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时候,有两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我问: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什么?一个家长说,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
听了这些回答,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说:是呀,你们的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下心来,并且能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记住很多细节,这是非常可贵的现象呀。
可家长们更急了:孩子不学习学校的功课怎么行呢?不系统地掌握知识,上不了大学。什么都信马由缰,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有的家长过去没有上成大学,现在感到很吃亏,觉得生活的路子特别窄,因此无论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有的家长说,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电视节目,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歌星、影星、球星,当时自己只愿意学习,所以上学还比较顺利,成绩也不错;但是现在孩子的生活太丰富了,做航模、玩游戏,还有追什么球星、歌星,一天到晚被别人牵着鼻子转,看着真让人着急又心疼,但又没办法。
当然,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头脑也不是水缸,家长只管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面倒。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头脑来观察、思考和吸收,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必须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孩子是通过尝试
错误来学习的,他们会摸索,会迷惑,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但这就是孩子,家长是急不得的。
学校的学习的确很重要,而且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课,如何引导孩子对文化课学习感兴趣呢?我给这两位家长提了四点建议。
1. 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娘胎里去,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的归因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吗?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古老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 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爱看童话的孩子,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的大门。由于孩子以最基本的兴趣作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的身体发育,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及安全监护,等等。
许多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信息传递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够受到系统、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传统的、面孔呆板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合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进步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