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和繁荣了校园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隐现的危机和矛盾已成为制约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探讨高校社团管理创新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并按照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其已成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社团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大力提倡“双创”的新形势下,积极探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创新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
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
一是学生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非正式群体,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很多社团缺乏约束性的规章制度,不利于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社团管理骨干的素质不够,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其骨干往往善于组织宣传、对外交际,却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部分社团管理骨干的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不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社团缺乏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2.社团发展不平衡,类型不完整
一是学生社团中文体娱乐型社团比例过高,且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独特性和创造性,对多元化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影响甚微。
二是学生社团中带有科技、学术、创业色彩、与专业挂钩的科技类社团凤毛麟角,且质量偏低。多数学生对于学术科技型、政治理论型等社团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
3.社团受客观因素制约多,发展空间缺乏
一是学生社团交流范围受限。很多学生社团活动只限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缺少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想法,却因缺少平台而不得不放弃;
二是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缺乏。与学生会不同,社团一般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且经常因与其它事情冲突而更改地点时间,致使社团的活动不能按时地正常进行。
三是学生社团运营经费不足。社团经费来自三方面,一是学校拨款,这一部分微乎其微;二是各社团缴纳会费,会费缴纳多了会员不满意,少了不够维持;三是靠拉外联,依靠社会、企业赞助,这些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总之,社团经费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本社团的日常管理运作,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使社团活动常常难以正常进行。
四是学生社团中指导教师配备力量存在差距。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一般是义务劳动,没有相应的劳动报酬致使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而且一个老师负责若干个社团的指导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指导老师专业限制,不能行之有效的指导所有的社团工作。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探析
1.建立学生社团专职管理机构,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高校应有专门管理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化兼管为专管。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团委或学生会兼管。兼管的最大弊端在于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实践中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的混乱局面。
高校应对学生社团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一是要建立社团审批制度,严把成立关。二是要建立社团考核制度,定期对社团、社团干部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社团干部及时予以罢免,对不合格的社团要给予降级直至解散。要改变社团干部不算学生干部,社团干部不享受综合测评加分待遇等歧视政策,对社团干部要进行评优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培育精品学生社团,建立学术性学生社团
高校要在制度层面引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培育精品学生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对那些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管理规范、考核优秀的社团要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精品学生社团,通过精品学生社团引领校园文化发展。
高校需要建立创新型的学术性学生社團。学术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学术研究特色而备受关注,组建专业学术型社团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途径。实践证明,高校学术性社团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強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有显著的效果。
3.创造多方有利条件,拓展学生社团发展空间
一要打造社团活动品牌。交流范围受限和活动场地缺乏,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缺乏一个拿得出手的社团活动品牌。高校社团活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平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并在实践中对学生社团活动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社团资金的筹措一般有三种方法:从学校团委的行政经费中拨划;会员所交纳的会费:企业的赞助。因此,社团活动要上水平,出成绩,学校不出一定的经费是不行的。当然,投入大不等于乱使用。具体使用时还要严加审批、考核。学校资金可按用途作为活动基金、奖励基金及专项基金,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对精品社团、特色社团、重点活动或大型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社团在资金上有了保障,才能打造优秀社团,社团才有活力。
三要加强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社团指导教师要有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善于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去影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社团的工作中。学校要给社团指导教师以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鼓励政策,并通过指导教师沟通学生社团与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和社团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社团在高校发展、学生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日益成为凝聚青年学生的积极有效载体。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的管理体系,认真研究社团的新问题,创新管理机制,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郭军.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9
[2]李四芬.继承创新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20120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并按照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其已成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社团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大力提倡“双创”的新形势下,积极探讨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创新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
1.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
一是学生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非正式群体,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很多社团缺乏约束性的规章制度,不利于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是社团管理骨干的素质不够,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其骨干往往善于组织宣传、对外交际,却缺乏与专业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部分社团管理骨干的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不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社团缺乏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2.社团发展不平衡,类型不完整
一是学生社团中文体娱乐型社团比例过高,且活动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独特性和创造性,对多元化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影响甚微。
二是学生社团中带有科技、学术、创业色彩、与专业挂钩的科技类社团凤毛麟角,且质量偏低。多数学生对于学术科技型、政治理论型等社团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
3.社团受客观因素制约多,发展空间缺乏
一是学生社团交流范围受限。很多学生社团活动只限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缺少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即使有想法,却因缺少平台而不得不放弃;
二是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缺乏。与学生会不同,社团一般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且经常因与其它事情冲突而更改地点时间,致使社团的活动不能按时地正常进行。
三是学生社团运营经费不足。社团经费来自三方面,一是学校拨款,这一部分微乎其微;二是各社团缴纳会费,会费缴纳多了会员不满意,少了不够维持;三是靠拉外联,依靠社会、企业赞助,这些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总之,社团经费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本社团的日常管理运作,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使社团活动常常难以正常进行。
四是学生社团中指导教师配备力量存在差距。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一般是义务劳动,没有相应的劳动报酬致使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而且一个老师负责若干个社团的指导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指导老师专业限制,不能行之有效的指导所有的社团工作。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探析
1.建立学生社团专职管理机构,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高校应有专门管理学生社团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化兼管为专管。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团委或学生会兼管。兼管的最大弊端在于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实践中容易造成权责不明的混乱局面。
高校应对学生社团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一是要建立社团审批制度,严把成立关。二是要建立社团考核制度,定期对社团、社团干部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社团干部及时予以罢免,对不合格的社团要给予降级直至解散。要改变社团干部不算学生干部,社团干部不享受综合测评加分待遇等歧视政策,对社团干部要进行评优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培育精品学生社团,建立学术性学生社团
高校要在制度层面引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培育精品学生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对那些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管理规范、考核优秀的社团要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精品学生社团,通过精品学生社团引领校园文化发展。
高校需要建立创新型的学术性学生社團。学术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鲜明学术研究特色而备受关注,组建专业学术型社团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途径。实践证明,高校学术性社团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強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有显著的效果。
3.创造多方有利条件,拓展学生社团发展空间
一要打造社团活动品牌。交流范围受限和活动场地缺乏,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缺乏一个拿得出手的社团活动品牌。高校社团活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搭建平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并在实践中对学生社团活动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通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社团资金的筹措一般有三种方法:从学校团委的行政经费中拨划;会员所交纳的会费:企业的赞助。因此,社团活动要上水平,出成绩,学校不出一定的经费是不行的。当然,投入大不等于乱使用。具体使用时还要严加审批、考核。学校资金可按用途作为活动基金、奖励基金及专项基金,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对精品社团、特色社团、重点活动或大型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社团在资金上有了保障,才能打造优秀社团,社团才有活力。
三要加强大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社团指导教师要有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善于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去影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社团的工作中。学校要给社团指导教师以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鼓励政策,并通过指导教师沟通学生社团与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和社团活动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社团在高校发展、学生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日益成为凝聚青年学生的积极有效载体。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的管理体系,认真研究社团的新问题,创新管理机制,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郭军.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9
[2]李四芬.继承创新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201207.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