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钳工实训教学在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中是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工种之一,该门实训课程教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专业技能。如何使得学生能在枯燥的钳工实训课程中掌握技能并学到东西,是实训指导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积极性 教学的趣味性 实践应用
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社会对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生源情况的问题、招生情况的不规范,造成中职生的学习状况越来越差,特别是在课堂上,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是逐渐减弱。这些种种因素致使如今钳工实训的开展过程中,常常得不到设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课程安排较为笼统和枯燥,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生的心态及学情等。因此,我们当务之急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实训模式以提高学生对钳工实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安排趣味性强的实训内容
根据学生对以往的钳工实训课程内容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厌学的情况,笔者认为该门实训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是否能创造出一种又适合培养学生技能又能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办法。为此,设计钳工实训教学计划及内容的安排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对传统的实训内容进行调整和变换。特别的,对于课本中给出的中规中矩的实训方案,要加以改变。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加工四方体、锉配凹凸体、锯削练习等较枯燥的基础练习学生尤其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乱做或者不做。反而在加工五角星、錾口锥子等趣味性较强技能训练中工件完成率好高,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要把那些耗时长,学生不感兴趣的实训内容变换成用时短、效果佳、出品快的工艺品。由此我们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得出一个经验,抛开照本宣张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书本中的训练内容贯穿于趣味性较强的工艺品中,反而更能达到原本的实训效果和实训目标。
二、以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
通常我们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时,习惯于“教师讲授理论—示范教学—学生练习—总结”这种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常常会造成学生面对这种一成不变的课堂表现出厌倦。通过多次以比赛形式进行实训任务的教学模式经验,我们得出,在钳工实训教学中,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实训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以比赛形式开展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准备一到三种实训方案以供学生选择,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比赛”及比赛后的活动总结,可以在实训课前安排好学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量具、夹具。提前将规定好所供选择方案的图纸粘贴在黑板或多媒体屏幕上,并快速在实训过程中对钳工的基本操作先做出示范(这一步应尽量避免灌输太多的繁杂的理论知识,以免造成学生一开始就出现“疲倦”的情况),然后再让钳工实训学生代表根据物体加工的要求并模仿教师的示范内容。紧接着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组,将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均衡的分组,即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进行组合,然后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一般采用4人一组,小组之间比赛)。每阶段比赛后的“战利品”可通过班费来购买,奖品可以是洗衣粉,洗发水等学生的生活用品,并进行打分评比来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比赛过程中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授课教师要耐心加以指导,直到学生把错误纠正过来,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
进行实训教学时,我们认为很多时候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对教学造成干扰的往往是一些纪律较差的后进生。但是我们教师必须明白不是后进生想做后进生,而是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存在感而只能通过捣乱来打发烦躁的课堂。尤其这类学生开始真正练习钳工基本技能时,由于缺乏学习耐心、自觉性,在遇到强度大、效率低、进度慢、体能消耗大的问题时。学生尤其后进生会感到很疲劳,自信心不足,挫败感很强以致产生放弃的心理。甚至有的后进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自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从实训授课开始便花更多时间去关注和引导这类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并使他们在每一次的实训课上不断的找到“安全感”和“存在感”。比如锉削一个平面,要求平面度误差在0.04mm时,要求学生要反复练习操作,耐心测量。常常面对这类需要耐心的实训课程时,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一上午也锉不好一个面,很多后进生出现半途而废是必然的。这时我们就应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他。首先要树立榜样,找一个表现好的学生的工件进行展示和点评。使学生感到操作不难,有同学可以做到自己也可以做到,从而提高信心。但有的能力实在差或者由于身体原因完成不了的,可以安排做得快的好的同学去主动帮助他完成。如果实训教师有空的话也可以帮助他,尽量使所用同学尤其后进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不仅仅是我们师德师风的表现。同时也利于我们课堂管理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实训结束后工件的归属
以往的教学实训后,学生做好的工件一般教师给出评价后,放在实训室存档或重复利用。这种方式虽然能给实训教学节省成本,但是会造成学生们有种做完就扔掉的错觉,另外对自己作品的期望值也会有所减少。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成就感,同时也能使得学生家长对他们在校学习方式有直观的了解,可以把学生们自己做好的工件交给学生自己,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兴趣就更浓。或者可以在实训室里设立一些摆台,专门摆放一些完成得较优秀的作品,这样可以给后面班学生展示前一个班的这类作品,来激发了后面学生的积极性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们甚至发现有的班学生在加工完锤子后,为了防止生锈,增加美感买了一桶油漆对工件打漆。之后不仅工件不离身,连睡觉都放在枕头下防止被盗。回家他们拿给家长看,家长也非常开心。学生的成就感在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表现得强了对今后的学习也就更加有信心了。
五、结束语
总之,一切的想法都是为了能使得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多学到一点专业基础技能,去除现有课堂理论教学厌烦的心理。不断尝试,达到不同时期,不同学生都能在这种相对枯燥的课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聂广林、胡胜 《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 重庆大学出版社
[2]姜波 钳工工艺学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积极性 教学的趣味性 实践应用
现代社会中,职业教育在社会教育中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社会对技术水平要求的提高、生源情况的问题、招生情况的不规范,造成中职生的学习状况越来越差,特别是在课堂上,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是逐渐减弱。这些种种因素致使如今钳工实训的开展过程中,常常得不到设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课程安排较为笼统和枯燥,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生的心态及学情等。因此,我们当务之急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实训模式以提高学生对钳工实训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钳工实训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安排趣味性强的实训内容
根据学生对以往的钳工实训课程内容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厌学的情况,笔者认为该门实训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是否能创造出一种又适合培养学生技能又能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办法。为此,设计钳工实训教学计划及内容的安排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对传统的实训内容进行调整和变换。特别的,对于课本中给出的中规中矩的实训方案,要加以改变。在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加工四方体、锉配凹凸体、锯削练习等较枯燥的基础练习学生尤其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乱做或者不做。反而在加工五角星、錾口锥子等趣味性较强技能训练中工件完成率好高,效果很好。所以我们要把那些耗时长,学生不感兴趣的实训内容变换成用时短、效果佳、出品快的工艺品。由此我们在钳工实训教学中得出一个经验,抛开照本宣张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书本中的训练内容贯穿于趣味性较强的工艺品中,反而更能达到原本的实训效果和实训目标。
二、以比赛的形式完成任务
通常我们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时,习惯于“教师讲授理论—示范教学—学生练习—总结”这种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形式,常常会造成学生面对这种一成不变的课堂表现出厌倦。通过多次以比赛形式进行实训任务的教学模式经验,我们得出,在钳工实训教学中,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实训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以比赛形式开展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准备一到三种实训方案以供学生选择,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比赛”及比赛后的活动总结,可以在实训课前安排好学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量具、夹具。提前将规定好所供选择方案的图纸粘贴在黑板或多媒体屏幕上,并快速在实训过程中对钳工的基本操作先做出示范(这一步应尽量避免灌输太多的繁杂的理论知识,以免造成学生一开始就出现“疲倦”的情况),然后再让钳工实训学生代表根据物体加工的要求并模仿教师的示范内容。紧接着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组,将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均衡的分组,即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进行组合,然后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一般采用4人一组,小组之间比赛)。每阶段比赛后的“战利品”可通过班费来购买,奖品可以是洗衣粉,洗发水等学生的生活用品,并进行打分评比来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比赛过程中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授课教师要耐心加以指导,直到学生把错误纠正过来,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提高后进生的积极性
进行实训教学时,我们认为很多时候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对教学造成干扰的往往是一些纪律较差的后进生。但是我们教师必须明白不是后进生想做后进生,而是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存在感而只能通过捣乱来打发烦躁的课堂。尤其这类学生开始真正练习钳工基本技能时,由于缺乏学习耐心、自觉性,在遇到强度大、效率低、进度慢、体能消耗大的问题时。学生尤其后进生会感到很疲劳,自信心不足,挫败感很强以致产生放弃的心理。甚至有的后进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自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应该从实训授课开始便花更多时间去关注和引导这类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并使他们在每一次的实训课上不断的找到“安全感”和“存在感”。比如锉削一个平面,要求平面度误差在0.04mm时,要求学生要反复练习操作,耐心测量。常常面对这类需要耐心的实训课程时,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一上午也锉不好一个面,很多后进生出现半途而废是必然的。这时我们就应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他。首先要树立榜样,找一个表现好的学生的工件进行展示和点评。使学生感到操作不难,有同学可以做到自己也可以做到,从而提高信心。但有的能力实在差或者由于身体原因完成不了的,可以安排做得快的好的同学去主动帮助他完成。如果实训教师有空的话也可以帮助他,尽量使所用同学尤其后进生都能完成实训任务。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不仅仅是我们师德师风的表现。同时也利于我们课堂管理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实训结束后工件的归属
以往的教学实训后,学生做好的工件一般教师给出评价后,放在实训室存档或重复利用。这种方式虽然能给实训教学节省成本,但是会造成学生们有种做完就扔掉的错觉,另外对自己作品的期望值也会有所减少。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成就感,同时也能使得学生家长对他们在校学习方式有直观的了解,可以把学生们自己做好的工件交给学生自己,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兴趣就更浓。或者可以在实训室里设立一些摆台,专门摆放一些完成得较优秀的作品,这样可以给后面班学生展示前一个班的这类作品,来激发了后面学生的积极性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们甚至发现有的班学生在加工完锤子后,为了防止生锈,增加美感买了一桶油漆对工件打漆。之后不仅工件不离身,连睡觉都放在枕头下防止被盗。回家他们拿给家长看,家长也非常开心。学生的成就感在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表现得强了对今后的学习也就更加有信心了。
五、结束语
总之,一切的想法都是为了能使得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多学到一点专业基础技能,去除现有课堂理论教学厌烦的心理。不断尝试,达到不同时期,不同学生都能在这种相对枯燥的课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聂广林、胡胜 《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 重庆大学出版社
[2]姜波 钳工工艺学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