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老班”的艺术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班,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老班,他自习说话了。”“老班,我的钱掉了。”“老班,你好帅。”……每天跟这群孩子打交道,耳边总有这些声音。每当听到这些声音时,我心里顿生爱意,也感到欣慰,还有责任感。我当这个班班主任四五年了,学生都尊称我叫“老班”。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生每周在校住宿五天,双休日回家。这群孩子活泼有朝气,时尚也淘气,他们五彩,他们充满希望。跟他们在一起,我整天也精神气十足,越干越年轻,虽然我已五十出头了。我总觉得:“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魏书生曾说:“做教师不做班主任太不上算。”做班主任不每日一省,学会反思,我觉得也“不上算”。班主任比一般任课教师与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和教育机会,能够遇到教育孩子的更多具体问题和生动案例,因而自身储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增加了更多的碰撞,教育智慧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中得到了更多的刷新。教育灵感转瞬即逝,班主任需要及时反思。每天有所思,每天有所记,成为我的每日功课,这些反思则是我最宝贵的教育资产。在反思的过程中,感觉自身的教育智慧日渐所长。
  “老班”是教育和管理他们的第一责任人。我总想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回报社会和国家,能自食其力的有用之人,将来走向祖国四面八方。我天天脑子里就在问:怎样才能培养好他们呢?我觉得肯定要比否定好,赞美要比批评好。因为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赞美越多,学生的成长就越给力。班上有个男生叫陈志宇,七年级时班上成绩第一,可是由于父母经常外出打工,缺少管教,孩子心里缺少父母的爱,以致于放纵自己,有时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一年下来,成绩下滑到第十,这让我心里很着急。到了八年级,我多次给他父母打电话反映情况,让其父母抽时间多回家看看孩子,关心孩子,我也发挥自己这个“老班”的作用,天天监督他,鼓励他,取得成绩时及时点赞他,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渐渐地他赶上来了。班上有一女生张雪琳,学习还不错,就是性格有点怪,和谁坐在一起都不合,我就让她担任探究学习小组长,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加深关系,带头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增强爱心,慢慢地朔造了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孩子是一棵树,不撼不成材;孩子是一块玉,不雕不成器。我要尽绵薄之力,把这群孩子打造成人。我们不会忘记,当我们竖起大拇指,那些红扑扑的脸蛋儿在阳光的照耀下越发明朗;我们也不会忘记,当我们轻抚他们的头,为他们梳理额前的乱发,那童稚的笑靥绚烂一般芳华;我们更不会忘记,当“你答的太精彩了!”的赞美声在教室里响起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界的春暖花开。但是,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教师的赞美声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呢?也不尽然。赞美,要控制好力度,把握好方向,调控好角度,更需要我们慎言笃行。心之所向,诚者,成也。赞美学生要真诚。只有从内心发出的赞叹,才能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继而被感动。过犹不及,度者,渡也。世间万物都讲究一个“度”,赞美也是如此。赞美平淡无奇,起不到多大作用;夸大其词,被赞美的学生可能不好意思,还有可能误认为是嘲讽。
  爱不仅是关心,爱护,赞美,它还是艺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就在于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工作,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令班主任棘手的问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还在于班主任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讲求工作的艺术性,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孩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还在于善于调动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善于发动其主体作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班主任工作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教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内心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老班”是探索学生内心世界的排头兵。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外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让学生释放内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我们不仅要传统的分层教学,也要新课程理念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个性发展。要让学生展示:体育的、音乐的、美术的、数学的、语文的、英语的各个特长,将来成了专家那才叫个“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不仅是我这个“老班”的一生追求,也是所有教育者的崇高使命。我们不求辉煌一世,但求默默一生。为了孩子,我們愿在教育的这条坎坷的道上走到永远,永远……
其他文献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在“关注人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只是教方法,就象教练只教一些要求和规范,而训练是学生自己去用汗水和智慧去完成的。世界冠军的教练不一定是世界冠军。游泳教练,做示范动作,再让学生知道一些要领后,其他的就必须靠学生自己去练和悟。  那么,如何优化数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课堂模式 情境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情境创设为哪般?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簡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
期刊
语文是一门非概念、逻辑思维的科学,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的想象、体验、感悟,是课文、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理性地思考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多少折射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
期刊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历史教
期刊
摘 要:课堂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效的课堂效益才能保障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而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就靠老师每一节课的教学是否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高效 备课 课堂效益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教师课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甚至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只要从课堂教學的每一分钟着手,狠抓课堂效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生动,学生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教育为国家之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对教育创新也充满了期待。教育创新,你我同行。  关键词:创新 教育理念 方式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到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发展的创新史。没有创新就没有我们当代的人类社会。创新改变着我们,创新塑造着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新更是一个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合作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下,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合作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采取如下措施,收到了很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建立平等、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
期刊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其有效性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有效性 课堂教学 创造思维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把一堂课上好了,学生不仅知识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