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影像:是乐趣更是责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晓霞,武警河南总队政治部新闻工作站副站长、人民武警报特约记者,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武警部队和河南省大型摄影艺术展。1994年,其作品《小花》荣获河南省摄影艺术展二等奖;1998年,作品《兵贵神速》荣获河南省摄影艺术展一等奖;2004年,作品《裁判》参加纪念建国55周年全军摄影艺术展;2005年,作品《对弈》荣获全军摄影艺术展二等奖,并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她不仅是2006年河南省十大女杰之一,而且是中国武警“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唯一入选的女性。
  从事摄影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拍摄部队这个以男性为主体的题材,吴晓霞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呢?“三八”妇女节期间,笔者走访了这位武警部队的上校女记者。
  
  记录影像是一种兴趣
  
  吴晓霞生长在一个摄影世家,父亲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受家风影响很深的吴晓霞,自小就对摄影有着高度的敏感和悟性。
  为了提高摄影技术,吴晓霞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摄影沙龙。在这里,她的作品成了父亲、兄弟点评的对象。提高,就在这潜移默化中进行着。而后,她考入了美国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分院,订阅了《中国摄影》、《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补上了新闻基本功这一课,并很快崭露头角。为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她还拜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希望工程大使“大眼睛姑娘”的作者解海龙为师,在捕捉最佳瞬间的同时,用心去悟,在图片中渐渐地融入自己的感情。“摄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人生的意义是寻找快乐,而这种快乐我时常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找到。我想,我会继续寻找下去。”吴晓霞说。
  
  记录影像更是一种责任
  
  1987年,刚刚到武警部队工作不久的吴晓霞接到了一项任务——拍摄河南所有武警执勤点的资料反转片。这项工作一干就是一年,在这一年里,吴晓霞跑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雨雪纷飞,中州大地的座座警营都有她奔波的身影。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她差不多走了4个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程,用完了600多个胶卷,拍摄了2万余张照片。吴晓霞用自己的镜头,忠实地记录了战士们的可爱与忠诚。“和他们在一起,每时每刻都会被他们所感动,”吴晓霞说,“这一年的工作决定了我一生的选择——做摄影,记录武警官兵的工作、生活和情感,将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影像传播出去。”
  2006年5月24日,邓州市20多名小学生被一名歹徒劫持。当时歹徒右手持刀,浑身绑满随时可能引爆的炸药。情况紧急,上级指示:派一名狙击手将歹徒一枪击毙,即使不能一枪击毙,只要打响一枪,所有特警都要往前冲。为了拍到更好的照片,吴晓霞就趴在这名优秀的狙击手旁边。狙击手打得很准,虽然没有击中头部,但一枪击中歹徒拿刀的手腕,枪声一响,她也跟着狙击手冲了上去。回忆起当时的全过程,吴晓霞感慨良多:“现在想想,真是很后怕,炸药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可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就像狙击手要击中目标一样,记录影像——这就是我的责任。”
  
  独特视角捕捉精彩瞬间
  
  拍部队这个以男性为主的群体,要表现男性的阳刚之美,在别人可能更多关注动态美时,吴晓霞则更多地去捕捉从动到静的一种过程,发现细节,捕捉男人们的一颦一笑。“用感性的方式记录男人的性感,用女性的敏锐捕捉战士们的细节”,吴晓霞透露了自己的摄影心得,“这就像女人可能容易忽略自己的美丽一样,第三只眼睛看到的世界,可能更精彩。”
  然而,并不是每个能发现男性美的摄影记者都能拍好军事题材照片的。从作战处到侦察处,从全国武警部队唯一女作战参谋到全国武警部队唯一女情报参谋,在作战部门工作十几年的经历,使吴晓霞具有了对军事题材作品敏锐的观察力。她拍摄的《观棋不语》、《分享》、《不公平的裁判》组照再现了官兵与警犬之间亲密无间的深厚情谊。军事摄影家骆飞在全军摄影颁奖大会上点评时说道:“吴晓霞的作品视角独特,感情细腻,耐人寻味。”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是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拍摄目标,吴晓霞力求与摄影对象“零距离”接近。
  2003年10月,连日暴雨造成黄河兰考段内堤多处决口,5万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当时,吴晓霞正在休假,她二话没说,主动提出要到前线。坐在疾驰的冲锋舟上,她紧握相机,抓拍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危险与激情同在。一次,她在抓拍战士转移一位80多岁老大娘的镜头时,险些被洪水卷走。
  2005年5月至9月,建国以来我国最大规模的反恐军事演习在北京某训练基地举行。由于演习密级高,吴晓霞有幸作为唯一的摄影记者参与了全过程。为记录好这光辉灿烂的一页,整个演习过程她都与特战队员一起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有时为拍好一个动作,她一次次趴在地上仰拍、又一次次登上高处俯拍……整整5个月,她无暇回家看望年幼的儿子,面部皮肤被严重晒伤。这次活动她拍摄了上万张照片,让一些摄影大家为之叹服。为此,武警部队特意为她出版了《着眼新的使命,锻造反恐精兵》摄影作品集,褒奖这位“拼命三郎”。
  “距离不仅存在于表面,最大的距离在人与人的心之间。”这是吴晓霞在拍摄人物照片中的体会。2006年3月,武警鹤壁市支队班长李飞冰河救人的事迹被媒体披露。为了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吴晓霞先后用20多天时间采访了英雄本人、英雄的战友及英雄的亲人,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拍摄了英雄服务人民、英雄荣归故里等30多幅图片。
  这就是吴晓霞——她跑遍了武警驻河南部队所有的哨所,她的镜头,忠实地、敏锐地记录着武警官兵壮歌前行中的动人瞬间!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在全球信息化,我国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提高媒介资源的利用效果,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国计民生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信息环境,成为信息传播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四级办”电视还是“二级办”电视,则是这一课题在电视媒介方向的具体延伸。    问题的背景及现状    1983年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混合覆盖”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我国广电事
期刊
时事新闻是读者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地市级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面对各类媒体的强势挤压和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改进时事新闻版的报道内容和版面编排形式,把时事新闻烹饪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餐”,笔者认为,时事编辑应在抓住热点、铺好基点、形成亮点上下工夫。    抓住热点,让时事新闻版面香气扑鼻    热点新闻往往都具有爆发性强、传播速度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点,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的鄢陵县,广播的听众大量在农村,对农节目是鄢陵县广播电台的长寿节目和主要宣传阵地。那么,对农广播节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提高对农广播节目的认识、转变观念    广播作为上连党中央下牵老百姓的主流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办好对农节目,守住对农宣传
期刊
鲁迅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及其深邃复杂的思想历来是人们关注、研究的热点,但其在创办杂志、期刊编辑方面的巨大贡献却不大被人所关注。事实上,鲁迅的一生与期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把创办、编辑文艺期刊作为抨击社会现实、启蒙国民思想、培养文艺新人,推动中国新文艺发展的最佳选择。他后半生的大量精力都投入到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亲自创办、编辑十几种期刊,其中最有名的有《莽原》、《语丝》、《奔流》、《文艺研究》、《萌芽》
期刊
“钢城公路通八方,千家万户奔小康百业兴旺人欢笑,大把钞票兜里装”这是舞钢市实现“村村通”后,在群众中传诵的顺口溜这里边包含有对舞钢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局局长梁佑臣的感激之情  近几年,舞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路建设,特别是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事来抓,从而促进了全市公路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英明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梁佑臣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协作
期刊
什么是话语权    生活在开放时代的人们看到这个问题也许会感到奇怪,难道有谁把我们的嘴封起来不让我们说话吗?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此,关键是你可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和什么人、如何去说话,还有你说的话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很多方面,不同的人说的话可以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人和人之间在生理“音量”方面,虽有差异,但毕竟不大;但是人们在社会话语的表达“音量”方面,却往往有天壤之别。有的人,一句话便可地动山
期刊
舞钢市商务局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中,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3年的任务,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表彰知情人都知道,在这荣誉的背后,局长郭德泉为了“工程”的实施,为了千家万户的实惠,倾注了多少心血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举措,和农村“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科技医疗文化三下乡”活动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是富民惠农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
期刊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刊“理论版”終于和大家见面了。  这是去年年末编辑部酝酿改版的一个结果,是几年来,针对读者的需求、变化,不断摸索、调整办刊思路的一个结果。  《新闻爱好者》虽然是一份专业性很强、读者面较窄的小刊物,但创刊二十多年来却始终有一批忠实的读者阅读它、关心它、推广它。这使我非常感动,我经常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怎样使花钱订阅本刊的朋友们更多地从这里得到些什么。  虽然同是“新闻爱好者”
期刊
河南武陟县城东南十多公里的黄河边上,有一座始建于清雍正二年的规模宏大的嘉应观。康熙年间和雍正初年这一带曾数次决口,以后塞决筑堤取得成效,遂建立庙宇,雍正皇帝曾在这里祭祀黄河河神,并在嘉应观东院设置河道衙署,是当时清廷治理黄河的指挥中心,在西院设置道台衙署,是地方管理河务的机构。笔者在嘉应观中参观,特别惊奇和感动的不是那酷似皇冠的御碑亭,也不是红墙碧瓦仿故宫太和殿样式的建筑物及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之前,全国的形势可以说是百业兴隆,国泰民安。  走上记者岗位之后,为了开阔视野,体验各地风情,我曾到三晋大地、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小兴安岭采访,与当地的护林人、伐木工人、牧民促膝攀谈。那些日子里的采访见闻,就仿佛一幅幅风格迥异的风景画,镌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1963年秋季的一天,我与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莎荫一道,从太原出发,来到辽阔富饶的晋南平原。在闻喜县东镇公社,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