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肩负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其法律意识的提高应该高度重视。然而,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法律认知模糊、权利义务意识缺失、行为后果意识淡薄的现象,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亟待提高。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探索其法律意识的培养机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要发挥社会法制环境的引导作用,加强全社会普法知识宣传和法治教育,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法律意识;权利义务;法治教育
  我国著名的法理学家张文显先生认为:“意识是人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法意识是与群体或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相联的、人们关于法现象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法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法现象的特殊组成部分”。[1]从法学家及法学理论界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可以将法律意识归结为: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信仰、法律心理等客体的具体反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概括为:大学生对法的现象、法的心理、法的认知和情感、法律信仰、法律观念等因素的内心体会。只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树立起法律权威,才能够自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用法律去评价社会现象或个体行为以及运用合法的方式去实践。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更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其塑造成知法、懂法、守法和自觉维护法律的公民,才能实现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法律认知模糊
  在河南科技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69.57%的大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部分了解;而对于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仅有50%的大学生基本了解,但内容并不全面;当问到 “对于已年满l8周岁的大学生是否是完全民事主体”这一问题时,只有30.43%的大学生认为是完全民事主体,有13.04%的大学生认为不是,还有56.53%的大学生说不清;而对于程序法,大部分学生直接不了解。此外,对于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仍有65.22%的大学生不了解。[2]知法才能守法,法律认知是守法的基础,法律认知的模糊,是当前很多大学生行为失范重要原因。
  (二)权利义务意識淡薄
  《中国青年研究》对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甚至6.8%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个别大学生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面对社会不公甚至会采用犯罪手段解决问题。[3] 在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项调查中,表示“完全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的大学生只有2.17%。一些大学生强烈要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却消极回避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责任,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有很多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合法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懂也不会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三)行为后果意识缺失
  近几年,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也表明: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4]这些现象与缺乏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淡薄密切相关。由于法律知识水平偏低,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不清,对违法与犯罪的界定模糊,有的把犯罪行为当成是违法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提升大学生法律观念、强化其法律意识任重而道远。
  (一)加快国家法制建设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加快国家法制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2016年1 月7 日,教育部印发《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一系列举措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视。
  (二)加强普法教育宣传
  普法教育宣传弥补了大学法律基础教育的薄弱,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宪法日的确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以普法宣传教育为契机,大力推动普法知识进校园活动,可以拓宽大学生了解法律的渠道,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5]
  (三)加强高校的法治教育
  目前,对高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只有大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理论性强而操作性不足,加上课时安排的限制,学习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在基础法律课之外开发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课程,补充高校法律基础教育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是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是在法律基础课之外增加法律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从业的需要自选学习;二是开设法律知识讲座等,让学生对于“应知”和“想知”的法律知识有系统了解;三是开设法律咨询室,给予学生专业的法律指导,满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法律咨询需求。另外,法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多的体现灵活性、多样性以及实用性;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学习先进的授课经验,丰富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的一般理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233.
  [2]何海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养成机制[J].河南教育(高教),20l3,(12).
  [3]王苏敏.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l3,(11).
其他文献
对健康人来说,机体在餐后会自然地放慢血液吸收糖分的速度。但近来发现,如果连续两周大量摄入甜味剂,就会使控制糖分吸收的能力大大降低,长此以往易患上2型糖尿病。
摘 要:伴随网络的普及,网络舆论在监督案件审判,树立司法权威,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推动普法宣传等方面起到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与审判公正之间产生了诸多冲突,这既是网络舆论监督与审判公正的冲突,也是公民在构建道德体系与法律体系的意识冲突,如何避免名为舆论监督,实为干扰审判公正的行为,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刑事审判角度切入,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网络舆论;刑事审判;公平正义  一、网络舆论与审判公正的内
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市场进一步融入到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及反垄断的法制环境也发生相应改变.我国必须在WTO的法律框架下,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的反垄断法规则,
近日,海参因被“热死”而上了热搜,让不少喜欢海参的人担心海参会不会因此大涨价。作为最受欢迎的滋补食品之一,海参确实具有很多的保健功效,但是你知道海参怎样吃才最营养吗
摘 要:食品安全关乎个体生命健康和公共秩序稳定,多维度规制尤为必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重典治乱世才能扭转现状。《食品安全法》所确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白玉微瑕,必须进一步明晰构成要件,确立赔偿金浮动机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关键词:食品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保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综观我国调整和规范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可谓诸多,然而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修改后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灵川县检察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认真履行羁押必要性审查职责,一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检察机关建
摘 要:本文首先讨论了微商的概念及其发展,然后论述了随着微商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来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微商;法律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网络及信息的普及,传统的销售模式正在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体经营到平台电子商务,人们在享受消费便捷的同时,也得到了真实的实惠。而随着社交软件的普及,传统的交流方式也在受到冲击。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
刚过40岁的周女士是超市配货员,近一年反复右足跟下疼痛,久站和行走后频发,休息后减轻,怀疑跟骨长了骨刺,到医院就诊,经临床查体,压痛点局限于跖腱膜附着处,影像学检查未见跟骨骨质增
(1.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2.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摘 要:近几年,明星容留他人吸毒的案件屡屡被媒体曝光,由于毒品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必须严厉打击毒品型犯罪。本文以明星容留他人吸毒案例进行分析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疑难点。  关键词:容留他人吸毒罪;容留空间;容留对象  一、案情回顾  案例一:2014年3月17日,著名歌手李某伙同另外6人,在北京朝阳区三里屯
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以无形资产做担保在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仍然是很困难的。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