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作为我国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对建筑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的裂缝在实际施工中应高度注意,基于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治理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1.1 收缩裂缝
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材料,具有原料多、成本低、制作方便等特点,与钢筋结合时,呈现出的强度比较高。收缩裂缝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干燥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首先,沉降收缩裂缝的出现和混凝土的不同骨料密度存在较大的关系。在混凝土使用当中,不均匀的沉降会出现一定的裂缝。其次,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初始凝固之后,出现失水现象,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比较浅,并且在表面上集中。干燥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集料,其变形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1.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而造成的。这种类型的裂缝非常常见,并且分布不具备规则性。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当中,结构应力存在不连续的变化,使应力出现相应的拐点,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开裂情况。
1.3 沉陷裂缝
沉降裂缝主要是由于沉降不均而造成的。在这种类型的裂缝当中,非常多都属于比较深的裂缝,方向大多都属于垂直形状。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 混凝土收缩应力导致裂缝
由于混凝土出现不均衡失水,混凝土容易产生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裂缝。干燥裂缝是在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后,内部和外部硬化程度不同,水分蒸发不平衡造成应力差所导致的。自收缩裂缝则是由于内部部分水分,丧失导致体积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裂缝。
在混凝土还没有凝结硬化时,水泥有很大的活性,由于混凝土有较高的水化热反应温度,减少了溢出的水分,受到诸如高温、大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水泥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则会产生不规则的龟裂。
2.2 施工材料导致裂缝
当钢筋材料产生锈蚀的时候,会产生裂缝。如果混凝土厚度不够,或者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保护层被二氧化碳侵蚀,钢筋表面在空气环境中暴露,包裹钢筋的混凝土的碱度下降,或者氯化物发挥作用,促使钢筋腐蚀速度加快,使钢筋表面的氧化膜遭到破坏,因此混凝土结构缺乏承载力,出现开裂的问题。
砂石含泥量超标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用级配差或过细的砂石拌制混凝土,常会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酸性硅化物质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则会发生水硅反应,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梁板就会产生爆裂状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随着混凝土固化程度的提高,体积会相应地缩小,混凝土表面收缩之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就会有细小的裂缝产生。混凝土结构产生收缩问题,与配筋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随着配筋密度的增加,结构就产生更强的稳定性,使裂缝病害的风险性最大程度地降低。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水泥的控制
水泥在水化时会对混凝土结构中的内部裂缝与表面裂缝产生影响,因此,需运用积极且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水泥水化过程。选购水泥时,需关注水泥品种,选择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从源头上控制水化问题,使结构的内部温差与外部温差相近。当前,主要是使用矿渣硅酸盐和粉煤灰水泥,进行水泥材料比选时,需考虑到水泥品种、水泥实际强度要求,了解水泥强度试验方法、水泥物理指标与化学性质。强度等级为M2.5以上的砌筑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5%;强度等级为M2.5的水泥混合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10%;防水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3.2 强化建筑地基的稳固性
首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检查,以保障对于当地的地质和水文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将其在建筑施工当中进行应用,这样才可以使得建筑基础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在施工完成之前同样需要对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做好监测,并且要充分地使用GPS定位技术完成建筑物变形情况的实际检测,这样才可以保障其基础的稳定性。
3.3 混凝土配合比要科学合理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合理配置材料。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各种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充分考虑砂石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超过C60,需要选择Ⅰ类砂;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介于C30~C60之間,而且要求混凝土有抗冻抗渗性以及其他要求,可以选择Ⅱ类砂;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或者使用建筑砂浆,可以选择Ⅲ类砂。在选择砂的时候,需要有效控制其含泥量、氯离子含量。如果混凝土的强度≥C60,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2.0%以内;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介于C55~C30之间,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3.0%以内;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低于C30,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5.0%以内。在钢筋混凝土中,砂的氯离子含量要控制在0.06%以内;如果为预应力混凝土,应控制在0.02%以内。
3.4 做好相关养护工作
养护过程中可以运用蒸汽养护方式,将混凝土构件置于蒸汽与空气的混合饱和环境中养护,为实现其快速硬化创造良好条件。运用蒸汽养护方式时,要控制时间、温度、养护湿度,室内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20%。养护可以采取分阶段方式进行,进而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也可以运用自然养护方式,就是使温度处于常温状态下,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平均温度需高于5℃,在常温状态下,需适当展开浇水工作,保证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具有足够湿度。养护初期,水泥发生水化速度较快需保证水分充足。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约为14d。当处于雨雪天气时,需搭设防护措施遮盖混凝土表面,保证室内与室外温差不会过大。同时,完善混凝土建筑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侵蚀混凝土建筑。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时,可以运用盖棉、浇水等多种方式减小温差,降低裂缝产生概率。
3.5 控制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现浇板和钢保护层的具体厚度,并在施工当中完成板式钢筋位置和钢筋踏面的调整,并且要为管线的配置选择比较合理化的位置。通常,需要把其布置在钢丝网上。关于布线的交叉位置,需要利用线盒将其线分开,以避免对线管进行接触。在浇筑当中,如果需要使用到非常多的混凝土,那么需要使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浇筑。要按照自然坡度和混凝土的不同截面实施逐层浇筑,每层的厚度都需要具备准确性。
3.6 合理控制温度
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应选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幅度小,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率。混凝土中可以适当地添加减水剂,防止渗水,保护层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为工程重点,与工程质量好坏联系紧密。混凝土裂缝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工程安全隐患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处理裂缝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守亮.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23-124.
[2]蔡庆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157-158.
[3]沈恒山.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98-99.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治理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1.1 收缩裂缝
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材料,具有原料多、成本低、制作方便等特点,与钢筋结合时,呈现出的强度比较高。收缩裂缝的因素也是比较多的。比如:干燥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首先,沉降收缩裂缝的出现和混凝土的不同骨料密度存在较大的关系。在混凝土使用当中,不均匀的沉降会出现一定的裂缝。其次,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初始凝固之后,出现失水现象,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比较浅,并且在表面上集中。干燥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集料,其变形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1.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而造成的。这种类型的裂缝非常常见,并且分布不具备规则性。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当中,结构应力存在不连续的变化,使应力出现相应的拐点,进而造成混凝土出现开裂情况。
1.3 沉陷裂缝
沉降裂缝主要是由于沉降不均而造成的。在这种类型的裂缝当中,非常多都属于比较深的裂缝,方向大多都属于垂直形状。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2.1 混凝土收缩应力导致裂缝
由于混凝土出现不均衡失水,混凝土容易产生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裂缝。干燥裂缝是在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后,内部和外部硬化程度不同,水分蒸发不平衡造成应力差所导致的。自收缩裂缝则是由于内部部分水分,丧失导致体积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裂缝。
在混凝土还没有凝结硬化时,水泥有很大的活性,由于混凝土有较高的水化热反应温度,减少了溢出的水分,受到诸如高温、大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水泥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则会产生不规则的龟裂。
2.2 施工材料导致裂缝
当钢筋材料产生锈蚀的时候,会产生裂缝。如果混凝土厚度不够,或者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保护层被二氧化碳侵蚀,钢筋表面在空气环境中暴露,包裹钢筋的混凝土的碱度下降,或者氯化物发挥作用,促使钢筋腐蚀速度加快,使钢筋表面的氧化膜遭到破坏,因此混凝土结构缺乏承载力,出现开裂的问题。
砂石含泥量超标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用级配差或过细的砂石拌制混凝土,常会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酸性硅化物质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则会发生水硅反应,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梁板就会产生爆裂状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随着混凝土固化程度的提高,体积会相应地缩小,混凝土表面收缩之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就会有细小的裂缝产生。混凝土结构产生收缩问题,与配筋密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随着配筋密度的增加,结构就产生更强的稳定性,使裂缝病害的风险性最大程度地降低。
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3.1 水泥的控制
水泥在水化时会对混凝土结构中的内部裂缝与表面裂缝产生影响,因此,需运用积极且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水泥水化过程。选购水泥时,需关注水泥品种,选择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从源头上控制水化问题,使结构的内部温差与外部温差相近。当前,主要是使用矿渣硅酸盐和粉煤灰水泥,进行水泥材料比选时,需考虑到水泥品种、水泥实际强度要求,了解水泥强度试验方法、水泥物理指标与化学性质。强度等级为M2.5以上的砌筑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5%;强度等级为M2.5的水泥混合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10%;防水砂浆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3.2 强化建筑地基的稳固性
首先,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检查,以保障对于当地的地质和水文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将其在建筑施工当中进行应用,这样才可以使得建筑基础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在施工完成之前同样需要对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做好监测,并且要充分地使用GPS定位技术完成建筑物变形情况的实际检测,这样才可以保障其基础的稳定性。
3.3 混凝土配合比要科学合理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合理配置材料。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分析施工现场的各种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充分考虑砂石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超过C60,需要选择Ⅰ类砂;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介于C30~C60之間,而且要求混凝土有抗冻抗渗性以及其他要求,可以选择Ⅱ类砂;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或者使用建筑砂浆,可以选择Ⅲ类砂。在选择砂的时候,需要有效控制其含泥量、氯离子含量。如果混凝土的强度≥C60,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2.0%以内;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介于C55~C30之间,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3.0%以内;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低于C30,要求含泥量要控制在5.0%以内。在钢筋混凝土中,砂的氯离子含量要控制在0.06%以内;如果为预应力混凝土,应控制在0.02%以内。
3.4 做好相关养护工作
养护过程中可以运用蒸汽养护方式,将混凝土构件置于蒸汽与空气的混合饱和环境中养护,为实现其快速硬化创造良好条件。运用蒸汽养护方式时,要控制时间、温度、养护湿度,室内与室外温差最好不超过20%。养护可以采取分阶段方式进行,进而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也可以运用自然养护方式,就是使温度处于常温状态下,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平均温度需高于5℃,在常温状态下,需适当展开浇水工作,保证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具有足够湿度。养护初期,水泥发生水化速度较快需保证水分充足。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时间约为14d。当处于雨雪天气时,需搭设防护措施遮盖混凝土表面,保证室内与室外温差不会过大。同时,完善混凝土建筑的排水设施,防止雨水侵蚀混凝土建筑。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时,可以运用盖棉、浇水等多种方式减小温差,降低裂缝产生概率。
3.5 控制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现浇板和钢保护层的具体厚度,并在施工当中完成板式钢筋位置和钢筋踏面的调整,并且要为管线的配置选择比较合理化的位置。通常,需要把其布置在钢丝网上。关于布线的交叉位置,需要利用线盒将其线分开,以避免对线管进行接触。在浇筑当中,如果需要使用到非常多的混凝土,那么需要使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浇筑。要按照自然坡度和混凝土的不同截面实施逐层浇筑,每层的厚度都需要具备准确性。
3.6 合理控制温度
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应选用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幅度小,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率。混凝土中可以适当地添加减水剂,防止渗水,保护层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为工程重点,与工程质量好坏联系紧密。混凝土裂缝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工程安全隐患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处理裂缝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守亮.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23-124.
[2]蔡庆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157-158.
[3]沈恒山.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治理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0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