结合。
把科学知识的创造和教育真正结合起来的是德国的洪堡大学。1810年10月,由普鲁士教育大臣,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洪堡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改变了原来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相分离的原则,是的科学知识的生产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教学相结合,扩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而且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把以前仅仅局限于科学院的研究延伸到大学和课堂的实验室中,扩大了科学研究和教学对象的规模,实现了科学知识创造和教育相结合,即教学相长,使知识创造和教育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张,创造了大量新的科学知识,培养了更多的科学家,强化了知识创造职业化的进程。洪堡大学模式的开创首先把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创造集合起来,这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创造,从此以后现代化大学层出不穷,人类从神创造知识和学习神学阶段进入了知识精英创造科学知识和精英化教育和学习阶段。 1876年创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把科学技术知识的研究创新和教育学习相结合的现代化大学,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始人希望抛弃美式学院的陈规旧制,打造一所专注于扩展知识、研究生教育和鼓励研究风气的新式研究型大学。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推动他们所追求的科学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前进。”[3]仿照威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以柏林洪堡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模式,其理念和模式都对后来的美国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之纷纷效仿。一批老牌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纷纷步其后尘而改革成为大学,一批新型大学,如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相继建立。美国对于德国洪堡大学等现代化大学的学习为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知识创造和教育学习的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斯坦福大学建立于1885年,该大学拥有八千多英亩的广大面积,1959年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提出了一个构想:将一千英亩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斯坦福成为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斯坦福因此使自己置身于美国的前沿:工业园区内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已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仍不断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斯坦福大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
斯坦福大学奠基并创建了著名的美国硅谷,孕育了享誉世界的现代科技文化。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们创造了世界众多一流科技企业,包括惠普、思科、谷歌、 雅虎等等数以百计的美国知名上市公司。所以斯坦福大学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斯坦福大学是集科学知识创造应用和教育学习相结合的当代典范,斯坦福模式使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和应用成为现代化经济的范例,推动了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教育被视为民主制度和人类自由支撑的手段,但是精英教育显然与民主制度不是完全适应的。然而,斯坦福大学模式仍然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化的教育。在当代,大众化教育通过互联网得到了彻底实现,也即是说只有互联网教育才能够支撑民主制度的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符合学习活动本身的规律,互联网学习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人在一生中都需要发展,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人总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进行有意的或无意的学习。但是仅仅依靠互联网教育和学习也不行,因为精英教育末期已经把教育和研究,即知识的创造结合起来了。所以我们不仅仅需要知识的互联网教育,同时也应该让互联网教育把知识教育及知识的创造相结合起来。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开放式的互联网的教育学习和知识创造和应用的结合将会在全球得到普及,所以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及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在未来人类社会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互联网教育和学习将使每个人都是创造性的人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而拥有自己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人平等打下经济基础。随着互联网教学的出现,大学的发展将从具有围墙的大学,到没有围墙的大学,再过渡到虚拟大学时代,每次大学教育的变革都会带来人类的解放和文明的进步。在虚拟大学时代,网络就是大学,是人们接受教育、学习和创造的场所。在这种大学中,课堂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的时空限制,而是扩展到全社会,上课学生的年龄没有限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有时候甚至是师生不分,亦师亦生,知识的学习、创造和应用不分,这种大学在当下的表现就是慕课网。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类似慕课网的大学将会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学习、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大学。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通过网络教育,实现人人之间的教育公平、学习公平、创造公平,从而建设人人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
从目前看,我国的高等教育依然落后于西方的高等教育。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大互联网教育设施的建设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制定互联网教育程序和制度,强化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研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互联网教育强国,通过互联网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弯道超车而早作谋划。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1194591.htm.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8/15/557801_64
758285.shtml.
[3]http://webapps.jhu.edu/jhuniverse/information_about_
hopkins/about_jhu/daniel_coit_gil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