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45X1断块油藏潜力分析及技术对策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冀东南堡陆地油田高45X1断块属于常规稀油油藏,目前油藏主力小层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剩余油挖潜难度大,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天然能量开发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挖潜方式。利用数值模拟法及常规动态分析法,形成剩余油分布主要在构造高部位及井间的特点;通过对采收率技术适应性评价,优选适合该断块剩余油挖潜方式,最终形成油藏开发过程中生命周期内低含水阶段延缓含水上升、高含水阶段CO2吞吐技术挖潜剩余油的技术对策,为同类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管理支撑。
  关键词:高45X1断块;剩余油分布;挖潜技术对策
  1.油藏概况
  高45X1断块位于庙高断层的上升盘,开采层位Ng油组,主力含油小层5个(NgⅢ5、NgⅢ6、NgⅢ7、NgⅢ8、NgⅢ9),油藏埋深2000~2250m,储层岩性为河流相砂岩,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孔隙度23.2%,渗透率393×10-3mD,原油粘度9mPa·s(50℃),密度0.8728g/cm3(20℃),油藏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边底水层状断块油藏,天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充足。
  断块油井12口,平均单井钻遇17.9m/4.2个层。其中油层120m/31个,油水同层57.8m/11个,水淹层38m/8个。NgⅢ9小层油层发育较好,油井全部钻遇油层;NgⅢ6、NgⅢ7小层部分井钻遇油层。
  按高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水平分类标准,高45X1断块属一类油藏。
  2.开发历程
  高45X1断块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试采阶段、滚动开发阶段、全面开发阶段。
  2.1试采阶段
  G45X1井2006年1月15日開钻、2月20日完钻。钻遇油层2.4m/1层,井段2274.2~2276.6m,孔隙度23.4%,渗透率159.86X10-3μm2,含油饱和度46.9%。该井2006年3月23日投产,初期5mm油嘴自喷生产,油压1.7MPa,日产液53t,日产油51.6t,含水2.7%。2016年5月转抽下Ф56生产,阶段产油1.88×104t、产水4.52×104t。
  此阶段开发特点:(1)钻遇油层少、薄(2.4m/1层);(2)开采时采液强度22.1t/m*d(正常5-8t/m*d),含水上升快(6.7%/月);(3)进高架罐生产,单井拉油点。
  2.2滚动开发阶段
  依据G45X1井钻井及生产情况,2008年9月-2011年1月为滚动开发阶段,分阶段相继部署完井11口(采用大井距逐步加密及滚动扩边方式),纵向上NgⅢ5-NgⅢ9发现油层,12口油井共钻遇50个层,有效厚度215.8m。
  此阶段开发特点:(1)完钻投入开发井11口,液量、油量均大幅增加,日产油量最高170t,区块综合含水稳定在70%左右;(2)以500或433螺杆泵举升工艺为主,平均单井液量26.7t/d,采液强度高>10t/m*d,油井生产不同层位时导致含水快速上升;(3)进高架罐生产,单井拉油点,成本高。
  2.3全面开发阶段
  此阶段开发特点:(1)2011年-至今为全面开发阶段,含水持续上升,达到90%左右;部分油井补孔后控制采液强度,开发效果较好;(2)2012年3月外输管线投用,日产液量500t左右,最高800t,以螺杆泵提液为主。
  3.油藏潜力分析
  3.1储量动用状况
  高45X1断块井网控制程度87%,井网未控制储量13%,未控制储量主要为NgⅢ9小层东部区域。
  井网控制储量包括曾经动用、目前动用及未动用储量。
  断块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5%以上,其中NgⅢ9、NgⅢ6小层储量动用程度较高,分别为40.69%、25.58%。
  3.2小层潜力分析
  利用常规动态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各小层潜力进行分析。以NgⅢ9-2小层为例,该小层油井位于断层根部,采出程度40.69%;钻遇井数12口,曾经生产井6口,目前生产井5口,未动用井1口,具有动用程度高、采出程度高、综合含水高“三高”特点。
  以东部井区为例,G45-12井2008年11月投产,初期采液强度高,含水上升快,生产至2010年9月时含水已高达85%左右,此时G45-22井钻井解释水淹,补孔该小层,初期含水即80%,3个月后含水达到85%,基本一致;G45-20井2013年5月补孔,初期控制采液强度,低含水期生产天数241d,产油2200t,后含水快速上升。
  高部位油井动用后,低部位油井存在水淹风险,生产时含水上升快或高含水。而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2-4],在高含水油藏单靠一种技术难以认清剩余油分布状况,必须综合运用地质综合、测井、井间示踪、数值模拟等技术,才能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5]。通过本断块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特点:在断层根部相对富集,含油饱和度45%~50%;井间周围剩余油饱和度35%~45%;构造腰部剩余油饱和度<35%(图1)。
  下面针对未动用潜力和已动用潜力两方面提出技术对策。(1)未动用储量潜力分析:NgⅢ9-2小层仅G45-26井未动用,该井位于构造高部位,剩余油饱和度45%~50%,尽管测井解释水淹层,但分析有补孔潜力,建议射孔顶部1.4m,生产初期控制液量10t以内,可以减缓含水上升速度。(2)已动用储量潜力分析:目前油井基本高含水,井筒附近剩余油饱和度35%~45%,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断层根部及部分井井间。建议实施吞吐及协同吞吐进行挖潜,下一步直接吞吐井4口(G45-12、G45-14、G45-15、G45-16)、回采+吞吐井6口(G45-10、G45-11、G45-13、G45-20、G45-22、G45-28)、堵水井1口(G45X1)。   3.3断块潜力分析
  按照NgⅢ9-2小层分析方法,对该断块各小层、单井潜力进行逐一分析。
  未动用储量:分析潜力井11井次,其中油层待动用8井次,以A类潜力为主;水淹层动用潜力3井次,以B类潜力为主。这部分井储量占未动用储量的54.4%,全部动用后可以提高储量动用15.3个百分点(见表1)。
  已动用储量:制定以吞吐及回采+协同吞吐措施为主措施24井次,其中A类潜力3井次、B类潜力21井次(见表2)。
  4、开发技术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生产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剩余油挖潜技术试验:
  (1)控制采液强度,延长油井稳产期。以G45-14井为例,该井2011年1月投产NgⅢ9的20#层,油层中部压力系数0.94;初期抽喷,日产液21.7t,日产油21.1t,含水2.8%,采液强度9t/m*d,2012年7月检泵后一直生产至今,已连续生产2100天以上,累计产油2.9×104t,产水2.8×104t,开采效果较好,是陆上作业区免修期最长的一口井。
  (2)高含水期实施提液措施,挖潜剩余油。近几年,先后实施14井次换泵提液措施,总体开发效果较差,仅G45-16、G45-26等2口井效果较好。通过措施前后效果对比,液量增加630t,油量增加5.3t,含水上升2.2%,液面下降189m。通过分析认为效果差的原因是高含水期实施提液措施后,加速水线推进,大孔道或高渗带发育,导致含水居高不下。
  (3)积极试验CO2吞吐技术,取得明显效果。
  CO2吞吐技术是一项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增油措施,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单井产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资金回收快等特点【1】。以G45-10井为例,该井先后在2个层实施吞吐试验,其中NgⅢ8小层开采效果好,高含水后实施吞吐;NgⅢ7小层受邻井G45-20井影响,补孔后一直高含水(水淹),后实施吞吐,两次吞吐分别增油260t、110t,表明井筒周围有剩余油,吞吐技术适用于该断块;但是该平台系统回压低,易抽喷,液量变化较大,导致含水快速上升,吞吐有效期短。
  (4)开展边底水油藏氮气泡沫技术控水试验。
  试验3口井,效果较差。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①试验井位于构造腰部或低部位、采出程度高、地层能量充足、没有断层加持,地层倾角小,不利于氮气富集,达不到压水锥的目的;②该断块采出程度高,采用氮气泡沫进行控水,反而将分散的剩余油驱至远端,吐出阶段剩余油难以返回井筒,导致开井后含水升高,增油效果較差。
  在油藏全面开发阶段,试验、摸索了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了以下两方面认识:①形成了高45X1断块开发前期射孔程度控制、生产初期采液量限制(定向井初期日产液量5~10t)、高含水后期剩余油挖潜技术对策;②优选CO2吞吐技术为该断块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方式,在实施后应重点加强现场采油管理,确保实施效果。
  共落实补孔措施13口、回采措施7口,吞吐措施6口。
  5.开发调整方案
  针对高45X1断块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储量控制程度入手,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梳理油藏平面、纵向剩余油分布及综合调整潜力,部署各小层调整方案,优选CO2吞吐技术做为现阶段剩余油挖潜对策,系统安排举升工艺、采油管理及地面集输系统优化工作,确保油藏调整方案实施、管理到位,力争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1)依据就近吞吐、层系归位+协同吞吐、逐层上返原则,梳理平面、纵向潜力,2018年安排部署吞吐井7口,其中直接吞吐井6口,回采+吞吐井1口。
  (2)优化举升工艺:①管式泵更换为杆式泵;②螺杆泵更换为杆式泵;③大泵换小泵(已完成5口井吞吐前期检泵工作)。
  (3)优化采油管理方式:为防止抽喷,减缓对吞吐效果的影响,开展采液强度控制工作,优化采油管理方式:①吞吐井放压、挂抽后,开井前要求安装定压阀控套,套压控制1~2MPa,确保控套平稳;②高45-1平台抽油机为塔架机,冲程由5m调整至3.5m,冲次为1次,控制液量生产,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4.优化地面集输方式:①将外输管线停用,通过闲置设备再利用恢复大罐生产,减少管线穿孔安全隐患,满足油藏开发调整需求;②管理人员由7人降至3人,节省劳动力。
  6.结论及建议
  1.形成了天然能量开发油藏开发前期射孔程度控制、生产初期采液量限制(定向井初期日产液量5~10t)、高含水后期剩余油挖潜技术对策;
  2.天然能量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根部及井间;
  3.优选CO2吞吐或协同吞吐技术作为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工艺技术;
  4.配套形成了适合该断块的举升(杆式泵)、采油管理(定压阀及生产参数控制)、地面集输(拉油)等优化方式;
  5.停用转油站、降低设备损耗、节省了动力费、节约了人力,力争效益开发。
  参考文献:
  [1]石琼林,宁小勇,任丽等.CO2吞吐室内膨胀实验研究[J].复杂油气田,2012,21(4):28-32.
  [2]冉启佑.剩余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5):49-51.
  [3]刘吉余,马志欣,吕靖等.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3):61-63.
  [4]郭平,徐艳梅等.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8~12.
  [5]杨耀忠,邓玉珍.复杂断块油藏模拟研究-以静安堡油田沈84块为例[J].断块油气田,2001(5):73-74.
其他文献
摘要:从成像测井技术在我国地质油藏的实践应用来看,就测量方法而言,可将成像测井技术分成电成像测井技术与声成像技术两种形式,主要有地层电阻率成像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井下声波电视等。从广义视角来看,成像测井技术还设计核磁共振粗巨额ing技术、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技术等。  关键词:成像测井;地质油藏;应用与探究  成像测井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能够准确、直观的
期刊
摘要:HSE管理体系引入国内企业后,从建立推行到运行改进已有数十年时间。从多年的体系审核及体系运行情况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制约体系深入运行的瓶颈问题。客观分析体系运行的制约因素,并且找到解决对策是HSE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改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瓶颈;解决对策  本文浅析了多年来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瓶颈所在,并提供了解决对策。可为HSE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对广大HSE管
期刊
在日本妄图向太平洋排放福岛核污水之际,我再次想起了日本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想起了我的一个诗友——一个在和平时期持之以恒抗日的日本人。1945年2月22日,他出生在中国东北。他身上流着日本人的血,心里却怀着中国人的情怀;他有一个日本名字——松江长吉,也有一个中国名字——于德水。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东北,他把自己的灵魂和信仰都融进了中国,在中国,他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如鱼得水。  我
期刊
摘要:在众多的石油开采方式中,每一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十全十美的采油方法。因此在实际采油过程中,采油企业需要根据油田所处位置、油田深度以及藏油量等诸多方面内容来综合考虑,从中选择出最合适的采油方法。在诸多采油方式中,抽油机井采油方式的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在其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经过科研人员研究后确定,在抽油机井采油中,采用间歇性采油方式所遇到的问题较少,所以这一方式的应用较为普遍,其
期刊
摘要:随着加油站新建、改扩建项目的日益增多,建设单位对加油站施工现场的管理日渐重视,但由于施工方管理不完善,加油站人员监管执行力不强,导致“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火灾爆炸、触电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件频频发生。加油站的建设存在着诸多危险因素,加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加油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加油站建设安全管理的相关思路,以期为提高我国加油站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提
期刊
摘要:锦99中西块1978年投入开发,1984年实施点状注水开发,由于井况问题井区停产,采出程度仅为4.28%,技术人员通过重构地下地质体系,认清水淹状况,找出注水不见效原因,并针对有利用位置,部署二次开发井网,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  关键词:水淹规律;二次开发;注水  前言  锦99块中西块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开发目的层为杜家台油层,断块含油面积0.37km2,地
期刊
摘要:伴随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资源开采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全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在水平井开采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结合相关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低渗漏油藏的水平井,需要经过一定的压裂酸化改造,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业开采的价值,分段压裂改造就是相关工作中的重点,想要提高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需要选择合理的压裂工艺和工具。本文基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
期刊
摘要:随着打捞工具逐步完善,油水井落物打捞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常规打捞工艺技术。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井况日趋复杂,主要表现在套管变形程度日趋严重,甚至发生套管错断,常规的修井工具和工艺进行处理,施工成功率和打捞效率较低,无法适应特殊井况井打捞施工的需要。多年以来,我们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先后开展了浅部卡钻取套打捞技术、电泵井叶轮打捞处理技术、大通径落物打
期刊
摘要:锦2-14-110井区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生产矛盾突出,各小层储量动用差异大,剩余油分布不均,为了缓解层间和平面矛盾,在区块加密及注采系统调整的基础上,进行油井的综合措施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挖潜效果。通过“加、停、控、调”及“酸、压、补、堵”综合措施,结合加密及注采系统调整,优化注水、产液结构,控制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及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低含水井、差油层动用速度,控制产量递减,形成特高含
期刊
摘要: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三层系是一套中—细碎屑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岩石类型以复杂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的结构成熟度较低,泥质胶结,胶结程度差,岩性疏松。兴Ⅲ组储层孔隙度较大、渗透率高、碳酸盐含量中等、泥质含量较低,分选中等,兴Ⅲ组储层储集条件好。兴III组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较弱,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中~强非均质性储层。储层特征的认识为以后油藏特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扇三角洲
期刊