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是指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我们越来越觉得追求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认识规律,因此我们不应把教科书上的内容看成凝固不变的,应本着时代的需求,附着时代的节拍,应用教材,超越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思维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思想品德教材是以故事为基本线索,从故事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 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上好思想品 德课,就需要在掌握大纲要点和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变化,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强化感知,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从而使 学生悟出道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始终注意三点:一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建立在掌握大纲要点和教材重点的基础 上充分备课;二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体现德育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指导 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三是所创设的情境要适度,不能冲击正常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而兴趣的产生又来自于形式,几年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到,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在发挥着最佳的效应。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
(一)设计课堂提问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 务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精心、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适时适度地处理好教材,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師在备课时设计出让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能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方向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时,就会身临其境,真正使课堂成为发展思维、激发情感的自由王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要做 到以下几点: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2.设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 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富有启发性。
3.设计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观点 能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正向的心理效应,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就会出现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集幻灯、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集成在一起的信息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缩短了信息在大脑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这样就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创新教育。
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它是一种内在动力,在内部可促使认识升华成信念——对道德观点坚信不疑;在外部要转化为行动的中间环节——渴望行动的动力。教学中我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地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行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思品教学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创新教育呼唤德育创新,尤其是德育方法的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代同步发展。只要我们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充满学习的乐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主阵地的最优化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继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借鉴先进理念,为德育补充新的营养。“德育创新”的着眼点在于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为此,我们也要以创新精神来对待今天的德育。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小屯镇中心小学 辽宁辽阳)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我们越来越觉得追求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认识规律,因此我们不应把教科书上的内容看成凝固不变的,应本着时代的需求,附着时代的节拍,应用教材,超越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思维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思想品德教材是以故事为基本线索,从故事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 行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上好思想品 德课,就需要在掌握大纲要点和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变化,并让学生注意观察,强化感知,再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从而使 学生悟出道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始终注意三点:一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建立在掌握大纲要点和教材重点的基础 上充分备课;二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切实体现德育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指导 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三是所创设的情境要适度,不能冲击正常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而兴趣的产生又来自于形式,几年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到,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在发挥着最佳的效应。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新的知识。
(一)设计课堂提问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 务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精心、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适时适度地处理好教材,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師在备课时设计出让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欲,能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方向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时,就会身临其境,真正使课堂成为发展思维、激发情感的自由王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求得问题的答案,要做 到以下几点:
1.设计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性。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 提问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2.设计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提问, 一定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富有启发性。
3.设计课堂提问要加强针对性。 针对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观点 能渗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正向的心理效应,提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就会出现人人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集幻灯、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于一体,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色彩等多种信息进行优化组合。集成在一起的信息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缩短了信息在大脑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这样就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创新教育。
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施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它是一种内在动力,在内部可促使认识升华成信念——对道德观点坚信不疑;在外部要转化为行动的中间环节——渴望行动的动力。教学中我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地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行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思品教学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创新教育呼唤德育创新,尤其是德育方法的创新,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代同步发展。只要我们结合教材实际,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充满学习的乐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主阵地的最优化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继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借鉴先进理念,为德育补充新的营养。“德育创新”的着眼点在于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为此,我们也要以创新精神来对待今天的德育。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阳县小屯镇中心小学 辽宁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