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2014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车联网在改善交通、造福民众方面的价值已经越来越明显,在经历了2012到2013年的狂热之后,2014年的车联网开始逐步走向理性,更多的企业开始将车联网的概念落到实处,在政策层面也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了解,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将被列为中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目前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同时,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车联网在交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市场商机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014年,车联网的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参与者,国内外众多厂商都开始涉足车联网领域。据统计,在过去十年中,车载电子设备的普及率几乎增加了一倍。从导航地图厂商到电信运营商,再到各大手机厂商、硬件厂商,无一不将目光瞄向这一领域。国内市场分析机构易观智库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不过,整个车联网产业尚未成熟,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汽车电子化的普及,车联网应用将有着巨大的前景。
  纷繁复杂的车联网参与者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已经进入车联网市场的企业主要来自三个方向。首先当然就是传统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在通用、丰田等国际汽车厂商纷纷推出运用智能导航和远程助手等车联网技术的车型产品并推向国内市场之后,中国自主汽车企业也开始了对车联网技术的研究。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广州亚运会期间,80多台安装着G-BOS智慧运营系统设备的苏州金龙智慧客车投入服务,这是亚运历史上首次出现“3G”客车。目前国内至少有以上汽集团为首的七家自主品牌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车联网系统和产品。此外,国际车企包括通用、奔驰、宝马、丰田等大牌均已经推出了自己的车联网品牌和产品,并已经在高端豪车上开始运用。
  除此之外,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布局车联网,且不说早就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的Google,不少国内企业也开始从车载影音切入这个市场。2014年4月21日,百度在智能硬件峰会上推出车联网产品CarNet,该款产品能实现移动语音搜索、地图位置搜索等相关应用。作为一款平民化的车联网产品,能将用户的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无缝结合。之后的5月5日,腾讯在GMIC大会上发布了车联网领域第一款智能硬件——路宝盒子,并且以1块钱的价格进行预约,短短两个多月预约人数已超过了29万。
  由于掌握了数据传输的核心通道,运营商也按捺不住对车联网推动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渴望加入进来。在不久前召开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大会智能交通论坛上,三大运营商车联网业务相关负责人向与会者分享运营商在车联网方面的进展。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车联网产品总监李司坤表示,目前,中国移动正面向车联网的三大产品线进行布局,第一条是针对车厂合作伙伴领域的解决方案,第二条是针对位置安防类的应用,第三条是基于后装市场的个人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汽车信息化部总监张然懋则表示中国联通目前有专业化的机构负责联通的车联网业务发展,同时依托通讯服务业基础,以能力支撑为手段打造一个基于车联网的基础通讯服务、信息娱乐服务和第三方专业服务为一体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电信也将整合基础服务网络、服务渠道、产品推送界面以及销售服务界面,为交通产业信息化相关者提供一个平台,并将这一平台变成行业共享,以此为基础共同发展的机会。
  智慧互联:汽车智能化技术盘点
  从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应用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即“智慧”和“互联”,其中前者侧重于对汽车本身的控制,例如动力总成、底盘和车身控制的智能化,而后者则包括主动安全、驾驶便利和监控等,侧重于人车互联、车车互联网以及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大量车辆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并对整个社会交通运行做出调整。
  不管是整车厂商,比如宝马、奔驰、沃尔沃、丰田、日产;还是像天合、博世这类零部件厂商,都一直在奋力开发新产品。毋庸置疑,主动安全技术能提升驾驶安全性,而典型主动安全系统则包括了盲点检测、车道偏离警告、自适应巡航、泊车辅助等等。目前来看,车辆的安全系统不是用来操控驾驶的,而是用来辅助驾驶的,汽车的驾驶安全主要还是靠人来决定。盲点检测系统与泊车辅助是最具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两项主动安全技术。
  在车辆的智慧技术方面,现在不少汽车厂商都做出了相应的产品开发,例如在车身悬架调校方面,奔驰就推出了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在车辆接触路面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悬架系统进行调整来保证车内的乘坐舒适性,随后又基于这一产品改进推出了魔力车身控制技术,它能够提前让悬架系统做好应对准备。魔力车身控制系统相比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增加了一个前置摄像头,位于前风挡玻璃上方位置的摄像头会自动扫描前方15米的路面状况,然后根据计算机的处理数据,主动悬架系统便能调节悬架的软硬程度或者高低来适应道路状况,以保持车身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提供最佳的乘坐舒适性。
  把目光再放远一点,Google已经拿出了更智能的手势控制技术。2013年11月,Google正式公布了手势控制专利申请书,并表示正在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利用手势来完成对汽车的控制。此外,福特、奔驰也纷纷表示正致力于研发手势控制功能汽车。Google表示,运用其手势控制技术,驾驶者可以方便地用手势操控包括地点导航、调整车内温度、调整车载音乐音量、选择歌曲、调整座椅位置及改变巡航控制系统的速度等,还可以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手势操作。另外,车内乘客也可以通过手、胳膊、腿部和头部等部位做出任何手势控制。目前专利中预设的手势包括扫手、轻拍、指向、抓取、聚拢或者摆手等。
  随着全电动汽车的普及,关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电量管理也将成为未来智能汽车的重要分支。目前,电动汽车的电量管理和回收技术已经被多家厂商提上议事日程。例如奔驰的Intelligent HYBRID系统,当系统检测到电池的剩余电量非常充足时,电机会自动担任驱动车辆的角色,从而令电池电量消耗到某一个值,使电池在随后的下坡充能阶段不会突破容量上限。同时,由于更多地利用电机代替内燃机工作,车辆的油耗与排放将进一步降低。这项系统所做的不仅仅是在下坡路段前将电池“放电”这么简单,它还可通过内燃机实时地对电池进行必要的充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电池的剩余电量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此外,系统还会进一步根据车重、司机驾驶习惯(平均车速、制动习惯)等因素来对电池的充放电策略进行微调。   最初,奔驰仅在其S级轿车中使用了这项系统,而现在这项系统已经运用在全新C级轿车中。由此可见其将来的应用前景应当非常可观。
  除了这些针对车辆本身的技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网络连接互联网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互联”技术也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这类技术需要依靠网络以及移动设备或信号基站才能够实现,这正是互联网技术渗透到汽车中的最佳体现。
  人机交互发展趋势
  所谓人机交互(Human–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是一门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问,其中的“机”,不仅是计算机,也可以是其他所有的机器。对于汽车来说,人机交互主要集中在驾驶员与车辆的交互,包括了解车辆状态、定速巡航设置、蓝牙免提设置、空调及音响、安全保护等等信息,其最终目的无非在于为用户提供好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的驾驶乐趣或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体验。但相比于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汽车HMI的设计由汽车操作的环境决定,更加注重驾驶的安全性,这样使得HMI的设计必须在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之间做出平衡。
  看他们怎么玩?
  熟悉特斯拉的爱好者们对于Model S基于Linux深度定制的车载系统已经耳熟能详,这套人机交互系统主要通过中控台一块 17 英寸的触控屏来展示,可以实现对整车几乎所有功能的操控,驾驶员可以调节和操控驾驶模式、娱乐系统、空调、座椅加热、天窗行李厢开关、充电设定、总电源开关等,与联通的合作也使之能够轻松通过3G/4G上网。特斯拉车载系统还支持通过手机APP进行车辆控制,比如开启车门、查看汽车电量、车内温度等。   国外一家科技媒体对特斯拉Model S的人机交互系统进行了拆解分析,根据他们的研究,并且从设计,到配件组成乃至制造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相比于传统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特斯拉这个系统更接近平板电脑的功能属性,可以说该系统将会是现有车载系统的革命之作。
  特斯拉Model S拥有两大电子芯片区域,以液晶数字仪表盘和中控触摸系统拥有的电子元件最为复杂,媒体控制系统采用了英伟达(NVIDIA)公司的Tegra 3移动四核处理器,主频为1.4GHz。17寸触摸屏的设计模块主要包括特斯拉公司的视觉计算模块(Visual Computing Module)、Sierra无线公司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无线模块、S1NN公司的音频放大模块以及Parrot公司的Wi-Fi/蓝牙模块等。液晶仪表盘系统采用了12.3英寸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分辨率为1280×480,采用的是iPhone 6的供应商之一,Japan Display有限公司的液晶屏。特斯拉Model S的液晶表盘系统和中控触屏控制系统所使用的配件总成本达到了目前最高端车载信息系统的两倍。
  除了特斯拉这种完全自行开发软硬件的公司之外,微软、苹果和Google也分别发布了自己的车载系统。目前,国内销售的观致3车型就搭载了基于微软Windows Azure云平台开发的QorosQlo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乘者能随时掌握所需的行车讯息,车辆的健康状态,并及时分享给网络社交圈的好友。观致汽车也同样提供利用手机里的APP与自己的观致车进行账户匹配,然后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APP调取车辆信息,或提前设定好导航路线,通过手机APP将路径提前通过3G无线网络传输给汽车。当人进入汽车之后,GPS导航就可以直接显示出提前设定好的路线。
  而CarPlay则是苹果在今年上半年日内瓦车展发布的首款车载iOS系统,即将用户的iOS设备,以及 iOS 使用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如果用户汽车配备CarPlay,就能连接iPhone等设备,并使用汽车的内置显示屏和控制键,或者通过Siri与汽车系统互动,安全地拨打电话、听音乐、收发信息、使用导航等等。根据ABI Research的预计,到2018年苹果iOS in the Car将会占据市场50%的份额。
  此外,今年6月Google I/O大会上,Google向外界展示了Android Auto。这是一款与苹果CarPlay类似的车载服务,用户在汽车场景下能享受专门优化过的Android体验,包括接听电话、使用导航、音乐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目前,Android Auto只支持Audio和Messaging两类应用,Audio涉及的内容包括音乐、Podcast、新闻等,Messaging涉及的内容则包括通知、信息,但 Google公司本周开放了首批Android Auto API,这意味着第三方Android开发者可以针对汽车场景打造APP。
  行驶在“云”上的智能汽车
  虽然云计算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已经开始,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现在我们能看得到的,真正可以称之为借助云计算实现的智能汽车,可能就只有Google的自动驾驶汽车了。
  目前真正在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还只有Google一家可以通过考验。事实上,特斯拉Model S P85D也提供了自动驾驶技术,主要是利用车载的光学摄像机实现自动驾驶,对车辆周边路况,环境进行监测,并实现自动变换车道,识别路标,按照导航路线行驶等功能。而Google的自动驾驶技术则是利用包括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等在内的一系列传感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并通过谷歌地图数据对前方的道路进行导航。Google的数据中心能处理汽车收集的有关周围地形的大量信息。
  大家都知道的是,目前Google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应用在了Google X 实验室研发中的全自动驾驶汽车Google Driverless Car上,这个项目中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行驶了48万公里,谷歌的工程人员使用7辆试验车,这些车在加州几条道路上测试,其中包括著名的旧金山湾区九曲花街。这些车辆使用照相机、雷达感应器和激光测距机来“看”其他的交通状况,并且使用详细地图来为前方的道路导航。谷歌说,这些车辆比有人驾驶的车更安全,因为它们能更迅速、更有效地作出反应。
  2012年4月1日,Google展示了他们的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的赛车,命名为10^100(十的一百次方,也就是googol,"google"这个单词的词源) 2012年5月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3个月后,机动车驾驶管理处(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为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颁发了一张合法车牌。为了醒目,无人驾驶汽车的车牌用的是红色。2014年12月20日,谷歌无人车项目主管克里斯 厄姆森(Chris Urmson)表示,为了让无人车进入市场,谷歌将在未来五年内与汽车行业的厂商合作。
  不过,对于传统的汽车厂商来说,他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谨慎程度更高,他们在逐步推动无人车技术的发展,但是依然坚持汽车仍要由驾驶员控制。目前,很多车型配置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员可以让汽车按照固定路线自动行驶,并保持安全的车距。但是,大型汽车制造商均未推出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
  除了Google之外,2014 年8 月百度举行了无人驾驶技术研讨会,宣布将在自动驾驶领域有所作为。百度用一些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GPS 结合的定位系统来采集数据,制作三维的地图,这个三维的地图最后存成一个特定的格式将成为无人驾驶的基础。2014 年 9 月,高德向公众展示其面向无人驾驶环境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利用汽车上的多种传感器与高精度地图数据,辅助驾驶者更安全舒适、高效经济地驾驶。   自动驾驶的背后是对现有新技术的整合与再利用,通过在汽车上配置的雷达、摄像头、感应器、GPS、3G 网络、数字地图以及在云端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的普及使得对综合信息的快速分析和给出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完全基于传感器和计算机决策的自动驾驶,未来或许将成为交通的主流。
  人机交互的未来:技术的商业前景
  在美国,有一家成立于1986年,名为Synaptics的公司,这家公司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人机交互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全球第一款触控屏就是采用了Synaptics的技术。目前,Synaptics在触控板、触控屏、显示驱动集成、手机/平板指纹识别,以及笔记本指纹识别五大细分市场保持第一。Synaptics公司高级副总裁Bret Sewell看来,人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从键盘、鼠标走向更紧密的融合,尤其是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崛起,未来所有电子产品都将融合到一部或两部移动设备中,而人机交互界面是消费者最能感知产品好坏的关键技术。
  虽然包括指纹、人脸、动作、手势、虹膜识别等在内的人机交互技术已经存在多年,但如何能够在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上实现更具性价比的集成,并为消费者带来更易用的产品体验,是决定人机交互技术未来商业发展的关键。
  如今,全球智能终端的保有量已经接近20亿台,除了基本的通信功能,手机已经成为集上网、移动支付、导航,甚至健康监测的超级终端,人与手机关系日益紧密,例如指纹识别这样的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人机交互手段,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指纹识别的价值非常重要。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将达4.5亿人,支付规模达7210亿美元。“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在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维度性价比最高,除此之外还具备很高的安全性。”Bret Sewell认为,随着更多厂商加入,下一步指纹识别技术将从苹果、三星以及华为等品牌高端机型向中低端机型普及。目前指纹识别技术最大的难度是如何使指纹识别传感器以最佳性价比集成进入整个工业设计当中,比如直接将指纹识别传感器集成进入显示设备,这样可以为产业链提供更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对于上游技术提供商这是目前最大挑战。
  此外,由于汽车的特殊性,触摸屏的广泛使用将是必然。2014年7月,中国汽车协会和尼尔森发布的报告中,拥有车载智能系统的用户,喜欢使用“大触屏”功能的用户高达88%,当触摸技术出现在车内,大屏中央控制台、方向盘、车门、天窗、换挡器等都可以转变成通过触摸操作的交互界面,任何按钮、任何仪表盘都可能为触屏提供更多机会。
  除了指纹技术之外,语音技术也是汽车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之一。之前福特开发了SYNC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让驾驶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车辆的部分功能,新款雪佛兰科鲁兹全面升级MyLink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具备语音识别能力,丰田汽车在新款车型中陆续加入语音对话型系统“Agent”。国内语音识别和合成的领导企业科大讯飞则推出“云 端”无缝的汽车语音助理服务,通过世界首创的双Mic阵列降噪、回声消除、语音唤醒以及不断完善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让基于汽车平台的语音识别功能变得更加好用。此外,科大讯飞新一代汽车智能语音助理专门针对行车环境下无网络及不稳定的网络环境、复杂噪声、不同区域方言的口音适配等应用难题进行了优化改进,满足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环境下的语音应用需求。相信动口不动手的驾车生活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2015能够实现的目标
  关于2015年的车联网市场,有观察人士认为,2014年被称为车联网元年,历经过山车式的产品概念、企业实力、产品品质、价格、品牌和解决方案的优胜劣汰,再加上发改委已经责成工信部和科技部主抓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工作,目前已经采取拨乱反正措施,去伪存真,制定真正的车联网国家战略,2015年必将进入车联网的爆发年。
  从广州车展看车联网
  2014年广州车展刚刚收官,这也是2014年最后一次全国性的车市盛事,对于这个影响力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车展的盛事,今年各品牌的主题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智能汽车来进行。相比传统互联网企业,汽车制造商的“车联网”战略更为务实。
  在广州车展上,作为国内合资汽车制造商的领导者之一,上海通用率先提出了车联网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车载信息服务”、“移动娱乐与消费”和“智能驾驶”。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表示,目前通用的安吉星车载4G LTE服务大约有80万活跃用户、日均交互11万次,这是一个刚性需求,依据这个用户群体进行深化发掘,这是个让人非常兴奋的点。不过,相对应来讲,此次上海通用汽车发布的战略,略显保守,包括这种庞大数量交互以及相应的大数据处理,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层面,当然,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讲,平稳发展才是务实之举。
  此外,比亚迪也发布了针对智能汽车的“智战略”,包括智能车联、智能驾驶、智能安全三个方面,智能车联,主要体现在云服务、PM2.5绿净系统、CarPad等智能配置上; 智能驾驶,主要体现在TID黄金动力组合、遥控驾驶等先进技术上;智能安全,主要体现在安全配置、360度全景影像、HUD夜视系统、车身稳定系统 等安全装备上。
  也有不少新车直接就配备了新的智能交互系统,例如观致就结合了微信加入Pick me up的功能,用户下载观致逸云2.0手机APP,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就可以跟朋友联系。本田新思铂睿、XR-V和缤智则搭载“智能屏互联导航系统”,将车辆与智能手机配对之后就可以实现一定的操作。新思铂睿还增加了车道偏移预警系统、智能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等。可以实现手机互联技术的车型还包括吉利新远景,使用了G-Link吉利手机交互系统,智能手机与车机可实现无线连接;北京现代第九代索纳塔则配备了第二代BlueLink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该系统与用户智能手机软件与现代车主网络结合,对目的地进行预选后会自动将其发送给汽车导航系统;广汽传祺GA6则使用了智慧传祺T-BOX手机远程安防系统,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通过APP软件完成对传祺GA3的远程操作,时刻掌握车辆信息等。   从广州车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把车联网作为设计理念融入到汽车产品之中,这可能是汽车产品创新变革的方向之一,也是未来汽车品牌获取更大盈利空间的增值服务。因此,汽车制造商的出发点将是推动融合车联网的汽车产品。基于车联网本身的特点和属性,汽车制造商目前的主攻方向还是完善、拓展整个硬件基础,在未来开放更多的接口,拓展第三方生态,合作共赢。
  而对于第三方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无论是娱乐系统、无线电商、还是服务系统,参与其中,能够参与到什么样的程度?参与深度意味着更多付出,在成本上与汽车制造商更多分摊,也有更多机会在产品和服务上能够被消费者认可。
  互联网企业想怎么玩?
  2015年,车企们肯定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围绕智能汽车和车联网的新玩法和新应用,例如在广州车展上,奇瑞与京东拍拍就联合举办了2015年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双方将摸索基于移动端用户社交关系的新型售车模式,这也是车企入侵移动互联网的首次尝试。广汽集团也发布了“3 e”发展战略,其中的“e”就是指电商,未来广汽集团将打造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电商平台,囊括整车销 售、售后服务、汽车金融保险、二手车置换、租赁等汽车相关业务,并惠及研发领域和生产制造,向整车厂、经销商和服务商全面开放,满足消费者选车、购车、用车、养车、换车等相关需求,最终将其打造成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汽车生态圈。
  对于车联网的安全风险,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心。车联网需要联网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但无线网络是容易被监听和拦截的,只要不法分子拥有监听设备,再加上一些软件就有可能对车联网进行攻击,比如通过远程遥控,让汽车在驾驶途中突然熄火、打开后备箱进行偷盗等。
  而对于车企和互联网企业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没有真正的杀手级应用。现在产业里已经有了不少高大上的概念和产品,但市场上始终没有出现用户特别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此外,车联网目前采用运营商的无线接入服务,但是在开车过程中,由于基站切换或者运营商覆盖问题,会导致网络信号受到影响,服务有可能中断。由于车联网的数据传输量不小,消费者为之支付的资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重要的是,车联网的产业链涉及汽车厂商、网络运营商、车联网设备厂商、方案提供商、开发者等多方,其中谁主导谁辅助,各方角色不是很明确。同时,各个厂商在布局车联网时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各链接系统缺少统一的参考平台和接口,未来各个平台的系统并不兼容,彼此间信息不能共享,也会造成大量的重复购买和投资行为。
其他文献
美食的诱惑,作为普通凡人的我们总是难以拒绝。上天给了我们享受美食的权利,即便成不了厨艺大师,但懂得品尝、欣赏,也是一件极为快意的事情。于是有一些人开始进行全球之旅,希望能
我是一个健身私教,每天都会在健身中心为学员进行日常指导.工作之余我则喜欢看超级英雄系列的影片,像最近火热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我并没有凑热闹去看首映,而是找了一个人少的
写在前面的: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小小设计师,喜欢旅游.喜欢拍照.当然也喜欢音乐.单纯的喜欢听。从小就经常和母亲一起听各类交响乐团和音乐会的现场,也算是半个发烧友。平日闲在家时
2014年4月23日,一加向全世界发布了旗下的第一款手机,第二天上午和一加创始人刘作虎(我们都喜欢叫他虎哥)喝茶聊天,他心还是悬着的:“我自己是很喜欢这台手机,但消费者是不是也一样,
如今,各种智能终端层出不穷,也不断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升级,然而我们却很少留意这些主机、终端之后的存储产品。但事实上,每款产品都离不开存储设备,而存储领域也离不开东芝的身影。
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机界尤为突出,曾经一年一旗舰,渐渐变成一季度一旗舰,甚至当前的“一月一旗舰”的怪状,最贴近人们生活的便是每天形影不离的必备品——手机,随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视网膜动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5年我院内分泌科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经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发现的视网膜栓塞患者资料,根
时尚仿佛也渐渐成为了Sennheiser的主旋律。从Momentum到Momentum On-Ear,再到Momentum In-Ear,Sennheise对于时尚的理解似乎越来越透彻,并完全融会贯通产品的到外观与音质之中
“全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2016的科技市场是如此的风云变幻,让众多行业开始思索过云,并重新定义未;也诞生了更多新兴产业,令我们为之鼓舞赞叹。在这一年中,资本充当了很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儿童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5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行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状体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