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愁”字学宋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言志,词言愁。词是由各种各样的“愁”堆砌起来的。以“愁”为切入点和学习点,能直达词的内核。选修教材开放性很强,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选择和开发空间。选择写“愁”的经典单篇,可以举一反三;选择以“愁”为标准重组篇目,更贴近学生的理解实际;选择以“愁”为延伸内容,拓展空间可以大到无限。
  关键词: 李清照 《醉花阴》 愁
  在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学生在集中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唐诗宋词后,兴趣慢慢减弱,最后甚至发展到厌烦、恶心。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作品的美不言而喻。但在长时间地相对集中地欣赏了一个又一个美之后,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诗词本身有很多相通之处,在鉴赏了几十首诗之后,在学生兴趣逐渐减弱的情况下,怎样组织宋词的学习,就成了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参考书首页,编者就在《致教师》中建议教材首先定位为“选读”。笔者认为,选读不仅是选择阅读的篇目、阅读的内容,而且也要选择阅读的切入角度、阅读的方法。只有选对阅读的切入角度和方法,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从而领略诗词的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共选了32首词,其中表达离别之痛、相思之苦的10首,表达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有7首,表达思乡念国、忧时伤乱的8首,表达惜春伤春之愁的3首,还有1首表达的是弃妇之怨。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词是由各种各样的“愁”堆砌起来的。这就为我们解读词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研习角度,通过梳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从不一样的愁中读出共同的亮点,从同样的愁中读出不同的精彩,既能避免审美疲劳,又能把握解读词的共性的方法,真正体现选修的特点。
  每位词人的愁都不一样,每位词人怎样表现这种愁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位词人表现同样的素材可能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同。根据王荣生教授的理论,《唐诗宋词选读》应定位于“定篇”。我定下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透过“愁”字欣赏宋词别样的精彩。
  欣赏过程呈现:
  师:用词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心情。
  生:愁。
  师:愁是李清照词的基调。体会才女李清照是如何去表现愁的?
  生:薄雾浓云愁永昼,用薄雾浓云的环境衬托愁。
  师:愁永昼,永昼具体指多少时间?
  生1:昼指白天,应该是12小时。
  师:愁仅仅持续了12个小时吗?
  生2:24小时。下文半夜凉初透,说明半夜时也在愁。
  生3:黄昏时也在愁。东篱把酒黄昏后,是借酒消愁。
  师:24小时的相思就成就不朽,这是不是有些夸张?
  生4:可能1年,,也许好几年。“佳节又重阳”言外之意至少已经过1年的光阴。而且“又”字含一种厌恨和憎恶,因丈夫不在家,佳节来临反而引起憎厌之情。
  师:如此长久地相思。看来李清照从时间的长度上表现了愁之浓烈。(故意重读时间的长度五个字并板书)
  生:老师是不是暗示李清照还从空间的宽度上表现了愁?
  师:大家看是不是有空间上的变化哪?
  生1:有。薄雾浓云是室外景,玉枕纱厨是室内景。在室外是愁永昼,在室内半夜觉得凉初透,都是相思惹的祸。
  生2:瑞脑销金兽也是室内景。
  生3:还有东篱前,门帘内。东篱前把酒,西风吹来,门帘内的女人比黄花还瘦。
  师:看来空间变化还真不少。确实印证了同学们的猜想,李清照从空间的宽度上表现了愁的无处不在。
  师:刚才同学提到人似黄花瘦。实际上这里用了一种修辞——
  生齐答:比喻。
  师:这是一句很有名的比喻。比喻要有相似点才能作比,那么人和黄花有何相似点,竟让这一比喻千古流传?
  生1:女主人公因思夫憔悴不堪,黄花也给人憔悴的感觉,要不现在大家都称年老色衰的女人叫黄——脸婆。
  生2:黄花就是菊花,开在秋天,清冷寒瘦,和为夫消得人憔悴、形销骨立的女主人公相似。
  生3:菊花高洁淡雅,与词人性格志趣相近,这样比喻,显出词人的清高脱俗。
  生4:菊花开得很晚,不与百花同时开放,显得萧瑟孤寂,与李清照远离丈夫、孤单无依的处境相似。
  师:好的比喻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李清照都做到了。诗词用意象说话。在本词中,不仅黄花代表伤感,还有很多意象也传达出这种情绪。
  生纷纷作答: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黄昏、西风。
  师:当薄雾浓云出现时,大家猜女主人公在干什么?
  生齐答:愁永昼。
  师:这是哪种描写方法?
  生:神态描写。
  师:当瑞脑在金兽中慢慢消失的时候,女主人公在干什么?
  生:闷坐着,呆呆地看着。哎,这里也是神态描写。(学生们做恍然大悟状)
  师: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描写方法?
  生1:心理描写。佳节又重阳,是一种怨恨的心理。
  生2:半夜凉初透。凉也是心理感受。晚上凉气什么时候透进屋里都知道,我们好像也能看到女主人公一夜未眠、辗转反侧的样子。
  生3:动作描写。在东篱前把酒,借酒浇愁。
  师:东篱把酒黄昏后,“后”能否换成“时”?
  生1:不能。黄昏后指一段时间,黄昏时指一个具体的时间点。
  生2:只有把酒时间长,才有暗香盈袖的效果。这里也暗含了一种长久站立的形象描写在其中。
  师:坐不安、睡不宁、发呆、久久站立、喝酒浇愁,在不经意中,李清照用了很多的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了一位女子所受的相思之苦。
  师:不是每一首情歌都可以流行,不是每一首流行的情歌都可以不朽。回顾流行的情歌歌词,比较它们和本词的区别。
  生(兴奋地大呼小叫):你是我的心呀/你是我的肝儿/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死了都要爱/不哭到微笑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
  总结:流行歌曲直白露骨,没美感。李清照的词语言典雅精致,感情唯美,从环境烘托、时间长度、空间变化、意象传达、修辞、细节描写等各种角度出发,把一首相思之歌抒写得荡气回肠、淋漓尽致。   此课从“愁”字切入,让我们轻松领略到了词的形象美、技巧美和语言美。选修课程强调资料的可选择性。那么,按照这样的切入角度,我们怎么选择教材内容?首先,选择经典单篇,可以举一反三。单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选修教学的重点,吃透核心篇目,就可以融会贯通。“在选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鉴赏的“点”——以某一首诗或词为鉴赏的典型范例,力求从“一朵花”中窥知鉴赏“一世界”的奥秘。”①这首《醉花阴》就是一个“点”,“一朵花”,立足于此就可窥知所有相思词的奥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应“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选择经典,事半功倍。
  其次,选择重新组合,变换鉴赏角度。教材由专家编写,专题编排专业,对学生来说却有些深奥。比如“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这样的编排学生理解很困难。以“愁”为标准,把篇目打乱,重新组合,难度会大大降低。比如把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晏几道的《临江仙》重组,比较男女词人写相思的异同;把李璟的《浣溪沙》与贺铸的《横塘路》重组,体会相思背后的不同;把苏轼的《水龙吟》与秦观的《踏莎行》重组,比较同为被贬词写法的异同;把同是爱国词人的词重组;把不同时期的伤春词重组……同内容、同背景、同手法、同身份、同经历……按各种各样的标准对写“愁”词重组。“文本重组会突出鉴赏角度,进而突出选修学习重角度的特性。”但“重组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对选修教材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找出最佳的组合角度。”②把“愁”作为重组的标准,把握住了词的内核,既让重组教学变得简单易操作,又浅化了学习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理解实际。
  第三、选择拓展延伸,丰富学习资源。把教材之外的作品引入学习的范畴,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是拓展。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与《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都写相思之愁,同为前期作品,生可以根据对《醉花阴》的分析,分析二者异同。
  经过分析,学生们会发现在技巧上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一剪梅》也运用了环境烘托(残荷、秋天)、时间长度(白昼——夜晚)、空间宽度(室外——室内、兰舟——天上)、意象传达(归雁、月亮、西楼、落花、流水)、修辞(比喻借代)、细节描写(独上兰舟)来写愁。但《醉花阴》整体含蓄,而《一剪梅》上片含蓄,下片直接抒情。在语言上:《醉花阴》雅致,《一剪梅》雅致中有浅白如话的语言。在感情上:都很唯美,但《醉花阴》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一剪梅》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因为背景不同。一位作者,同样写相思,但技巧、语言、感情各方面都存在异同。更何况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愁。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的拓展空间可以大到无限。
  选修教材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它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择和开发空间。可是取舍时,就像面对着花样繁多的自助餐,有人狂取滥拿,有人茫然无从。以“愁”为切入点和学习点,无论是选择经典单篇,还是选择重组拓展,都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把握住了词的共性,而且提升了课堂实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愁”就像魔法棒把宋词的花园变得能大能小,花儿能多能少,再加以造型各异的组合变化,学生们在园中游赏还会感到厌倦吗?
  注释:
  ①仲玉梅.“花”间曼舞.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札记[J].中学语文教学,2009(7).
  ②蔡建明.不一样的“闲愁”.唐诗宋词选读.教法研究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2009(9).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魏晋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士人们向往自然、重视生命、展示个性,宽袍大袖与清谈作为当时的一种社会形式,反映出其对个体审美的一种要求,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观。  关键词: 魏晋士人 个体审美 宽衣大袖 清谈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政治、经济、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尤其是两汉以来的传统儒家思想,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自身的发展问题,其
摘 要: 徐志摩丰富的欧游经历和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展现了丰富的西方人形象。在20世纪初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徐志摩笔下的西方人形象表现出独特性和历史性。这些形象在诗人的笔下完成了对自我和他者的言说,是诗人集体想象和个人经验的总结,寄托了诗人的精神家园和救世理想。考察徐志摩笔下的西方人形象有助于我们厘清西方人形象的历史性表征,以及徐志摩对此的个体化言说,也可以就此更为深刻地理解徐
摘 要: 佤族民歌《波央贝腊嗲腊冬》唱出了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经过包装后变为《黑珍珠》,却成了一首爱情悲歌。经典的民族艺术被市场化改得面目全非。作者以此展开论述,认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民族艺术必须保留其精华,才能取得成功。  关键词: 佤族民歌《波央贝腊嗲腊冬》 《黑珍珠》 民族民间音乐 变 不变    民族民间音乐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与厚重的历史文化承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宿舍阵地的探讨和研究,在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设意义的背景下,分析了宿舍阵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宿舍教育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宿舍阵地 宿舍专职辅导员 宿舍文化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设的意义  《中
摘 要: 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要创造性地开展社团活动,切实助力高职学生的素质提高。  关键词: 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取决于从业者的素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
摘 要: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引领青年思想、凝聚青年才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积极能动性,尤其是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平台。但在新形势下,高校理论社团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发展中间存在着许多困境需要我们去面对。如何积极地促进理论社团的建设并引导其良性发展,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高校理论社团 现状与问题 发展思路  “青年者,国家之魂”。可
摘 要: 当今社会人们对音乐的认识产生了巨大偏差,尤其是很多学生认为只有流行歌曲才是音乐,对真正的高雅音乐一无所知,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课又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根本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为摆脱这种状况,作者在历史课上采用听、想、说、读、听、评六步教学法对历史知识和音乐欣赏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一些音乐欣赏的方法,开启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  关键词: 高雅音乐 欣赏能力 历史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全员育人的内涵,并分析了高校全员育人意识的现状,进而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相关情况提出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全员育人 育人机制    进入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招生规模的扩大,学分制的实施,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新形
摘要: 五代十国的南唐是一个短暂却充满魅力的王朝,冯延巳是这个王朝政坛与文坛的核心人物,他的一生,见证了南唐王朝的兴衰盛败。本文从冯延巳的生平际遇出发,借助他的诗词分析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与国家,得出结论:冯延巳并不是人臣中或狡诈谄媚、或抑郁愁苦的特例,他的成熟,是伴随着南唐王朝的发展而进行的,他只是众多被国家决定了命运又因其命运牵动着国家的文人中的一员。  关键词: 南唐文学 冯延巳
摘 要: 本文以对话的方式,以个案研究为基础,阐述、分析当前大学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一般原因,并从对问题的思考中提出应对当前问题学生的主要策略,着重强调对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关注及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关怀。  关键词: 特殊问题大学生 个案研究 教育转化实践  一、基本理念  笔者:X老师,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您可能会面对形形色色需要提供不同帮助的学生,这其中有一些行为表现异常的学生,您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