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楝树
深褐色的树干,披针形的浓绿的叶子,四五月份开淡紫色的花,圆锥花序,秋天结黄色的果子,山核桃大小,小孩子生蛔虫、闹肚子痛,炒熟了泡水喝很灵验……
我说的是我们村的这棵苦楝树。听老一辈的人说,清水河两岸,原来有一排百年老苦楝树。早年大旱,地里的水田干裂成一块一块的,到处都是螺蛳、泥鳅的尸体,清水河也断流了,人畜饮水得上山去挑。其他的苦楝树一天天地枝枯叶败,唯独这一棵,树干的颜色日渐深了,树梢的一圈叶子却始终绿着。最后,只有这一棵苦楝树活下来了,孤零零地站在清水河的石桥边。人们就叫它孤独树。
我在村子里的时候,孤独树三个大人才可合抱,枝繁叶茂,一根枝桠斜斜地伸出来,在河面上投下巨大的阴影。孤独树下的这一片浓荫,真是我们的乐园啊:炎热的夏天,我们将裤衩堆在树根下,爬上枝桠,一个个朝河里扑通扑通地往下跳。河边的芦苇、菖蒲上停了无数只各种颜色的蜻蜓,水花四溅,蜻蜓们惊得四处飞散,在我们头上盘旋。有时候胳膊被牛苍蝇叮了一口,钻心的痛,扯几片树叶子,搓碎了,将树汁涂在被叮的地方,立马一片清凉。
村子里的劳力上山砍柴,下山的时候习惯在孤独树下歇脚。骄阳似火,树下却很荫凉,在石桥下面舀一茶缸水,咕咚咕咚灌下去,抹抹嘴,忍不住感叹一声:真凉爽啊!
一个雷雨交加的冬夜,大雨滂沱,炸雷一个接一个地在头顶上响,响得骇人,窗户、大门都在轻轻地颤动。随着最响的那一声雷,清水河的石桥边传来一声沉闷的爆裂声。有经验的大人们说,像是孤独树着雷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去石桥边看热闹。孤独树果然着雷了。树根焦成炭一样的颜色,从树根往上两米高的地方,裂了一个大豁口,露出里面淡黄色的树身,根部形成了一个可藏一个小孩子的树洞。
人们说:孤独树,怕是活不长了。
第二年春天,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孤独树仍然返青了。先从枝桠上淡黄色的树芽开始,一路绿下来,五月按期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人們说:这是一棵神树。于是,求财的、求子的、求好姻缘的,纷至沓来,在树洞里烧香,在树根前磕头、许愿。那些烧过香磕过头的人们又说,孤独树灵验得很,求什么得什么。四处十乡的还愿的人们将一条条红绸带系在树枝上,时间长了,孤独树的树枝上系满了红绸带。一阵风来,红绸带就飘拂起来,孤独树似乎也要飞起来了。
孤独树变成了一棵神树。没有人去捋它的叶子,摘它淡紫色的花,就连它秋天结出来的核桃大小的果子,也是熟透了掉到地上,才有人捡起来,当宝贝似的留着。上山砍柴的、过桥下地干农活的,依然习惯在孤独树下面歇脚,他们可再不敢靠在树干上把脚架在树根上,像以前那么恣意了。虽然大人们再三打招呼不要招惹神树,我们小孩子可不管这些事,依然在炎热的夏天,爬上枝桠,一个个扑通扑通往河里跳。身上被牛苍蝇叮了,依旧扯一把树叶,挤出树汁,涂在被叮的地方。
孤独树不再孤独了。即使没有人的时候,那些红绸带也在呼啦啦地唱歌。该是叫习惯了,改不了口,人们还是叫它孤独树。很多年过去了,“三通”之后,贫穷的村子渐渐富了起来,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外出打工的人们将孤独树的故事带到城市,临近城市的人们驱车几十公里,只为看一眼孤独树或者在孤独树上系一根红绸带。走的时候,再买走一堆当地土特产。于是,树上的红绸带更多了,互相缠绕在一起,像绷带一样缠满了枝桠。
很快村干部发现了商机,仿照城里的做法,将孤独树四周围上木栅栏,派专人看守在那里,卖专门制作的红绸带。除了本镇的人,要想在孤独树上系红绸带,就必须花钱买。外地人抗议了,说你这是借树敛财呢!看树的人就理直气壮地说:你进庙烧香还要买门票、买高香呢!想想也是,再说跑这么远也不在乎那几块钱,于是那绣着“招财进宝”“四季平安”“福寿双至”字样的一条条红绸带又缠了上去。看上去,孤独树简直不堪重负了。
几年前,我们村所在的省份要通高铁。县里面跑了好多趟省城,确定我们村作为县里面唯一的一个高铁站台,只等批文下来就可以开工建设。消息很快传开了,村里人都很兴奋。建高铁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占用农田有专项补贴,去京城、省城打工的人再不用倒多少趟车、辗转几日才能到家了,留在村里的,卖卖矿泉水饮料土特产也能增加家庭收入。
有一天,县长来村里勘察现场、指导工作,要把我们村的站台建成“最美站台”。县长是大人物,站在孤独树前面,他左看看右看看,又退后了看,猛然用手一挥——就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姿势——说:“挡住了山脊线,砍掉!”
山脊线?陪在一旁的村干部半天没回过神来。等县长回去了,他们托人问了县长身边的秘书,才知道,村北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天边勾勒出的波浪一样的线条就是“山脊线”,到了孤独树这儿,猝然断了一截,破坏了“最美站台”的整体美观。
村里人自然是不情愿砍树的,但是与高铁站台比起来,孤独树又不算什么了。至于它的神异,有句老话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么?砍树也比以前简单了,镇里的工程队用卡车运来电锯,五分钟时间,孤独树就齐根锯掉了。南方的一家园艺公司高价买走了树根,做成精美的根雕摆在园艺馆。
我离开村子有些年了。砍树的事情还是听发小阿来说的,他用微信给我传了一张图片,那上面只有一个巨大的树坑,像刚刚拔过牙的空洞。现在,我在中国北方城市里的一个寒冷的冬夜,点了一支烟,权当对孤独树的怀念与祭奠。
园子
要说,园子也并不孤独。金黄色尾巴的公鸡总是将头一点一点,走起来有点模特步似地装腔作势。一旦发现蜈蚣、蚂蚱之类的小虫子,它就大惊小怪地咯咯叫起来,粗大的爪子刨得尘土飞扬。一群母鸡得到号令似的,瞬间从四周聚拢到一起,争抢那只可怜的蜈蚣或者蚂蚱。偶尔有另一只公鸡闯进园子,挑战金黄色尾巴公鸡的生存底线,园子就成了一座斗鸡场。斗败的那只公鸡落荒而逃,而赢了的那只踱来踱去,俨然这片领地的君王。
还有那些会飞、会叫的虫子。蓝色的蜻蜓、绿色的蜻蜓、紫色的蜻蜓……我也不明白园子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五颜六色的蜻蜓。大多数时候,蜻蜓是高高飞在天上的(以我的视角)。只有在阴雨天的前夕,蜻蜓们才像集结在一起的轰炸机群一样,嗡嗡着俯冲而过。没有轰炸目标,又使它们显得有些仓皇。只有在夏天的午后或者傍晚,蜻蜓才是轻盈的。那时,一只或蓝色或绿色或紫色的蜻蜓停在一片树叶上,显得格外楚楚可怜!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捉蜻蜓的机会:在蜻蜓身后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拇指和食指拈住蜻蜓的尾巴。不过蜻蜓会迅疾地回过身来咬手指,手一松,蜻蜓便箭一样地飞了。 有些虫子,是从早叫到晚的,不过我一次也没逮到过它们。那种声音,很飘忽,明明知道就在近处的树丛或者草丛里,但如果到了跟前,鸣声仿佛自己会走路似的,又去了另外一处树丛或者草丛。有些虫子,是在傍晚叫的,比如纺织娘。纺织娘的叫声高亢、清越,如训练有素的女高音。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尊容:它发声的所在,是那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树梢。还有些虫子,是天黑下来才叫的,比如蟋蟀。逮蟋蟀容易点,有时用一只手电筒、一根蟋蟀草,我能将墙缝里的蟋蟀引到瓶子里来。然后,一个夏天,我的床前就摆满了装蟋蟀的坛坛罐罐。夜里,蟋蟀一声声地在月光里鸣叫。到了秋天,蟋蟀在黄泥里打个洞,一声不吭了。
园子里花也很多。除了中间一棵桂花树,西边女贞树围成的篱笆边缘种着一簇月季花。清晨盛开的月季花,每一朵都自带光泽,那也是朝阳的一部分。月季花的嫩苗将皮撕去,吃起来有一股清香。至于那些野花,那就数不清也认不全了。蒲公英却是记得的,我们叫它婆婆丁。有时候上火了,母亲就会挖一棵婆婆丁熬汤,味道怪怪的,不好喝。它开的花什么样子我记不确切了,然而它结的果实——那些白色的小伞,被我一次次地吹向天空,飘忽而去。中秋时节的桂花开得灿烂之极,那细小的金色的桂花就如一枚枚金箔。一棵桂树,就让一座园子熠熠生辉。
小动物常常在夜里的园子出没。狐狸、黄鼠狼、刺猬,在月光下嗖的一声蹿过去,划过一道弧线。若是没有月亮的黑夜,树丛中小动物的眼睛像两朵小小的火苗。火苗熄灭,那是小动物转身走了。萤火虫——现在的稀罕物件——它们飞过树丛,飞过屋檐,飞到我们目力不能及的地方。有时候它们掉到地上,仍是一闪一闪。我们抬脚踩住,再往后一拖,地上就是一道银色的弧线。萤火虫死得美丽而又残酷。
每一个日子都在生动地重复着。向日葵将头扭向西边的时候,夕阳就要收敛它的光芒,到地球的另一面去散发它的热量。水牛还在山坡上吃草,从园子里这个角度看去,夕阳和水牛合二为一,牛背上的半爿夕阳凸显出来,造成一種印象派画作的效果。水牛是静默的,只有在夕阳将坠未坠的一瞬,水牛将长长的弯角猛地向后一扬,夕阳碎了,浓稠的金色汁液就像波浪一样从山坡上倾泻过来。
园子仿佛要升浮起来,脱离这尘世而去。
稻草人
稻草人的使命是护佑庄稼。不知道它有多少岁了,也许村子里有稻田的时候,稻草人就沉默地立在那里。那么,它比我们村有着一大把白胡子的张伯年纪还要大。它的头颅有时是一把扇子,有时是半瓣风干的葫芦,上面盖上一顶草帽。两根撑开的细竹竿用稻草或者碎花布绑了,下面只一根孤零零的长竹竿充当它的腿。
稻草人的样子寒碜、滑稽。然而,一阵风来,稻草人的双臂舞动起来,就像个张牙舞爪的怪物。在麻雀的眼里,大概和一只张开翅膀的鹰差不多。
稻子成熟的时候,稻穗沉重地垂下来,与黑色的黏土构成了一个美妙的弧度。锋利的镰刀像蛇一样游进稻田,游走在田垄之间,稻秆刷刷地倒伏,大地敞开怀抱接纳了那美好的弧度。刀锋之上是庄稼人俯下来的黑黝黝的胸膛,汗珠子吧嗒吧嗒循着刀槽滴向大地。半天的工夫,稻田只剩下白茬茬的稻桩,稻草人形单影只地立在那里。
然而,稻草人在收获的时候并不孤独。
稻子用板车拉到打谷场之后,田里还剩着一些掉落的稻穗。严格地说,这些稻穗还是属于生产队的。不过丰收的时候,小孩子拾稻穗是默许的了。手脚利落的孩子,大半天工夫能拾满一小篮子。一群胆大的麻雀飞落在田边地角,啄一下,抬头望望人。孩子们走近一点,麻雀轰的一声飞走了。
拾稻穗的小孩子在稻草人身边游戏、嬉闹,将它作为隐蔽物,摇晃它的胳膊、头颅、身体。还有些恶作剧的孩子,将绿蚂蚱塞进它的帽子里,或者将它胳膊上的稻草扯去,再在它身上撒泡尿,于是,它的样子更加寒碜、滑稽,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了。
大人们因为粮仓里屯满了稻谷,也宽容了小孩子们的顽劣。短暂的收获季过去,大地以平坦无垠的姿态开始了休眠。田埂上的巴茅草渐渐枯了,水牛都在圈里无精打采地啃着干稻草。既然连绿腿长翅的蚂蚱都躲起来了,孩子们自然也不会再去稻田。在北风呼啸之中,稻草人该是孤独了吧?
稻草人身上的稻草、碎花布都被风吹掉了,那快散架的扇子做成的头颅勉强表示它还是一个稻草人。冬天的雨雪很快就来了,一阵急雨、一阵冰雹将大地砸得坑坑洼洼,随后雪花漫天飞舞,覆盖了田垄、石子路、屋子和村庄。稻草人的半截身子都埋在雪里,远远看去,倒像是一束遗忘在田里的稻穗。
调皮的松鼠蹿上了稻草人的头颅,有时候会将一颗松子遗落在它的肩上。麻雀认不出它就是那个威风凛凛的稻草人,飞来将松子啄了去。冬雪消融的时候,大地开始热闹起来了。燕子带来了南方湿润的气息,大人们要赶早翻耕土地、晒种、插秧。当种子撒入土地的时候,大人们也将稻草人浑身上下装扮一新。稻草人一改冬天的颓颜,又变得威风凛凛。稻草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就这样轮回着来到。
稻草人,什么时候开始孤独了呢?
那是所有的稻田都改种蚕豆、花生和烟叶的时候。那时候,我离开家乡总有二十几年了吧?在细雨迷蒙的清明,我从祖厝坟山上下来,沿途再没有看见熟悉的嫩绿的早稻苗。张伯的一大把胡子更白了,佝偻的身子使他看起来像个孩子。他说:粮食卖不上价,一年下来抵化肥农药的钱都不够,不种粮了。张伯又说:不种粮,看以后吃什么!沿着狭窄的田埂,我看见蚕豆开的紫白相间的花也很漂亮,扁长的形似莴笋的烟叶却是我所陌生的……我又看见了稻草人,稻草人病恹恹的样子,几乎可以用憔悴来形容了。
蚕豆地、烟叶地是不需要稻草人的。不被需要的时候,稻草人开始了孤独。
后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飞向更加精彩的都市天空。他们像候鸟一样,仅在春节飞回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庄很快就荒芜了,房前屋后的几块不规则的菜地,像是村庄的一道道创可贴。撂荒的土地不再需要稻草人,稻草人深深地品味着孤独。几年前,我们村又被划到临近的靠长江边的一座城市。很多靠近公路的农田被征收开辟开发区、工业园,大卡车装着设备轰隆隆地开进来了。一切似乎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村子让我越来越陌生了,在杂草丛生的地里,稻草人孤零零的身影显得可怜而又荒诞。这一次,它像最后一棵成熟的稻子一样垂下了头,等待时光的收割。孤独,也许注定是稻草人的宿命。孤独至死。
(周海,安徽省枞阳县周潭人,乡村调查者。作品见于《散文》《东方散文》等刊,出版散文集《风吹来的地方》。)
编辑:刘亚荣
深褐色的树干,披针形的浓绿的叶子,四五月份开淡紫色的花,圆锥花序,秋天结黄色的果子,山核桃大小,小孩子生蛔虫、闹肚子痛,炒熟了泡水喝很灵验……
我说的是我们村的这棵苦楝树。听老一辈的人说,清水河两岸,原来有一排百年老苦楝树。早年大旱,地里的水田干裂成一块一块的,到处都是螺蛳、泥鳅的尸体,清水河也断流了,人畜饮水得上山去挑。其他的苦楝树一天天地枝枯叶败,唯独这一棵,树干的颜色日渐深了,树梢的一圈叶子却始终绿着。最后,只有这一棵苦楝树活下来了,孤零零地站在清水河的石桥边。人们就叫它孤独树。
我在村子里的时候,孤独树三个大人才可合抱,枝繁叶茂,一根枝桠斜斜地伸出来,在河面上投下巨大的阴影。孤独树下的这一片浓荫,真是我们的乐园啊:炎热的夏天,我们将裤衩堆在树根下,爬上枝桠,一个个朝河里扑通扑通地往下跳。河边的芦苇、菖蒲上停了无数只各种颜色的蜻蜓,水花四溅,蜻蜓们惊得四处飞散,在我们头上盘旋。有时候胳膊被牛苍蝇叮了一口,钻心的痛,扯几片树叶子,搓碎了,将树汁涂在被叮的地方,立马一片清凉。
村子里的劳力上山砍柴,下山的时候习惯在孤独树下歇脚。骄阳似火,树下却很荫凉,在石桥下面舀一茶缸水,咕咚咕咚灌下去,抹抹嘴,忍不住感叹一声:真凉爽啊!
一个雷雨交加的冬夜,大雨滂沱,炸雷一个接一个地在头顶上响,响得骇人,窗户、大门都在轻轻地颤动。随着最响的那一声雷,清水河的石桥边传来一声沉闷的爆裂声。有经验的大人们说,像是孤独树着雷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去石桥边看热闹。孤独树果然着雷了。树根焦成炭一样的颜色,从树根往上两米高的地方,裂了一个大豁口,露出里面淡黄色的树身,根部形成了一个可藏一个小孩子的树洞。
人们说:孤独树,怕是活不长了。
第二年春天,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孤独树仍然返青了。先从枝桠上淡黄色的树芽开始,一路绿下来,五月按期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人們说:这是一棵神树。于是,求财的、求子的、求好姻缘的,纷至沓来,在树洞里烧香,在树根前磕头、许愿。那些烧过香磕过头的人们又说,孤独树灵验得很,求什么得什么。四处十乡的还愿的人们将一条条红绸带系在树枝上,时间长了,孤独树的树枝上系满了红绸带。一阵风来,红绸带就飘拂起来,孤独树似乎也要飞起来了。
孤独树变成了一棵神树。没有人去捋它的叶子,摘它淡紫色的花,就连它秋天结出来的核桃大小的果子,也是熟透了掉到地上,才有人捡起来,当宝贝似的留着。上山砍柴的、过桥下地干农活的,依然习惯在孤独树下面歇脚,他们可再不敢靠在树干上把脚架在树根上,像以前那么恣意了。虽然大人们再三打招呼不要招惹神树,我们小孩子可不管这些事,依然在炎热的夏天,爬上枝桠,一个个扑通扑通往河里跳。身上被牛苍蝇叮了,依旧扯一把树叶,挤出树汁,涂在被叮的地方。
孤独树不再孤独了。即使没有人的时候,那些红绸带也在呼啦啦地唱歌。该是叫习惯了,改不了口,人们还是叫它孤独树。很多年过去了,“三通”之后,贫穷的村子渐渐富了起来,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外出打工的人们将孤独树的故事带到城市,临近城市的人们驱车几十公里,只为看一眼孤独树或者在孤独树上系一根红绸带。走的时候,再买走一堆当地土特产。于是,树上的红绸带更多了,互相缠绕在一起,像绷带一样缠满了枝桠。
很快村干部发现了商机,仿照城里的做法,将孤独树四周围上木栅栏,派专人看守在那里,卖专门制作的红绸带。除了本镇的人,要想在孤独树上系红绸带,就必须花钱买。外地人抗议了,说你这是借树敛财呢!看树的人就理直气壮地说:你进庙烧香还要买门票、买高香呢!想想也是,再说跑这么远也不在乎那几块钱,于是那绣着“招财进宝”“四季平安”“福寿双至”字样的一条条红绸带又缠了上去。看上去,孤独树简直不堪重负了。
几年前,我们村所在的省份要通高铁。县里面跑了好多趟省城,确定我们村作为县里面唯一的一个高铁站台,只等批文下来就可以开工建设。消息很快传开了,村里人都很兴奋。建高铁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占用农田有专项补贴,去京城、省城打工的人再不用倒多少趟车、辗转几日才能到家了,留在村里的,卖卖矿泉水饮料土特产也能增加家庭收入。
有一天,县长来村里勘察现场、指导工作,要把我们村的站台建成“最美站台”。县长是大人物,站在孤独树前面,他左看看右看看,又退后了看,猛然用手一挥——就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姿势——说:“挡住了山脊线,砍掉!”
山脊线?陪在一旁的村干部半天没回过神来。等县长回去了,他们托人问了县长身边的秘书,才知道,村北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天边勾勒出的波浪一样的线条就是“山脊线”,到了孤独树这儿,猝然断了一截,破坏了“最美站台”的整体美观。
村里人自然是不情愿砍树的,但是与高铁站台比起来,孤独树又不算什么了。至于它的神异,有句老话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么?砍树也比以前简单了,镇里的工程队用卡车运来电锯,五分钟时间,孤独树就齐根锯掉了。南方的一家园艺公司高价买走了树根,做成精美的根雕摆在园艺馆。
我离开村子有些年了。砍树的事情还是听发小阿来说的,他用微信给我传了一张图片,那上面只有一个巨大的树坑,像刚刚拔过牙的空洞。现在,我在中国北方城市里的一个寒冷的冬夜,点了一支烟,权当对孤独树的怀念与祭奠。
园子
要说,园子也并不孤独。金黄色尾巴的公鸡总是将头一点一点,走起来有点模特步似地装腔作势。一旦发现蜈蚣、蚂蚱之类的小虫子,它就大惊小怪地咯咯叫起来,粗大的爪子刨得尘土飞扬。一群母鸡得到号令似的,瞬间从四周聚拢到一起,争抢那只可怜的蜈蚣或者蚂蚱。偶尔有另一只公鸡闯进园子,挑战金黄色尾巴公鸡的生存底线,园子就成了一座斗鸡场。斗败的那只公鸡落荒而逃,而赢了的那只踱来踱去,俨然这片领地的君王。
还有那些会飞、会叫的虫子。蓝色的蜻蜓、绿色的蜻蜓、紫色的蜻蜓……我也不明白园子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五颜六色的蜻蜓。大多数时候,蜻蜓是高高飞在天上的(以我的视角)。只有在阴雨天的前夕,蜻蜓们才像集结在一起的轰炸机群一样,嗡嗡着俯冲而过。没有轰炸目标,又使它们显得有些仓皇。只有在夏天的午后或者傍晚,蜻蜓才是轻盈的。那时,一只或蓝色或绿色或紫色的蜻蜓停在一片树叶上,显得格外楚楚可怜!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捉蜻蜓的机会:在蜻蜓身后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拇指和食指拈住蜻蜓的尾巴。不过蜻蜓会迅疾地回过身来咬手指,手一松,蜻蜓便箭一样地飞了。 有些虫子,是从早叫到晚的,不过我一次也没逮到过它们。那种声音,很飘忽,明明知道就在近处的树丛或者草丛里,但如果到了跟前,鸣声仿佛自己会走路似的,又去了另外一处树丛或者草丛。有些虫子,是在傍晚叫的,比如纺织娘。纺织娘的叫声高亢、清越,如训练有素的女高音。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尊容:它发声的所在,是那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树梢。还有些虫子,是天黑下来才叫的,比如蟋蟀。逮蟋蟀容易点,有时用一只手电筒、一根蟋蟀草,我能将墙缝里的蟋蟀引到瓶子里来。然后,一个夏天,我的床前就摆满了装蟋蟀的坛坛罐罐。夜里,蟋蟀一声声地在月光里鸣叫。到了秋天,蟋蟀在黄泥里打个洞,一声不吭了。
园子里花也很多。除了中间一棵桂花树,西边女贞树围成的篱笆边缘种着一簇月季花。清晨盛开的月季花,每一朵都自带光泽,那也是朝阳的一部分。月季花的嫩苗将皮撕去,吃起来有一股清香。至于那些野花,那就数不清也认不全了。蒲公英却是记得的,我们叫它婆婆丁。有时候上火了,母亲就会挖一棵婆婆丁熬汤,味道怪怪的,不好喝。它开的花什么样子我记不确切了,然而它结的果实——那些白色的小伞,被我一次次地吹向天空,飘忽而去。中秋时节的桂花开得灿烂之极,那细小的金色的桂花就如一枚枚金箔。一棵桂树,就让一座园子熠熠生辉。
小动物常常在夜里的园子出没。狐狸、黄鼠狼、刺猬,在月光下嗖的一声蹿过去,划过一道弧线。若是没有月亮的黑夜,树丛中小动物的眼睛像两朵小小的火苗。火苗熄灭,那是小动物转身走了。萤火虫——现在的稀罕物件——它们飞过树丛,飞过屋檐,飞到我们目力不能及的地方。有时候它们掉到地上,仍是一闪一闪。我们抬脚踩住,再往后一拖,地上就是一道银色的弧线。萤火虫死得美丽而又残酷。
每一个日子都在生动地重复着。向日葵将头扭向西边的时候,夕阳就要收敛它的光芒,到地球的另一面去散发它的热量。水牛还在山坡上吃草,从园子里这个角度看去,夕阳和水牛合二为一,牛背上的半爿夕阳凸显出来,造成一種印象派画作的效果。水牛是静默的,只有在夕阳将坠未坠的一瞬,水牛将长长的弯角猛地向后一扬,夕阳碎了,浓稠的金色汁液就像波浪一样从山坡上倾泻过来。
园子仿佛要升浮起来,脱离这尘世而去。
稻草人
稻草人的使命是护佑庄稼。不知道它有多少岁了,也许村子里有稻田的时候,稻草人就沉默地立在那里。那么,它比我们村有着一大把白胡子的张伯年纪还要大。它的头颅有时是一把扇子,有时是半瓣风干的葫芦,上面盖上一顶草帽。两根撑开的细竹竿用稻草或者碎花布绑了,下面只一根孤零零的长竹竿充当它的腿。
稻草人的样子寒碜、滑稽。然而,一阵风来,稻草人的双臂舞动起来,就像个张牙舞爪的怪物。在麻雀的眼里,大概和一只张开翅膀的鹰差不多。
稻子成熟的时候,稻穗沉重地垂下来,与黑色的黏土构成了一个美妙的弧度。锋利的镰刀像蛇一样游进稻田,游走在田垄之间,稻秆刷刷地倒伏,大地敞开怀抱接纳了那美好的弧度。刀锋之上是庄稼人俯下来的黑黝黝的胸膛,汗珠子吧嗒吧嗒循着刀槽滴向大地。半天的工夫,稻田只剩下白茬茬的稻桩,稻草人形单影只地立在那里。
然而,稻草人在收获的时候并不孤独。
稻子用板车拉到打谷场之后,田里还剩着一些掉落的稻穗。严格地说,这些稻穗还是属于生产队的。不过丰收的时候,小孩子拾稻穗是默许的了。手脚利落的孩子,大半天工夫能拾满一小篮子。一群胆大的麻雀飞落在田边地角,啄一下,抬头望望人。孩子们走近一点,麻雀轰的一声飞走了。
拾稻穗的小孩子在稻草人身边游戏、嬉闹,将它作为隐蔽物,摇晃它的胳膊、头颅、身体。还有些恶作剧的孩子,将绿蚂蚱塞进它的帽子里,或者将它胳膊上的稻草扯去,再在它身上撒泡尿,于是,它的样子更加寒碜、滑稽,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了。
大人们因为粮仓里屯满了稻谷,也宽容了小孩子们的顽劣。短暂的收获季过去,大地以平坦无垠的姿态开始了休眠。田埂上的巴茅草渐渐枯了,水牛都在圈里无精打采地啃着干稻草。既然连绿腿长翅的蚂蚱都躲起来了,孩子们自然也不会再去稻田。在北风呼啸之中,稻草人该是孤独了吧?
稻草人身上的稻草、碎花布都被风吹掉了,那快散架的扇子做成的头颅勉强表示它还是一个稻草人。冬天的雨雪很快就来了,一阵急雨、一阵冰雹将大地砸得坑坑洼洼,随后雪花漫天飞舞,覆盖了田垄、石子路、屋子和村庄。稻草人的半截身子都埋在雪里,远远看去,倒像是一束遗忘在田里的稻穗。
调皮的松鼠蹿上了稻草人的头颅,有时候会将一颗松子遗落在它的肩上。麻雀认不出它就是那个威风凛凛的稻草人,飞来将松子啄了去。冬雪消融的时候,大地开始热闹起来了。燕子带来了南方湿润的气息,大人们要赶早翻耕土地、晒种、插秧。当种子撒入土地的时候,大人们也将稻草人浑身上下装扮一新。稻草人一改冬天的颓颜,又变得威风凛凛。稻草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就这样轮回着来到。
稻草人,什么时候开始孤独了呢?
那是所有的稻田都改种蚕豆、花生和烟叶的时候。那时候,我离开家乡总有二十几年了吧?在细雨迷蒙的清明,我从祖厝坟山上下来,沿途再没有看见熟悉的嫩绿的早稻苗。张伯的一大把胡子更白了,佝偻的身子使他看起来像个孩子。他说:粮食卖不上价,一年下来抵化肥农药的钱都不够,不种粮了。张伯又说:不种粮,看以后吃什么!沿着狭窄的田埂,我看见蚕豆开的紫白相间的花也很漂亮,扁长的形似莴笋的烟叶却是我所陌生的……我又看见了稻草人,稻草人病恹恹的样子,几乎可以用憔悴来形容了。
蚕豆地、烟叶地是不需要稻草人的。不被需要的时候,稻草人开始了孤独。
后来,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飞向更加精彩的都市天空。他们像候鸟一样,仅在春节飞回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庄很快就荒芜了,房前屋后的几块不规则的菜地,像是村庄的一道道创可贴。撂荒的土地不再需要稻草人,稻草人深深地品味着孤独。几年前,我们村又被划到临近的靠长江边的一座城市。很多靠近公路的农田被征收开辟开发区、工业园,大卡车装着设备轰隆隆地开进来了。一切似乎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村子让我越来越陌生了,在杂草丛生的地里,稻草人孤零零的身影显得可怜而又荒诞。这一次,它像最后一棵成熟的稻子一样垂下了头,等待时光的收割。孤独,也许注定是稻草人的宿命。孤独至死。
(周海,安徽省枞阳县周潭人,乡村调查者。作品见于《散文》《东方散文》等刊,出版散文集《风吹来的地方》。)
编辑:刘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