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如何“接地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接地气”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心驰神往的真课堂。只有盘活数学教学资源,站得要高——源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引入;看得要远——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设计;研得要细——用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扩展;做得要大——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在实践和体验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接地气”,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智障学生 数学教学 接地气
  “接地气”是民间用语之一,意思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要“接地气”,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解放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生命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接地气”的数学课堂,才是学生心驰神往的课堂,才是真课堂。只有盘活数学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体现生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一、站得要高——源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引入
  数学新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站得要高”,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与探索中。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由于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课前我播放“时间都去哪了”的音乐,再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钟面上有些什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强调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这一引入充分考虑了学生现实学习的起点,既包括知识积累的起点,又包括生活经验的起点,从而使课堂导入体现了关联性——让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的密切相关;体现了兴趣性——课堂导入的材料和方式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体现了“数学味”和“生活化”。
  二、看得要远——基于生活的数学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是一种动态设计的能力,更是一种现场诊断和决策的能力。数学教师应“看得要远”,尝试数学生活化教学,为智障学生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魅力,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践中,实现了“基于生活”的指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 28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启发学生思考: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在指导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明白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并且总结出笔算进位加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反复的强化练习中,学生提高了计算正确率,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研得要细——用于生活的数学课堂扩展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含有丰富的实践活动因素,教师应“研得要细”,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让学生到生活中拓展学习数学的渠道,更好地架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感受数学实践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例如,教学“乘除两步应用题”时,分析、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探究新知的部分,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买5条这样的毛巾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觉得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算出来呢?(需要知道每条毛巾的价钱)教师充分把握“扶”、“放”的“度”,诱导学生从题目的条件入手,根据“买3条同样的毛巾需要24元”,你能求出每条毛巾的价钱是多少吗?课堂教学中注重呈现学生的错例分析,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分析和综合的认知冲突中理清解决问题的步骤。
  四、做得要大——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
  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以生活的情景学习数学,教师应“做得要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高于生活的数学课堂反思贯穿于教学始终。
  例如,学习了“轴对称”这一节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预设,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反思梳理,对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更清楚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得当与不得当,从而进一步明确“美丽课堂梦”的方向。本节课的“亮点”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辨一辨、试一试、议一议、比一比等操作,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了学生学、善学、乐学的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呼唤“高于生活”的民主化模式,呼唤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技能。
  当今数学教学正向问题化、活动化、生活化方向发展。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智障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学会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接地气”。
  参考文献:
  [1]任金凤.智障学生数学教学初探[J].青海教育,2010,(Z1).
  [2]王佩.如何培养智障儿童在数学中的积极思维[J].新课程(小学),2014,(05).
  [3]魏晶晶.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接地气[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中职数学教育体系响应号召进行思路整改,将中职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更替为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此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阻碍,本文针对此中的困惑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中职数学 信息化教学 教学困惑 教学思考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各行各业,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中职数学教学为例,不难看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处技
摘 要: 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改的要求,教师把思想品德当做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不仅服务于数学教学本身,而且有效提高学生自信和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契机。作者具体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数学 德育渗透  近年来,通过学科德育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学科德育理论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就学科德育中一些基本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学科德育研究模式
摘 要: 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新课改过程中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弥补了初中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探究活动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以具体实践环节,训练数学思维过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地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课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来该院经TCRM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20例临床疗效。结果:120例
广西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在资金的投入总量、投入结构及投入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报刊上的姓名,如果不是名人的话,往往容易出错,因为这些姓名编校人员也不熟悉,即使排误也无从判断。所以对这类差错,我一般抱宽容的态度。但第7版上一篇文章中的姓名失误,看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
本文从1999至2003年钦州市人口净增21.92万人,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27.33万亩,粮食供应缺口逐年加大的严峻形势,分析存在的几个主要矛盾,并提出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一个
摘 要: 有的学生同样的题目多次出现失误,即使多次讲解仍无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因此做好错题订正,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中积累做题经验,以提高初中数学答题的正确率,这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首要完成的任务。如何结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针对其性格特征,融合新教学理念,提高初中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这一论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错题订正 有效性  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忽视了错题
1962年,前女排世界冠军苏联队以15比零的绝对优势战胜中国女排,周总理、贺龙副总理聘请日本教练大松博文训练中国女排;当贺老总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接见大松博文后,曾对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