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 治世能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smag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文武兼备的帅才
  其实我们是不能百分百断言说西门豹是个无神论者的。在那样一个鬼神信仰代代相传的封建时代,所谓唯物主义的帽子多少有点不靠谱,当是扣得有点大了。理性的来说,如他那般的武将,浴血奋战,刀口舔血的经历铸就了他对生死的无畏,这种精神才是他治理邺城时候的精神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西门豹是一个天生具有无畏精神的斗士。
  据说,西门豹本是魏国大将乐羊(战国名将乐毅先祖)的先锋大将,乐羊打下中山国之后就派西门豹驻守当地。大约因为自己的“领导”为表忠贞食子肉的举止引起魏文侯的忌惮,加上群臣进言,大约也的确是不放心西门豹拥兵自重,于是文侯遂封太子为中山侯,把西门豹替换了回来,让他回到自己的故乡安邑,实际上是削夺了他的兵权。后来又听从辅臣翟瑝的建议,调西门豹去“啃”迷信盛行的邺城。邺城是魏文侯的封邑,亦是魏国陪都。达官显贵、缙绅世家聚集如云,特权阶层阵容庞大,政坛积弊甚多,治理难度极大。从执政权谋的角度来说,这大约就属于故意刁难,伺其出错,进而借机处理掉绊脚石的手段。
  拥有敏锐的剖析能力
  邺城在古漳水(漳河)以北。邑东有“古大河”,乃为黄河一部。西门豹为什么没有引浊漳(漳河)水灌溉农田,其原因应该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河水历年来泛滥成灾,河伯取妇的恶俗发生在“古大河”水域,清除积弊,治理河患是到任后西门豹所遇到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务之急。所以他只能选择疏导河水灌溉田地,而不能利用更为便利的漳水。第二,引漳水的工程量应该很大,比引河水要大得多。《吕氏春秋》记史起“引漳水灌邺田”之际,曾向国君说道: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后来他的遭际也印证了这点,从此可以看出工程量之大。我们知道,鲧“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隋炀帝开凿运河其后世的功绩是不可估量,但当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之大,几乎相当于导致亡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治水”的风险之高,代价之大。这也应该是西门豹权衡之后没有利用漳水的又一客观因素。至于后世史起“引漳水灌邺田”,也应该是在西门豹治理了黄河水患的前提下的进一步的水利工程。倘若水患不除,史起应该也只能选择和西门豹一样的做法。
  从这一选择来看,西门豹选择“治理河患”,不失为睿智之举。
  兼具准确的决策能力
  西门豹到达邺城,看到的是百姓流离失所,一片衰败萧条景象。而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年年泛滥的黄河水患。
  是先根除河伯取妇的恶俗还是治理黄河泛滥的灾患,这是一个到底是“先兴利”还是“先除弊”的根本性选择。这个选择其实关乎官员的声誉。“先兴利”相当于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面子工程的味道浓郁,百姓可以切身感受利好,官员的口碑自然上去,自然有利于飞黄腾达。然而对西门豹而言,这一切似乎都有点“水中花镜中月”的味道,“先兴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西门豹在“会长老”了解民生疾苦之后,果断的做出了“先除弊后兴利”的政策决断。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就注定了西门豹最后的必然成功。从这点来看,我们似乎依旧看到的是具有宏观掌控能力的将帅风度。
  雷厉风行的铁腕手段
  然而准确的战略决策未必就意味着一定成功。成功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保障。其实在古今中外的官场,具有远见卓识者比比皆是,然而真正政绩斐然、流芳千古的,都是些有强力的执行保障的铁腕人物。从卑斯麦、撒切尔夫人到商鞅、吴起,无不如是。
  西门豹要面对的是头脑中具有根深蒂固迷信观念,并且在三老、廷掾、巫祝、豪长者精心编制的骗局中已经深信不疑的全体百姓。中国民谚有云:“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爱默生曾说:“人是丧失地位的神。”即使世界上其他人都说不,他也能独自的坚持、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当他们自己认为自己坚持的是正确的、是真理的时候,他们就走向了一种自己毫无觉察的极端,其他的一切说教也就都丧失了说服力。
  对付这种极端的现象,就需要用一种非常规的手段。西门豹便是选择了一种近乎恐怖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
  当贪官墨吏们正以为西门大人和前任一般容易搞定的时候,西门豹已经编好了一出精彩的戏,静待“硕鼠”们上演了。当我们想象着西门豹在河畔泰然自若的推进剧情之际,除了敬佩他临场处事的沉着冷静之外,就应该是为他毫不客气的连续将巫妪、弟子、三老次第投入河中之时的杀一儆百所震撼了。
  在三两千人聚集的公众场合,惩治了危害一方的祸首巨恶,取得了揭穿骗局、警醒百姓的最大化的社会效应,这种智慧更是值得我们敬佩。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从教的学校是山区农村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山区初中生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语文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学生面对习作题,愁眉紧锁,搜索枯肠,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是凭空捏造,讲套话,编文章,照搬范文。这是我们山区农村中学生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那么,如何紧密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多年的山区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重点
期刊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急剧膨胀的社会,各种信息排山倒海般的向我们涌来。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具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准确而又迅速地完成各种交际任务。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所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的读呀,写呀,做呀——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之付出大相径庭,学生灰心、叹气,老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部分。长期以来,怎样上好阅读课是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兼顾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本人总结出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语言注重精练幽默和富有情感性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而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
期刊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闪现着教师教学智慧的火花。提问要遵循提问的原则,运用提问的技巧,讲究提问的艺术,从而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那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吸引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
期刊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不好教,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一提到学古诗词,他们有畏惧的心理。在此,本人对教学体会谈一谈古诗词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认真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布置的预习是在老师指引下有针对性、适量的练习。如,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比较学习,明
期刊
一、老师教的误区  1、作文教学是软指标,所以没有像课文分析教学那样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  语文课教学生作文之所以是重中之重的重要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在各种考试中的分值最高。一直以来,由于没有一个能够确有把握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来考量作文的教学效果,所以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专门的课时安排,以至于许多教师并没有拟定一个适合学生的系统化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走走过场,有时虽然有美其名曰的“作文课”,其实
期刊
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形式的整体性,人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拘泥于一部分的研究往往不得要领,而反回来做整体考察则豁然开朗,着眼于从整体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往往可以激发直觉。无庸讳言,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整体直觉能力十分低下,状况堪忧。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阅历、学力、智力、悟力等方面有差异外,还因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而代之以繁琐的纯逻辑的冷静剖析。  一
期刊
一、注重兴趣激发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
期刊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这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是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生活多姿多彩,作文却苍白乏力:无病呻吟,为写作文强说愁;东拼西凑,驴唇对在马嘴上;闭门造车,造出的大都是怪胎;忘我抄袭,忘记的,是呵护自己的写作灵魂……没有开掘﹑沟通生活之源,生活体验匮乏,没有感悟,生活里很多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