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亲身经历了全州范围内的一次重大教学改革——分层走班制教学。“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将同一年级3至5个班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按各个学科的成绩情况分成A、B、C三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使得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保证学生在一个较适合自己的层面学习。这种做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通过一年的实践,各个层次的学生确实在学习成绩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走班教学涉及的师生和科目较多,操作有一定难度,同时也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对课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作业的辅导带来很大困难。
2013年,当我第一次接手补习班的教学工作时,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全班41名同学,数学成绩参差不齐,高考最高分106分,最低分9分。如何让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分呢?我想到了可以借鉴“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方法,来个“班内分层教学”。也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我采用以下做法。
一、学生层次化
开学第一周,我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高考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14人)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14人)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13人)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排座位时,让A层同学坐在中间,其它层的同学坐在四周便于沟通交流。学生的层次也随时变动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C层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就把C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C层。同样,A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层,B层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A层。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例如,在一轮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要求A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首先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
四、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复习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基础自测),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针对训练),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巩固提升)各半。
五、课外辅导层次化
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外辅导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每天的辅导课上,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开展一些解题技巧讲座等等。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从一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层教学确实有很多优越性。
第一,学生的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压力也不够大,学习过程比较轻松,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明显提高。
第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课后进行辅导及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
第三,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这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大有好处。
第四,从教学效果来看,分层教学的教学进度要比用传统教学法快,而高考成绩却有很大提高。与上一年比较,平均分提高了19分,及格率提高了7.5%。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同一教学内容,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对教师提高了要求。但是,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进取的过程,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把班内分层教学搞得更完善,更高效,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尽我们的一份力。
2013年,当我第一次接手补习班的教学工作时,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全班41名同学,数学成绩参差不齐,高考最高分106分,最低分9分。如何让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分呢?我想到了可以借鉴“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方法,来个“班内分层教学”。也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我采用以下做法。
一、学生层次化
开学第一周,我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高考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14人)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14人)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13人)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知识,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排座位时,让A层同学坐在中间,其它层的同学坐在四周便于沟通交流。学生的层次也随时变动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C层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就把C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C层。同样,A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层,B层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A层。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例如,在一轮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要求A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首先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
四、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复习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基础自测),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针对训练),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巩固提升)各半。
五、课外辅导层次化
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课外辅导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每天的辅导课上,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开展一些解题技巧讲座等等。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从一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层教学确实有很多优越性。
第一,学生的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压力也不够大,学习过程比较轻松,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明显提高。
第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课后进行辅导及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
第三,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这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大有好处。
第四,从教学效果来看,分层教学的教学进度要比用传统教学法快,而高考成绩却有很大提高。与上一年比较,平均分提高了19分,及格率提高了7.5%。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同一教学内容,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对教师提高了要求。但是,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进取的过程,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把班内分层教学搞得更完善,更高效,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尽我们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