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维稳机制的建设与创新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集中显现。究其原因,既与某些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强有关,又与当前社会维稳机制建设滞后有关。完善维稳领导机制、利益诉求机制、社会流动管理服务机制、公共安全监管机制是加强社会维稳机制建设与创新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社会维稳 机制 创新 路径
  社会维稳机制建设现状及成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复杂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导致了利益格局的失衡,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深,社保、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缺位,社会矛盾纷繁缠绕,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时有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维持社会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心愿。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加强社会维稳机制的建设与创新。近一段时期以来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激发社会冲突的“高危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群众上访事件不断增加,社会稳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细究这些不稳定、不和谐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长期以来社会维稳机制建设与创新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地方政府领导缺乏维稳责任意识。一般来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维稳工作的重视,“稳定压倒一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各地也相继出台、完善了一系列维护当地社会稳定的政策、方案。但是在具体的履行过程中,受个人认识程度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影响,有少数地方领导没有把维稳工作落到实处,对社会管理与服务中暴露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去分析研究,寻找对策,积极主动应对新挑战;在工作中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而忽略了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公共利益,往往导致社会矛盾或问题爆发时才“临时抱佛脚”,使维稳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近年来,国内一些“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往往就是由于当地主要领导或相关部门不重视、不作为而导致的。
  现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维稳责权关系划分不明确。长期以来,在我国党政系统之内,政法、信访、安监等部门都负有维稳职能,社会维稳任务交叉,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由于缺少一个相互沟通协调、统一指挥的机构,难以形成维稳合力。再加上专司维稳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常常是同级行政单位,没有划清维稳的责权关系,难以形成考核约束机制,维稳工作的效果难以保证。社会稳定情势、稳定的长效性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在面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的现实情况下,难以及时作出反应,对这些事件进行果断处置,及时掌控全局。因此,不理清现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在维稳工作上的责权关系,不赋予维稳专门部门适当的行政考核权力,这种维稳不力的状况就不会得到根本的扭转。
  维稳手段单一化导致矛盾升级、激发。在政府层面,由于长期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一味地依赖强力手段维稳已成为某些基层部门和领导的惯性思维,尤其是近年来涉及到环境污染、征地搬迁等关系到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体切身利益时,往往忽视当事人切身利益,遇到搬迁户抵触,则采取强力手段,这样常常导致本已紧张的关系进一步升级,演化成更大的恶性群体性事件,其结果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恶化了干群关系,而且也十分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一个地方的快速发展。
  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建设缺位。现代社会,信息的扩散速度也越来越快,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对维稳的反应速度挑战更大。因此,及时建立预警机制,成为信息社会中快速维稳,应对突发事件的必然选择。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受限于财力薄弱,导致预警机制建设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硬件建设和人员配置、指挥协调方面难以得到充分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保障,预警机制建设往往陷于形式或者“花架子”,当有突发事件或者群体性事件爆发时,就无法对社会矛盾的爆发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及时处控,造成无可挽回的恶性后果。
  社会维稳机制建设与创新的路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包容性发展,如期顺利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强与现阶段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维稳机制建设,加快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通过完善机制把社会维稳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完善的领导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前提。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维稳就是维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局意识,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加强维稳领导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工作格局。
  要实行分管领导包片包居、相关职能部门包贯彻落实,实现维稳工作“一竿子插到底”。要强化督查考核,细化维稳任务,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对发生了社会群体性事件或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地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不仅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还要倒查事发部门和地区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一查到底,敢于斗硬。要加大对信访事件的监管力度,对于在信访工作中不履职、不到位、拖拉敷衍,从而造成矛盾升级或群体性事件的相关人员,要按照有关法律和党内纪律追究其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维稳责任感和积极性,努力实现维稳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公平合理的利益诉求机制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现阶段,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部分是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以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利益为主。要实现社会稳定,就要围绕公平合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实现各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通过利益表达来推动社会利益的相对均衡。为此,就要通过建立听证会、邀请民意代表参加决策等形式,拓展利益诉求平台,多方听取社会各界群众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操作性,使各项决策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拓展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渠道,通过第三方组织来沟通协调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有序参政议政,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在政府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政府决策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要畅通信访渠道,政府信访部门和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引导群众有序合法信访,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实现信访分流,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最大可能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要继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提高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透明度,扩大群众参与面,让群众自身参与并维护自身利益。
  规范有序的社会流动管理服务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水平的提高,城乡经济飞速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同时,这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建立规范有序的社会流动管理与服务机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一项迫在眉睫必须抓紧落实的工作与任务。
  要充分发挥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职能,加快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改革,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在人口政策和管理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城乡居民规范有序流动。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将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范围,真心实意为他们提供必需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对其进行属地有效管理,切实消除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安全隐患。要加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治理,加大对外来人口情况的排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最大程度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维护治安重点区域社会稳定,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周密有力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突发事件、公共事故已成为维稳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必须建立周密有力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切实保障。要狠抓重点行业、重点社会部位的日常安全监管,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建筑、化学、运输等安全事故高发、易发行业加强监管,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切实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要建立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提早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优化应急流程,提高预警反应水平,及早发现苗头、化解矛盾、妥善处置,在各级政府辖区范围内尽快形成指挥有力、反应迅速、运转周密、处置得当的安全应急体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在人口集中场所和重点场所开展安全宣传,使得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观念中去,引导群众踊跃参与安全监管,不留死角,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监督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安全、稳定、有序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大环境。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陈楠
其他文献
中世纪英格兰的城市与农村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早期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农村,城市中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也大多需要农村供给,城市无法脱离农村而单独存在;但在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
胰腺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导致胰腺损伤修复的重要病理过程,胰腺纤维化与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诊断胰腺纤维化,并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对减缓病情、改善
从2017年开始,线下传统渠道的客流量下降明显,成交率进一步放缓。那么,客流都去哪里了?有的人简单地说是转到了线上。但数据显示,天猫、淘宝和京东的红利都在减,那么,真正的
病例女,18月龄,主因头部摔伤2周入院。2周前,患儿不慎从床上坠地,伤后无昏迷、呕吐、抽搐,遂予以观察。头部CT检查:右颞部硬膜外血肿,右颞、顶部及右眶周软组织肿胀,以右颞区
病例男,62岁。因“反复胸部疼痛1月伴双下肢麻木、站立不稳10天”入院。胸椎CT平扫:T7右侧附件及右侧第7后肋骨质破坏,破坏区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部分突入椎管,压迫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城乡空间关系理论丰富而系统,且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空间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文章阐述
【摘要】文化可以提供重要的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并形塑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现代增长和制度变迁是多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具有根源性影响的却是文化。欧洲中心论是西方学者长期以来在现代化问题上的核心论调,中国的发展给这一论调带来了严重挑战。因为中国的发展并不符合西方的常规路径,特别是中国人有一套他们不熟悉的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而这种独特性根源于中国文化。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中国道路 文化维度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在改革中起步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一个新事物。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总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产业、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城市地区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地区。据统计,全球大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顾朝林、谭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工作作为重点,关于社会管理的内容中首次加入了"法治保障"的概念。文章通过对十八大中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布置进行法治逻辑的考量,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