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探索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等途径,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27-02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人皆有之,但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发展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创造性并未得到发挥的人。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找到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将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创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创新人才理当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追求。[1]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的教育传统,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庸之道”等儒家文化思想使人们存在着重权威,缺乏批判精神;重中庸,缺乏竞争意识;重整体,缺乏个体的独立性思维模式。科举制度培养的是只读圣贤书、作八股文的科举人才。墨守成规是他们的最大特点,其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创新能力。
  2.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历来就是以知识传授为最高目标,把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容器,教学方法只注重单向的知识灌输,而不注重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学习地位,导致学生不善于怀疑、考证,更不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这样的教学自然不容易培养出有创新观念、有独立见解、敢标新立异的人才。
  高等教育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设立之初,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操作模式。教学计划基本上是统一版本。学生没有多少自主选择的余地,同一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上是千人一面。个体之间的差异被忽视,个体的创造热情被窒息,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3.忽视人才成长规律,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行的高等教育忽视了高等教育追求心智训练的功能,过于强调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充分思考人发展的迫切之需和如何尽可能的发挥人的潜能。所以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4.片面追求数量发展有悖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初衷
  有些高校一味求大求全,盲目扩招。伴随着受教育者的增加,相应的教育者、教育设施等配套力量没有跟上,而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使学生的素质远低于社会期望值,有悖于教育的初衷。
  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1.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跨学科选课,使学生有条件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为学生在某个专业上向纵深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2]
  2.营造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事物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1)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因。创新人才成长内因包括:第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的价值根本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创新活动中自觉地去选择最能为社会奉献的价值目标,把服务于民族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幸福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它是每一位创新人才走向成功、走向辉煌的起点。第三,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确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树立为科学、民族、国家献身的精神,积极进取,知难而进,在巨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下主动进行创新活动,尽其所能创造人生价值。第五,高尚的道德品质。任何人创造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崇高的道德品质。能否成长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前提在于是否具备“自身基础优势”,这个自身基础优势当然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促进。
  (2)创新人才成长的外部因素。[3]第一,密切的团队协作。当今,科学研究日趋复杂,一项有价值的创新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它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第二,优越的科研条件。科学研究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精良的实验室设备和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等。从事科研活动的良好条件是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外部保障。第三,健全的激励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首先,设立创业、创新奖励基金,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计算创新学分、可免修某些相关课程并作为免试推荐研究生和颁发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其次,针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制定的激励措施能够提高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是培养学生。订立合理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重大学术科技赛事的教师计算工作量;对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第四,学术民主的风气。学术民主的风气,指在学术上人人平等的风气。只有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才能使每个人的创造性、探索欲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第五,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如果社会能够给创新型人才提供充分宽松的环境氛围,他们自身的创造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世界一流大学都将学术自由看作大学的灵魂,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3.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倚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倚的“大师论”反映了高等教育中师资力量的重要性。   (1)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过:“当前要特别重视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师德则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体,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欲,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将创新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鼓励者,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造的动机。[4]
  (2)引导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及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为使教育教学过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就要求教师必须探索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尤其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
  (3)引导教师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道路。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教师只有在从事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置身于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科研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独到见解和新颖的思想,并及时将其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在自身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推陈出新。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构建教学内容创新体系,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地编进教材,使教材体现出时代性。倡导研究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此外,为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在教学中还需增加一些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加强自身在这方面的训练。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更加形象、透彻的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5)引导教师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构建多元开放的课程体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引导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6)引导教师积极吸收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引导教师积极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为日后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奠定基础。
  4.将“创新”纳入学生和教师的考评体系当中
  学生考评体系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目前,针对学生考评体系中最主要的方式还是考试。考试无疑是检查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但这种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方式只能反映学生在需要掌握的知识上是否下功夫了,不能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从改变考核方式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向对培养创新能力有切实作用的方面来,使学生的创新素质能够在考评结果中得到体现,使学生考评体系能够反映学生投入到科技创新中的时间、精力和取得的成果。
  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要引导教师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来,以此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纳入教师的考评体系,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高校应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将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包瑜.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9.
  [2]贺敬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10,(11):230-231.
  [3]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
  2008,(5):6-11.
  [4]杨淞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2.
  (责任编辑:刘翠枝)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以当代军校教育质量观为指导,结合军队院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教学经验,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并从四个方面说明教员如何加强对课程的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分析
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从1995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年.作为央视除夕三大晚会之一,它在全国观众心目中有着独特的位置,保持着较高的收视份额.这既是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地位,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全方位构建自动化学院的教学质量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新闻的灵魂是真实。表现真实的重要手段是长镜头。长镜头理论的奠基人巴赞认为:让人明白一切,而不必把世界劈成碎片,它能揭示出隐藏在人和事物之内的含意而不打乱人和物原有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