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下山时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唐代大诗人韩愈先生,我们一直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不仅文采一流,成为当时文坛领袖,官也做得很棒,直至最终官至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则故事让我思考。
  那是1000多年前的一个金秋。时日,金风送爽,艳阳高照。韩愈先生凭借文坛领袖和官场“大腕”的双重身份,莅临自古只有一条路的华山游玩。当地官员以及文人雅士,自不敢怠慢。众人好话抢着说,恭维话使劲捧,一帮人前呼后拥,簇拥着韩大师,往华山之巅攀登。有这么多人一起陪着宠着,韩大师心情颇好,又说又笑,不知不觉就攀到了华山之巅。站在华山之巅,韩大师感慨万千,只见巍巍华山,像是一架从天而降的天梯,放眼望去,山峦、河流、平原尽收眼底,被一路吹捧的飘忽飘忽的韩大师,不禁感觉到另一种的“一览众山小”。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中要下山了,刚才还兴致颇高的韩大师,低头一望,猛然发现下面是千丈悬崖、万丈绝壁,顿时吓得头重脚轻,也不顾众多的下属和文友在身旁,先是愁眉苦脸,继而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皆大惊失色。有人说,您别急,我们找个樵夫抬着您下山;有人说,我们背着您下山。身为“领导”的韩愈大人,哪愿在众人面前跌相啊!他均黯然地摇摇头。怎么办?一帮陪同人员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有一个山民走过来,跟韩愈说,您把下山当成上山不就行了吗?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陪同的一位地方官员,他知道,韩愈这么多年,一直想在政治上有更大的抱负,皇帝虽然对他的诗文很欣赏,但在政治上一直没有给他更大的平台。于是,他心生一计,让人快速下山,然后再派人快速上山,就说皇帝的圣旨到了,要韩愈立即下山接旨。
  此招果然灵验。韩愈听说有圣旨,立马忘记了疲劳和紧张,站了起来,迈着有些哆嗦的步伐,沿阶而下。一路上,韩愈只顾下山,全然忘记欣赏美丽的风景了。他把“下山”当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上山”,很快就到了山脚下。
  韩愈一千多年前下山大哭的心态,我们现在无法得知。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古语,让我们品味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处于一种“上山”的状态,一定时候,“下山”是必然的事。
  登山運动员要下山,做官的要卸任,生命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人,再到行将就木,灯枯油尽,谁能说这不是一个从上山到下山的过程呢?如果一辈子光想着上山痛快,而对“下山难”毫无思想准备,势必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上山时,意气风发,信心满满,是因为有希望在召唤;下山时,失魂落魄,惊慌失措,不仅仅是身体的力不从心,更是内心的焦虑失衡。
  上山下山,乃生命之常态。怀着一颗敬畏、平常的心上山下山,不仅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脱俗的智慧。正确对待人生的上山和下山,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和践行。
其他文献
上帝造物,为蜈蚣造好了身体,正要给蜈蚣造腿时,蜈蚣问:“腿是用来做什么的?”  上帝说:“腿是用来行走的。”于是,蜈蚣要上帝给它造100条腿。上帝还真满足了蜈蚣的要求,给它造了100条腿。上帝把造好的蜈蚣放在了大地上。  数日后,蜈蚣又爬回到上帝的身边,质问道:“上帝,你不是说腿是用来行走的吗?”  上帝说:“没错,腿是用来行走的呀。”  蜈蚣问:“可我有100条腿,为什么还没有两条腿的鸡走得快呢
期刊
记得前几年,有几个地县邀请我去讲散文创作,我说“写散文就是写自己”,就是写自己的情怀。一个作家情怀的高度和宽度,决定着他笔下散文境界的高度和宽度。其实,在杂文创作中起着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作家的情怀。  杂文是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文体概念,在很多人看来,具有鲁迅杂文那种思辨功能和语言特点的社会批评,才是“正宗”的杂文。而对有些杂文选本收录的那些灯下随感或家长里短,尽管其中不乏好文字,仍被算作“杂烩”
期刊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一般都有出处,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是历史的积淀,它源自古代经典著作或人们的口口相传,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间打磨,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每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由于它的结构严整、形式简洁、含义深刻、表现力强,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不论是讲话或写作,准确恰当地使用成语,会使话语或文章更加风趣生动、活泼有力。可以说,
期刊
1989年我高中毕业,没有像有些女同学那样选择复读;也没有选择什么都不干、干脆在家待一段时间,好好放松一下子;更没有急着嫁人。我选择了尽快工作。我向往工作,不想闲着。这可能与父母给予我的言传身教有关。我父亲是林业工人,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他休班在家也闲不住,不是干这就是干那,停不下来。母亲也很勤劳。为了改善生活和补贴家用,母亲养猪,还养了不少鸡、鸭、鹅。鸡蛋鹅蛋大多卖了换零花钱。秋天,母亲还出去捡
期刊
人情簿子,就是记人情往来的簿子。  有专项的人情簿子,即为某一件事所设的人情簿子。如某人去世,通常有众多的亲戚、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送人情———钱固然要送的,除了钱,还有纸呀烛呀,将送的钱物一一记录下来,就是一本人情簿子。这簿子通常不是主人所记,而是所请的账房先生代劳。  有专人所用的人情簿子。这簿子是流水账,只要有人情往来就记上一笔,如某年某月某日,因何事给何人送多少钱,另有何物;某年某月某日
期刊
明代开国文臣宋濂讽刺小品《尊卢沙》,以列国争雄,策士纵横为时代背景,对“夸谈”者之言行、伎俩及结局作了洗练而传神的描写,评点亦意味深长,堪以警世。  秦国有个叫尊卢沙的人,平时擅长夸夸其谈,染此恶习却浑然不觉。秦国人嘲笑他,他反而自抬身价,大言不惭地吹嘘:你们可不要笑话我哦,“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我将要面陈楚王治国理政的方略)”。言罢便翩翩然南下楚国,去践行他的“夸谈梦”了。  到了楚国边境,把关
期刊
北宋名将曹玮,被朝廷任命驻守渭州时才19岁。有一天,他带队和金军交战,获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金军领兵退走时,曹玮却让部下赶着从敌人手里夺来的牛马、辎重,慢吞吞地返回营地。  金兵听说曹玮竟然为了贪图战利品而拖延行军的速度,料想他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决定调头搞一次突然袭击。两军本来相距不远,曹玮得知敌军的最新动态时,主动派人告诉金兵:“你们大军远来,一定非常疲惫,本帅不愿乘人之急,请大军稍事休息,
期刊
无德难为官,自古都是这个理。别的不说,就拿大家都熟悉的明代文士唐伯虎来说吧,不少人都以为他是不想做官,其实他是没有资格做官了。不想做官,怎么能以江南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名重天下。原来他在会试时被人诬告有偷漏试题的行为,这个“失德”的表现,讓他失去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所以唐伯虎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以书画自娱,以风流闻名。  何为“德”,按照司马光的说法,“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
期刊
一片不大的竹林,一条不长的、略带弯曲的小河。在竹林和小河之间,有一块馒头状的绿色草坪。做小区规划的人,让草坪从竹林边一直延展到河边,把青砖铺成的小道,曲曲折折地安排在竹林中间。有了曲径通幽的效果,却让走路的人舍近求远,给交通带来“不便”。如果把小路安排在小河边,就便接通两边的横路,对于不需要去小竹林的人,便可节约五十米左右的“路程”。于是,虽然在草坪的两端,插有“我是生命,请别踏我”的温馨提示牌,
期刊
李兴濂先生在其文章《让成语绽放新绿》(本刊原创版2018·6·上)中表述的观点,窃以为有值得商榷处。  先生说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基本正确,准确地说,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  先生说,成语“似乎是一成不变、一字不易,定为一格、释为一义,成了一具老古董”。《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释义成语是“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可见,成语就得一成不变,是不可以易其字、变其格、二其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