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生存状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容乐观的人文环境和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生活幸福感,其生存状态令人堪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并尽快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提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与职业归属感,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61-02
随着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各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的生存状态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高职高专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高职高专教师的生存状态到底怎样,该如何缓解各种生存压力,提升职业满意度,需要社会大众和学校管理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一、问卷的设计与样本描述
为了准确地把握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笔者在河南省内调研了郑州、开封、洛阳、许昌、平顶山、三门峡、新乡、濮阳、南阳、鹤壁等十市,选取十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样本,并且充分考虑了样本在所在地区的代表性。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调查从生存压力、人文环境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设计了《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人的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学历、职称、教龄等。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分别是生存压力(包括生活压力、教学压力及科研压力)、人文环境和发展局限。一共有2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答案设置了五个备选项,采用5个等级评分,从左到右,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依次是1、2、3、4、5,其中3分设置为基准线。2015年3月至4月通过网络平台面向河南省内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进行发放,共回收问卷130份,经过仔细甄别、筛选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像的特征分布见表1。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对113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高专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教学与科研压力,同时教师职业发展受限;而学校的人文环境状况和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又加大了教师的生存压力。
第一,高职高专教师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4.02),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潜力。在所调查的样本中,60%左右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这些中青年教师收入低,却面临着组建家庭、购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生活重担,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科研等工作,降低工作积极性。不但是中青年教师,中国大学教师的总体水平偏低。2012年4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飞利浦·阿特巴赫做了一项全球28个国家大学教师“家底”的调查。结果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为每月259美元,是全球“最低价”,而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1]当工资收入满足不了基本生活需求时,“穷则思变”的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发家致富”(校外兼职—3.48),这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潜力。
第二,高职高专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教学压力3.91,科研压力4.41)。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教學评价体系,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权大部分放到学生手里,加之教师群体间的同行评价,学校及院系两级督导员的不定期听课评教,使得许多教师在承担多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学校对教师的授课要求严苛4.09)。受近年高校扩招的影响,教师教学课程和课时量增多(分别为3.73和3.71),有些院校的教师甚至需要担任非本专业的课程(均值为3.56),而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均值达到4.45),教师普遍反映“课难教,学生不好管”。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科研压力(4.41)。由于职称评审采用定额定编,近年高校职称评审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导致了职称评审的门槛越来越高。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学术资源匮乏(4.36),申报高级别的课题和发表核心论文更是难上加难(分别是4.46和4.32),为了能通过评审,有些老师“不惜血本”找门路、想办法;有些老师表示评审无望,只能放弃。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环境(3.87),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并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发展。高职高专的绩效工资制度,职称晋升制度,不但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加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象牙塔里,教师竟成为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没权,没钱,更没势。有网络调查显示,近四成教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绝对不会再从事教师职业。教师不但疲于应付学校的各种规章和考核制度,还要接受各种教学和科研以外的工作(3.94),如招生宣传、学生管理、毕业生跟踪等,节假日大量被占用(3.42)。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教师心生怨言,职业满意度大打折扣。
第四,高职高专教师面临巨大的发展局限(3.97)。一旦进入学校,作为一名教师,从早到晚,备课上课,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和高职高专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教师不但要承担沉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下企业锻炼,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等,使得他们很难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冲突,生活单调乏味,缺少业余活动和锻炼的机会(4.03),更难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进修深造上来(4.12),甚至无法保证获得有限的科研机会以满足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4.22)。 三、对策与建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生存状态能否得到广泛的关注,关乎到整个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相应的职能部门甚至整个社会根据具体情况提高和改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生存状况。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升普通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生活质量
依据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拥有丰富经验、较高学历和能力的教师更期望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和薪酬。[2]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薪酬制度,使得教师在收入、住房、福利等方面与社会其他同等专业人士相比较差许多。即便是同在一所学校,在校内担任或兼任行政职位的“双肩挑”教师在薪资水平上较普通教师又有较大优势。有数据显示,高校普通教授的年均总收入和年均科研课题收入分别为11.1万元和1.6万元,身兼行政职务的教授年均总收入和年均科研课题收入分别是15.1万元和3.7万元。[3]这是高校教授的平均收入差别,如果具体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通教师来说,又何止怎样!收入与付出的严重失调,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建立科学的职称晋升制度,解决困扰普通教师的最大难题
推进高职高专院校职称改革,不仅惠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更能促进高等专科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在目前的职称评审体系下,老师们不得不把心思花费在职称评审的每一个环节上,这对教育质量造成了内耗和消解。虽然,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但简单套用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标准和科研考核标准,不仅不能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还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误导,对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带来阻滞。[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5]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改革职称评定标准时,能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层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为立足点和着眼点,让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真实工作和实际付出能通过职称评定得以认可。
(三)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制度氛围,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很多研究都表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制度氛围,对教师压力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立足高职高专的特点,制定现代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职称晋升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其次,形成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先从学校内部,由上至下,从领导阶层到行政部门到后勤部门,都要重视教学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四)建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体系,保障教师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高专教师的隐性流失,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但如此,随着高校教师猝死的新闻不断爆出,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调查的结果却显示,无论是教师职业发展,还是身体健康都成为困扰高职高专教师的避不开的话题。教师的成长不能仅仅是职场中的发展,更应关注其作为个体生命需求的完整的人的发展。[6]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体系,以保障教师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既要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培训、深造和晋升机会,还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身体,释放压力,保证教师在身心和职业上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生存状态研究”([2015]-JKGHZD-0031),主持人:丁云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荆,赵卫华.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88.
[2]俞启定,王为民.审视与反思: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套用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13(1):17-21.
[3]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3.
[4]王春燕.教师:从职场专业发展走向生命關怀的个体成长[J].全球教育展望,2008(6):58-62.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61-02
随着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各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的生存状态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高职高专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难免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高职高专教师的生存状态到底怎样,该如何缓解各种生存压力,提升职业满意度,需要社会大众和学校管理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一、问卷的设计与样本描述
为了准确地把握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群体的生存状态,笔者在河南省内调研了郑州、开封、洛阳、许昌、平顶山、三门峡、新乡、濮阳、南阳、鹤壁等十市,选取十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样本,并且充分考虑了样本在所在地区的代表性。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调查从生存压力、人文环境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设计了《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生存状态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人的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学历、职称、教龄等。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分别是生存压力(包括生活压力、教学压力及科研压力)、人文环境和发展局限。一共有2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答案设置了五个备选项,采用5个等级评分,从左到右,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依次是1、2、3、4、5,其中3分设置为基准线。2015年3月至4月通过网络平台面向河南省内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进行发放,共回收问卷130份,经过仔细甄别、筛选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后,确定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像的特征分布见表1。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对113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高专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教学与科研压力,同时教师职业发展受限;而学校的人文环境状况和管理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又加大了教师的生存压力。
第一,高职高专教师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4.02),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师职业发展的潜力。在所调查的样本中,60%左右的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这些中青年教师收入低,却面临着组建家庭、购房、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生活重担,难免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科研等工作,降低工作积极性。不但是中青年教师,中国大学教师的总体水平偏低。2012年4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芝加哥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飞利浦·阿特巴赫做了一项全球28个国家大学教师“家底”的调查。结果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刚入行的大学老师收入为每月259美元,是全球“最低价”,而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1]当工资收入满足不了基本生活需求时,“穷则思变”的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发家致富”(校外兼职—3.48),这就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潜力。
第二,高职高专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教学压力3.91,科研压力4.41)。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教學评价体系,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权大部分放到学生手里,加之教师群体间的同行评价,学校及院系两级督导员的不定期听课评教,使得许多教师在承担多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学校对教师的授课要求严苛4.09)。受近年高校扩招的影响,教师教学课程和课时量增多(分别为3.73和3.71),有些院校的教师甚至需要担任非本专业的课程(均值为3.56),而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均值达到4.45),教师普遍反映“课难教,学生不好管”。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科研压力(4.41)。由于职称评审采用定额定编,近年高校职称评审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导致了职称评审的门槛越来越高。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学术资源匮乏(4.36),申报高级别的课题和发表核心论文更是难上加难(分别是4.46和4.32),为了能通过评审,有些老师“不惜血本”找门路、想办法;有些老师表示评审无望,只能放弃。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环境(3.87),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并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发展。高职高专的绩效工资制度,职称晋升制度,不但不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加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象牙塔里,教师竟成为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没权,没钱,更没势。有网络调查显示,近四成教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绝对不会再从事教师职业。教师不但疲于应付学校的各种规章和考核制度,还要接受各种教学和科研以外的工作(3.94),如招生宣传、学生管理、毕业生跟踪等,节假日大量被占用(3.42)。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教师心生怨言,职业满意度大打折扣。
第四,高职高专教师面临巨大的发展局限(3.97)。一旦进入学校,作为一名教师,从早到晚,备课上课,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随着整个社会受教育层次的提高和高职高专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教师不但要承担沉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下企业锻炼,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等,使得他们很难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冲突,生活单调乏味,缺少业余活动和锻炼的机会(4.03),更难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进修深造上来(4.12),甚至无法保证获得有限的科研机会以满足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4.22)。 三、对策与建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生存状态能否得到广泛的关注,关乎到整个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相应的职能部门甚至整个社会根据具体情况提高和改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生存状况。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升普通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生活质量
依据经典人力资本理论,拥有丰富经验、较高学历和能力的教师更期望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岗位和薪酬。[2]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薪酬制度,使得教师在收入、住房、福利等方面与社会其他同等专业人士相比较差许多。即便是同在一所学校,在校内担任或兼任行政职位的“双肩挑”教师在薪资水平上较普通教师又有较大优势。有数据显示,高校普通教授的年均总收入和年均科研课题收入分别为11.1万元和1.6万元,身兼行政职务的教授年均总收入和年均科研课题收入分别是15.1万元和3.7万元。[3]这是高校教授的平均收入差别,如果具体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通教师来说,又何止怎样!收入与付出的严重失调,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建立科学的职称晋升制度,解决困扰普通教师的最大难题
推进高职高专院校职称改革,不仅惠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更能促进高等专科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在目前的职称评审体系下,老师们不得不把心思花费在职称评审的每一个环节上,这对教育质量造成了内耗和消解。虽然,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但简单套用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审标准和科研考核标准,不仅不能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还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误导,对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带来阻滞。[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5]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改革职称评定标准时,能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层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为立足点和着眼点,让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真实工作和实际付出能通过职称评定得以认可。
(三)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制度氛围,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很多研究都表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制度氛围,对教师压力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归属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立足高职高专的特点,制定现代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职称晋升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其次,形成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先从学校内部,由上至下,从领导阶层到行政部门到后勤部门,都要重视教学工作,尊重教师的劳动付出,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四)建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体系,保障教师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高职高专教师的隐性流失,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但如此,随着高校教师猝死的新闻不断爆出,教师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调查的结果却显示,无论是教师职业发展,还是身体健康都成为困扰高职高专教师的避不开的话题。教师的成长不能仅仅是职场中的发展,更应关注其作为个体生命需求的完整的人的发展。[6]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体系,以保障教师的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既要为教师提供充分的培训、深造和晋升机会,还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身体,释放压力,保证教师在身心和职业上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生存状态研究”([2015]-JKGHZD-0031),主持人:丁云霞(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荆,赵卫华.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88.
[2]俞启定,王为民.审视与反思:我国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套用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13(1):17-21.
[3]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3.
[4]王春燕.教师:从职场专业发展走向生命關怀的个体成长[J].全球教育展望,2008(6):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