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的选择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深的庭院,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妆容,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心里缓缓辗过。
     进宫有些时日了,却迟迟不见皇帝的踪影。珠钗玉饰金步摇,散落一地,铜镜前再也不是少女明丽的笑靥,一丝愁绪涌上眉间。
     迷茫的灯光下,一只单薄的幼蛾一头栽在作响的灯焰上,发出“噼里啪啦”的爆鸣声。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试图将蛾儿救出来。
     就在这时,传来和亲的消息。像春日里的第一声惊雷,在死寂的后宫炸开了。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间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烈焰吞噬了它粉嫩的外衣,却没有压垮它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让它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看着它越飞越远,飞出围墙,飞出重重封锁,飞向遥远的天地。
     这一夜,昭君无眠。
     她想到了宫廷的阴森,想到了和亲的艰险,还想到了异域的清冷,两国永久的安宁。宫廷的猜忌、冷落、倾轧、空虚像阴影般死死笼罩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之情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一幕幕,在昭君脑海里,频频跳动……
     天明时,有人奉旨來挑选宫女。一遍遍地述说着皇帝的封赏、嫁妆的豪华、国家的边患、战事的紧张。宫女们一个个双眉紧锁,一想到遥远的异域他邦,就舌底打战。官员失望了,哀叹着准备离去,却迎面遇上一位淡妆素衣少女,浅浅地笑着,一如当年的明丽……
     昭君出塞,留给后人一座青冢和无尽的遐思……
     可是,诗人们都错了。“分明怨恨曲中论”“公主琵琶幽怨多”,多情的诗人怜惜只身出塞的少女,却错解了昭君当年心灵的选择。
     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用心去生活,用心去选择,也能谱一曲美丽的生命之歌。
  【评点】
     本文情感真挚,富有韵味,除了语言清新,还能从历史材料中汲取智慧,以作者自己的思考去复刻昭君的情感世界。昭君的故事本身具有历史年代感,但作者细腻而传神的描写,使得那一夜的选择如在眼前,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写作功底。文章以四个并列短语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兼具细节描写的飞蛾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了下文昭君的选择。另外,文章多以短句为主,急切短促,切合了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其他文献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描写春天的不胜枚举,读着诗词,一不经意就走进了或美丽烂漫、或多感多愁的春天。   张炎眼里的春,分明是雪后梅花展露的笑靥:“融融向暖,笑尘世、万花犹冷。须酿成、一点春腴,暗香在鼎。”曾纡也不忘赶热闹,在繁盛的东苑梅林“靓妆微步,攀条弄粉,凌波遍寻青陌”,直惹得“暗香堕靥。更飘近、雾鬟蝉额”。   一向感伤的辛弃疾,透过美人头上的袅袅春幡,明知春已归来,内心的感觉中,却总有“无端
期刊
宋朝时,范尧夫任宰相期间,政务办得让皇帝满意,众朝臣也很少指责他的过失。他在待人方面更是游刃有余,从来不树任何政敌,总是用中庸之道来维系人际关系。   他被免去宰相之职后,大臣程颐来见他。两个人相谈多时,范尧夫便若有所思地说起当宰相时的事来,神情口吻像是很怀念当宰相时的风光。   程颐责怪他道:“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范尧夫“哦”了一声,似有不
期刊
【素材解读】   郝康与雷杰相约在零点37分的爱情故事,在春节期间,经由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着爱意、激荡着人心。不少人说《新闻联播》让人看哭了,有网友留言说:“愿你们彼此带着对方的爱,继续向前。”   一段不长的火车站台,见证了无数出发与到达、相逢和别离。对远行者来说,站台是通往前方的起点;对相守者来说,站台是离别后重聚的温馨港湾。对同为铁路职工的郝康与雷杰来说,更能
期刊
这是一支特殊的籃球队,队员最大的53岁,最小的14岁。两年前,16岁少年叶沙突发脑溢血去世,父母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眼角膜。叶沙生前喜欢篮球,5名受捐者便组成了一支“叶沙篮球队”,走进赛场,帮叶沙实现未完成的篮球梦。  【编辑解读】   你的生命,我帮你延续;我的梦想,你帮我实现。“叶沙篮球队”感人至深,让我们震撼的同时,也获得一场灵魂的洗礼。谢谢叶沙,是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奉
期刊
清平乐·春晚  【宋】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翻译】   春天想留也留不住,费尽了黄莺的口舌。满地的红花落瓣,就像宫中的锦缎被泥水玷污,那是昨夜南园里有一场风雨的缘故。   这歌女还是初抱琵琶,清晨时,她的思绪已远远地飞往天边。她不肯过画堂朱门的富贵生活,宁可化作春风中自由自在飞舞的杨花。 
期刊
【翻译】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对话。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
期刊
“20分钟骗走46个孩子”,即便是家长假扮的业余“人贩子”,得手率之高也足以令人咋舌,而就算沒有此次活动,“小孩子不禁骗”也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此前,一段热传的国外纪录片就实测显示,用冰淇淋诱拐儿童几乎百分之百会成功。低龄小朋友经不起诱惑、容易被拐骗,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水平决定的。很多时候,日常的“防拐防骗”教育收效甚微,恰恰也是根源于此。可纵使如此,也绝不意味着我们就无能为力
期刊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中,曾讲过一个小故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期刊
电视节目主持人董卿在开完《朗读者》研讨会后接受记者专访,谈到如何给自己的未来写一段卷首语,她说:“我留白吧,因为未来永远不可预知。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的话,可能比你写成的卷首语更精彩;如果你退缩的话,你写再多的卷首语也没有用。”寥寥数语道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给我们以启迪。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画面中留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曼妙的意境。那白看似虚无,但其艺术张力往
期刊
一所幼儿园举办的一场“不起眼”的活动,引发了一场舆论波澜。不到20分钟,有46名小朋友被骗出了幼儿园。从结果看,这次的演练活动称得上惊悚,46名小朋友就这样兴高采烈地跟着“人贩子”出走。相信很多人都会被这个结果惊到,从而坚定地认为,从小开始灌输防骗意识不应仅仅是一次活动,而更应该是一门必修课。   事实上,类似的戏码,一直在很多幼儿园上演,不仅幼儿园乐此不疲,很多家长也确切地相信,只有经过测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